汝南縣宿鴨湖街道:1000多畝紅薯長勢喜人 豐收在望
駐馬店網訊(記者 鄧丹華)時下正是秋作物生長的黃金時期,最近,連續的降雨,有效補充了土壤水分,緩解了旱情,花生、大豆、紅薯等秋作物長勢喜人,豐收在望。
“這場雨下得好,你看這紅薯秧長得多好,估計下面紅薯已長到一斤多了。”8月31日上午,在汝南縣宿鴨湖街道陳坡社區連片的紅薯種植基地,正在查看紅薯長勢的該村黨支部書記王志德揪起一個紅薯秧告訴記者,“紅薯是一種比較喜歡干旱天氣的秋作物,今年雨水相對較少,十天半月下下一場雨,正適合紅薯生長。尤其是這場秋雨,正趕上紅薯生長的關鍵期,為豐收打下了堅實的基層。”
種植戶姚漢中告訴記者:“種紅薯,如果天氣順,不但省勁,而且收益好。現在種的都是品種紅薯,種上后,基本不需要咋管理,不像過去還要翻秧、掐頭等。只要收獲時,別遇上陰雨天,基本上都有好收成。”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種出粉的紅薯‘商薯19’算:種一畝‘商薯19’,最低產紅薯3000斤,按每三斤紅薯出一斤粉面,3000斤能產粉面1000斤,一斤粉面市場價5元,一畝地輕松收入5000元,比種一畝花生多收入將近2000元,比種玉米多收入3000多元。
陳坡村有著近百年的紅薯種植歷史,依托特有的黑油土壤和氣候條件,所種紅薯不但產量高,而且味美香甜,深受消費者喜愛。尤其是‘商薯19’不但高產,而且出粉率高,出粉率可達25% 。
王志德說:“種植紅薯讓村民嘗到了甜頭,目前,我們積極引導村民改變單一的種植模式,因地制宜種植各品種的食用紅薯和出粉紅薯,同時打造連片的紅薯種植基地,形成紅薯育苗、規模種植的產業體系。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探索紅薯深加工和線上線下銷售渠道等,帶動村民多途徑增收。”
據了解,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近年來,宿鴨湖街道辦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引導群眾根據當地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紅薯產業,不斷擴大糧食作物的耕種面積、提高產量。同時鼓勵群眾流轉土地規模種植,逐漸建成連片的紅薯產業核心示范基地;還積極組織農業科技人員送技術下鄉,到田間地頭,傳授選種、農藥使用、病蟲害防治等知識,提升農戶種植紅薯的信心。以采取“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種植模式,輻射帶動周邊群眾發展紅薯產業種植。
截至目前,該街道紅薯規模種植面積達到1000余畝,可產紅薯1500噸以上,產值近1500萬元,下一步,該街道辦將著眼市場需求,拉長紅薯產業鏈條,推動紅薯產業“接二連三”,通過做強做優紅薯產業,使紅薯產業逐步成為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
責任編輯:鄧丹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