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陽故城初探
摘要:新蔡本不產銅,繁陽何以成為舉世聞名的春秋冶銅基地、隋唐州、縣治所?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修通的西起咸陽、東經南陽、新蔡等地至安徽壽春的東西大馳道,也是從繁陽之側通過。總之,繁陽故城規模宏大,歷史悠久。
謝石華
繁陽故城遺址位于新蔡縣城北15公里,以韓集鎮政府所在地為中心,東至吳橋、西至韓王莊、北至姬莊、南至李灣的一個方形地塊,面積約1平方公里(約是明清新蔡縣城的 2倍),屬春秋故城遺址,也是隋唐州、縣遺址,沿用時間約在千年以上,文物遺存十分豐富。《左傳》周靈王三年(公元前569年)“楚因陳叛,駐軍繁陽鎮之”、周敬王十六年(公元前504年)“四月,吳楚大戰,楚軍敗于繁陽”即指此地,權威著作《史記地圖集》對此有明確標注。
但2012年以前,繁陽故城遺址未引起文物部門和文史工作者重視,既未列入文保單位,也罕有研究者提及。
2012年3月4日,時任新蔡縣文聯主席的筆者在研讀史料的基礎上,主動約請縣文管所負責人一同到繁陽故城遺址考察,并請老家在韓集街上的老朋友王瑜做向導,得到韓集鎮政府的大力支持。這次考察收獲很大,極大提高了我們対繁陽故城建筑規模、歷史地位的認識。
2012年8月,該遺址被公布為新蔡縣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升格為駐馬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繁陽故城在隋唐時曾為舒州和舒城縣治所。《大清一統志》載:“舒城,廢縣,在新蔡北。”1994年版《新蔡縣志》載:“舒城遺址,城址失考,似在縣北15公里韓集。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舒城縣,兼置舒州。隋大業二年(公元606年)廢舒州,省舒城、澺水二縣并入新蔡縣。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復置舒州,治新蔡;重置舒城縣,治繁陽。唐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廢舒州,舒城縣省入沈丘縣(治今臨泉縣城沈丘集)。”今新蔡縣文化藝術中心門前,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小路名舒州路,即源于此。這個路名是2009年新蔡縣民政局邀請筆者參與城區新修道路命名時建議取的。
歷經戰亂,繁陽城曾長期衰落。至明朝,始有韓姓人在此定居,逐漸形成村落、集市,名韓家集,簡稱韓集。清初以來,又有王姓、李姓等陸續遷入,繁衍日盛,使韓集成為明清以來縣北重鎮。代表人物有明代進士、四川兵備副使王惟善,清初拔貢、黃州府知府王猷著等。其境內還有商周早期文化遺址、縣級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鬧天寺,又稱北泉寺,位于韓集鎮彭莊東側,遺址高1.5米、長55米、寬46米,文化層較薄,地表流散器物、殘片較多。1969年,鬧天寺被拆毀,改建為村小學。現已恢復舊觀。寺內有一古槐,為明代所植,高3.4米、冠徑15米、圍5.1米,干空枝茂,為新蔡一奇。
繁陽故城出土的文物有獸骨化石、陶紡輪、蟻鼻錢及模具、灰陶、紅陶、制銅錢、銅箭頭、瓦當、漢磚、漢磨、骨簪、石輾盤、魚紋磚、陶罐、井券、制磚、古井、古排水道、花紋地板磚、筒瓦、二龍戲珠碑座等。文物層厚達3米,古井特別密集,顯然不是生活所需,而是加工業需要。當年我們去考察時,多數群眾愿意把他們收藏的紅陶、灰陶制品(多是漢以前的東西)無償捐給縣里,讓我們帶走,由于種種原因未能帶回,所幸我當時帶了相機,全都拍了照。
目前所知的繁陽文物最著名的是繁陽青銅劍,國家一級文物。據《河南省志·文物志》載:“(該劍)1974年,出土于洛陽市西戰國墓地,長45厘米、寬4厘米,上刻篆字‘繁陽之金’,刃部甚鋒利,有象牙鞘。繁陽城戰國時屬楚地,在新蔡縣北。此劍的出土,證明繁陽是古代冶銅基地之一。”
至于繁陽名字的由來,我曾與安徽阜陽文史界朋友多有交流。我認為,繁陽應是繁水之陽的省稱。古時山之南、水之北皆為陽,阜陽學界均表贊同。但韓集附近并無大的水流,繁水在什么位置呢?阜陽學友胡天生告曰:繁水即今阜陽流鞍河上游,發源于臨泉縣廟岔鎮境內,當地人至今仍稱為繁河。繁在這里讀婆,一如開封繁塔的讀音。
進一步查閱史料得知:古時的繁水發源于葛陂(發音碑)下游,初稱陂水——葛陂之水,春秋時改稱繁水,俗稱繁河,現在統稱流鞍河。據安徽鲖城籍臨泉縣學者左天云介紹:“流鞍河和繁河是同一條河,春秋以前稱繁水,戰國時期有繁陽邑,戰國末期改稱鮦水,后有鮦陽。明朝地方志出現流鞍河,源于劉秀征王尋的故事。但究竟什么時候改名流鞍河?暫無考論。上世紀80年代以前,當地群眾一直稱謂繁河,上世紀90年代大范圍治理后,官方的名字,加上年輕人對古代河流的遺忘,流鞍河的名字便保留了下來。其分界點很不明確,大概以姜寨北、鮦城南的鮦姜河以東稱流鞍河,以西部分現在年齡大的人仍稱繁河。”
陂水何以改稱繁水?目前不太清楚。或許因陂是多音字,其中有婆的讀音,亦或許與繁水古時發源于葛陂下游的三丈坡有關(陂、繁同音)。
至于流鞍河的來歷,《臨泉縣志》有這樣的記載:“(流鞍河)源于與河南省平輿縣交界處的0911公路東側丁店南……至(臨泉)縣城西入泉河。全長42.5公里。流域面積406平方公里。”又載:“漢光武征王尋,戰于此河上游。失利。退時渡河,水流湍急,沒馬流鞍,至數十里的清楊館(今李橋一帶),方收散兵駐扎。繼戰之,取勝。呼此河為流鞍河。”
繁陽邑乃春秋時期的新蔡古地名,二千多年來,該處地形地貌多有變化,而安徽省臨泉縣廟岔鎮與河南省新蔡縣韓集鎮雖然分屬兩省,卻毗鄰而居,都屬于秦漢以前的古新蔡轄區。現在發源于廟岔鎮境內的繁河,會不會是秦漢以前流經韓集鎮境內的繁河改道北移?因漢唐以后,曾經方欲數十里的葛陂大湖逐漸萎縮,其下游的出水口也應該有所變化。雖然出水的大方向不變,但連接葛陂出水口的繁水上游河道因自然因素或人為誘導而有所變化,還是完全有可能的。
新蔡本不產銅,繁陽何以成為舉世聞名的春秋冶銅基地、隋唐州、縣治所?蓋古時以漕運為主,繁陽邑位于葛陂下游、繁水之陽,交通很方便;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修通的西起咸陽、東經南陽、新蔡等地至安徽壽春的東西大馳道,也是從繁陽之側通過。見于《左傳》的繁陽戰事就有3處之多,可見此地戰略位置非常重要。
總之,繁陽故城規模宏大,歷史悠久。愚目所見,不過冰山一角而已,關于她的神秘面紗,還需要花大力氣去探索、追尋。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