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人、詩人和學人——《白云山人詩聯集》跋
摘要:熱愛詩詞,承訓并不是一味沉醉于創作的,他在新聞職業上表現出的認真、鉆研既體現在古典詩詞和對聯的創作實踐上,也體現在他對詩詞、對聯這些韻文學樣式的理論探索上。這副對聯是承訓詩詞創作的寫照,也是他從事新聞事業的寫真,更是他傾心于詩詞和對聯研究的寫實。
文/趙歌平
與張承訓同社為友、詩酒唱酬已十年有余。在此之前,我們同是新聞工作者,彼此在工作上偶有交集和業務溝通,結下詩緣之后,又多了詩詞與對聯上的切磋,在工作和業余愛好上都能找到很多共同語言,這種機緣可謂難得。因此,承訓這本集子我有幸先睹為快了。
從事新聞、模習古典,這是承訓和我共有的特征。但承訓在這兩種狀態之間的切換遠比我從容和自如。作為報人的他有非常豐富的新聞經歷。他駐站新蔡期間的新聞大作我基本上都拜讀過,那是一個以“四力”作為躬行標準的記者的嘔心之作。盡管承訓早已是資深的新聞人,更擔任過專刊主編,但重回采訪一線,承訓仍有下沉的自覺、追源的主動和用事實說話的本能,從不嘩眾取寵、拿假大空的文字敷衍或炫耀,寫出的每一篇稿子都言之有物、事理俱備,對新聞事實有著極深的觀察、思考和判斷能力,其中表現出的職業敏感和新聞素養非常讓人稱贊。可以說,承訓是不折不扣的報人。
卸去采訪、寫稿、編輯、審版的忙碌,承訓還能從田間、車間、坊間的奔走中安靜下來,拂去塵灰、擦去汗水,搖身一變成為一位行吟的詩人,新聞作品中的政策聲音、鄉土氣息、市井味道轉眼就化作了詩詞的韻律、想象和浪漫,以相對抒情的方式展現出來,勾出你另外的共鳴,給人以“靜坐岸邊渾忘我”和“閑立龍頭聽海聲”的超拔。此時,作為舊體詩詞創作者的承訓,除了可親,還很可敬。他始終保持沒有觸動不輕易下筆的謹嚴,多有巧思,但并非天馬行空;講究架構,卻不過分拘泥于形式。尤其是他的對聯,似乎在平易和張揚之間尋找一種調和而顯露出較為個性的創作特色。由此可見,承訓又是名副其實的詩人。
熱愛詩詞,承訓并不是一味沉醉于創作的,他在新聞職業上表現出的認真、鉆研既體現在古典詩詞和對聯的創作實踐上,也體現在他對詩詞、對聯這些韻文學樣式的理論探索上。本集所選,有多篇賞析和評論的文章,對多位作者的詩詞文集進行了理論探討。這種探討以專業分析為基礎,散發著理性思維,展示出較深的學術功力,是對詩詞藝術的再認識。特別是關于本地對聯歷史發展的論述、關于李白鳳先生佚詩考據的兩篇文章,前者宏觀縱橫,探源溯流,結合現實;后者細致入微,技中肯綮,絲絲入扣,都是有一定水準的學術文獻,帶有深深的學人研究的意味。如果承訓的視野再大一些、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再多一些,我們完全可以期待他有更多的理論文章和研究成果。基于此,我們可以說承訓還是一位學人,或者說,他正走在學人的路上。
報人、詩人、學人,三種身份或者角色在承訓身上是一體呈現的。承訓這本集子的開卷語“萬里行蹤在山水,十分心血著文章”特別醒目,也特別能引起共鳴。我想,這副對聯應該代表了承訓的追求,濃縮著承訓的精神,也刻畫出承訓的氣質。這副對聯是承訓詩詞創作的寫照,也是他從事新聞事業的寫真,更是他傾心于詩詞和對聯研究的寫實。
掩卷而有所思,權為跋。
(作者系黃淮學院副教授、淮西詩社首任社長)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