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先秦時期駐馬店的十個古國
摘要:楚公子棄疾率軍攻下蔡都,作為蔡的附庸,柏國也同時被滅。后來,楚公子奪去了楚國王位,成為楚平王,他即位后,房國也同蔡國一起復國。但是,由于北部的沈國是周文王第十子季載的封國,沈國為了向南發展,到西周中后期,摯國就并入了沈國版圖。他的兒子胡卻被周公旦賞識。蔡武侯后期,西周由盛而衰。
記者 柳浩楠
先秦,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歷史時代,從傳說中的炎、黃二帝,經歷夏、商、周,到戰國末期,是中國歷史上的先秦時期。1800多年間,中國人的祖先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歷史文明。夏商時期的甲骨文、殷商的青銅器,都是人類文明的歷史標志。
經過漫長歲月的洗禮,這些古國承載著熠熠生輝的中華文明,猶如百川歸海,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匯聚成為統一的多民族大家庭。
柏國
柏國,也叫柏子國,故址在今駐馬店市西平縣柏亭一帶。黃帝時代,西平之域為西陵氏族居住。
嫘祖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正妃?!妒酚?middot;五帝本紀》曰:“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水經注》有記載:“西陵平夷,故曰西平。”故嫘祖應為西平人。嫘祖是中國歷史上有文獻記載的人工養蠶第一人,被后世尊稱為“蠶神”?!锻ㄨb外紀》云:“西陵氏之女,為黃帝元妃,始教民養蠶,治絲繭以供衣服,后世視為先蠶。”北魏時,西平尚有西陵亭存在。至今在西平一帶,仍流傳著嫘祖植桑養蠶的民間故事。
黃帝死后,他的孫子高陽繼位,為顓頊帝。顓頊死后,他的侄子高新立位,為帝嚳。帝嚳在位時,由于帝師柏夷亮父父子的功績,清代《汝寧府志》載:“黃帝有熊氏之裔柏亮父,父子為帝師,肇封于柏,為柏子國。”康熙三十一年《西平縣志·官師志》有云:“父子相傳作帝師,柏亭封國此遺基。”
帝堯時,堯又封“柏皋于柏地,號柏成子”。帝舜時,柏益柏譽柏陽皆為重臣。夏商之際,柏國沿襲不衰。因此,柏國雖小,但在西周中期以前一直是一個重要的諸侯國。
春秋初年,楚國勢力擴張,柏國和蔡、道、房等國均依附于楚。周襄王四年前后,柏、房、蔡、道等小國為求生存,南北逢源,每年南貢強楚,北貢齊、晉。
周景王十四年,楚王在申地誘殺蔡靈侯。楚公子棄疾率軍攻下蔡都,作為蔡的附庸,柏國也同時被滅。
房國
房國在今駐馬店市遂平縣,始封之君為堯的兒子丹朱。
世人皆傳頌堯16歲就當了天子,在位70年。晚年的時候,堯問眾大臣:誰有能力順時治國?我將任用他。大臣們紛紛舉薦堯的兒子丹朱。然而,對兒子比較了解的堯則認為:“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授舜,則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則天下病而丹朱得利。”并說:“中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史記·五帝本紀》)
堯在百歲至時,把天子之位傳授于舜。舜不負眾望,以其孝行和仁義受到四方諸侯的擁戴。
舜繼位后,放丹朱于房地,封為“房侯”。丹朱死后,他的兒子陵繼續領有房地,世稱房國。房國的疆域就在如今的嵖岈山周邊地區,包括但不限于現在的遂平縣全境,都城位于遂平縣灈陽鎮西南處的文城。
夏商之際,房國世襲其國。周初分封諸侯,一位姬姓子爵封在房地,建立房子國。春秋以后,房國國力漸弱。周景王十四年,楚公子棄疾殲滅蔡國的同時也殲滅了房國。后來,楚公子奪去了楚國王位,成為楚平王,他即位后,房國也同蔡國一起復國。
沈國
沈國為少昊后代臺紿的子孫所建立,在今駐馬店市的平輿縣。
少昊是古代東夷族部落首領。他的后代昧有治水之長。后來,昧的兒子臺紿繼承了父親的官職,疏通汾水、洮水,堵著大澤,顓頊帝因此嘉獎他,把他封在汾川之地。他的后人后來東遷到江淮一帶。《左傳·昭公元年》載“沈、姒、蓐、黃,實守其祀。”故沈國立國應該在舜禹之際。
商朝滅亡后,親殷的嬴姓沈國同時被滅。周初,文王的第十子季載因年幼而未封國。季載長大后,被周公任為司空。成王時,周公率軍平定“三監之亂”后,成王封季載于冉。古字“冉、聃、沈”同音,即沈國,位列子爵,世稱沈子國,又稱聃國。從此,姬姓沈國代替了嬴姓沈國。
沈國都城位于今平輿縣射橋鎮古城村,東漢時尚有沈亭存在。其疆域包括現在的平輿縣北部,汝南縣東部。后來,沈國并入摯國,其疆域又擴展到正陽縣北部。如今,沈國故地在安徽臨泉,河南平輿、沈丘一帶,都有很多古跡遺存可考。
呂國
古呂國位于如今的駐馬店市新蔡縣,為炎帝后裔伯夷所建。
伯夷,堯在位時掌管四岳,舜時主禮,禹時佐禹治水有功,賜氏曰呂,封為呂侯。所以說,古呂國的建立應該在禹的后期。
先秦呂國有新蔡呂和南陽申呂。在南陽的呂國因佐周滅商有功,周穆王時才開始受封國,立國較晚,早期的古呂國即伯夷封國只有新蔡呂。新蔡如今仍有大呂亭、小呂亭等遺址。
夏帝啟元年,伯夷長子大廉襲父封國,大廉及其子孫精明干練、勤奮治國,古呂進入鼎盛時期。殷商末年,殷紂王暴虐,天下大亂。新蔡人呂尚,即姜子牙,以其出色的人品和軍事才能被周文王重用。周文王死后,姜子牙繼續輔助武王,并協助武王伐紂,最終在牧野大戰后,率軍攻入鹿臺,并親手追斬紂王。
西周建立后,穆王從眾多諸侯中選擇呂國之君呂侯入周,任命為周司寇。呂侯受命后,根據夏禹贖刑之法,制定出比較系統的《呂刑》,作為西周通行全國的法律。呂侯入周后。呂國逐漸走向衰微。周宣王靜在世時,改呂國為甫國。
江國
江國位于今駐馬店市正陽縣。江國為伯益后人受封建立。
相傳伯益擅長畜牧和狩獵,被舜任命為虞官,讓他管理各處草木鳥獸。又因助禹治水有功,一度被選為禹的繼承人。禹去世后,伯益與禹子啟為爭奪王位發生矛盾。為避免殺身之禍,伯益避居箕山之北,其子孫逐漸遷到淮河沿岸,形成了江、徐等部落。因此,江國的建立應在夏啟之際。
江國都城位于正陽縣大林鄉涂店,西漢時城址西北仍有江亭。其疆域包括今正陽縣南部和確山縣的東南部。
春秋時期,江國與齊、晉、秦等大國關系密切。地理位置上,江國亦是抵御楚國向淮河中下游發展的要塞之地。江國身處大國之間,兵端屢起,且淮水又經常泛濫成災,使江國一直未能強盛。但江國雖小,卻不像蔡國那樣唯命是從,而是通過各種方式阻止楚國北進中原。因此,江國滅亡后,楚國沿淮河東下的通道被打開,楚的版圖從此擴大到大別山東麓。
慎國
《正陽縣志·藝文》載:“禹屬豫州之域,古慎國,世傳慎子國。”慎國都城在今駐馬店市正陽縣真陽鎮,方圓20里。
商湯滅夏后,其右相仲虺七世孫成在今平輿建立摯國。由于摯國勢力較大,慎國也成為其中一部分。西周初年,有個子爵受封慎地,再建姬姓慎子國。周成王時,周公輔政,平定三監,討伐淮夷,制禮作樂,民風淳樸。《史記周本紀》載:“息、慎來賀。”即息國和慎國的國君入周祝賀。成王為此特命榮伯作《賄息、慎之命》以表彰息、慎的尊王之舉。
春秋前期,慎國為江國所并。周襄王二十九年,楚滅江。慎地也自然而然成為楚國的一部分。
摯國
夏時,造車鼻祖奚仲被夏王封于薛。商初,奚仲的后代仲虺成為商湯的右相,世襲薛地。商中期武丁繼位后,在賢臣傅說和祖己的幫助下,修政行德,出現了商代中期的“武丁中興”。祖己因輔佑武丁有功,被商王再封于薛。商末,“祖己七世孫成,徙國于摯,更號摯國”(《世本·氏姓篇》),故摯國應在商朝中期。
摯國都城位于今河南省平輿縣古槐鎮西塔寺。漢時尚有摯亭存在。由于這里流傳有奚仲造車的故事,所以稱“輿”,又因這里地勢平坦,以“平”字冠名,后稱“平輿”(尚景熙《河南地名漫錄》)。
西周建立后,由于摯國與周王室有直接的親緣關系,摯國再次受封。但是,由于北部的沈國是周文王第十子季載的封國,沈國為了向南發展,到西周中后期,摯國就并入了沈國版圖。
今平輿縣古槐鎮西塔寺,南靠小清河,北臨凈衣塘。凈衣塘,漢稱輿淵,唐稱輿泉,終年不涸,水清如鏡,相傳為太任洗衣處。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塔寺附近發現了商代摯國古城遺址。
蔡國
蔡國周初始封,其封地在今駐馬店市上蔡縣,后又陸續遷往今駐馬店市新蔡縣,今安徽省鳳臺、今湖北省襄陽西南和今江西省上高縣。
西周建立后,武王采納周公旦的建議,實行“以殷治殷”的策略,封殷紂王之子武庚于商都,同時將商的京畿劃分為3個區,分別封叔鮮于管,今河南鄭州;叔度于蔡,今河南上蔡;叔處于霍,今山西霍縣。管叔鮮、蔡叔度、霍叔處三人,史稱“三監”,共同監視武庚。
“三監之亂”后,蔡叔度被流放至遠方的郭鄰,并在流放期間死去。他的兒子胡卻被周公旦賞識。周公請示周成王,又“封胡于蔡,是為蔡仲,為蔡國始祖(《辭海·歷史人物·春秋》)。”
蔡仲死后,蔡伯荒、蔡官侯、蔡厲侯、蔡武侯相繼為蔡國國君。由于西周這一時期比較穩定,蔡國也在幾代國君的治理下,日漸強大。蔡武侯后期,西周由盛而衰。歷史進入春秋時期后蔡過又經歷了諸多戰亂與紛爭。直到周景王十四年,楚靈王設計抓住并處死了當時的蔡公蔡靈侯。楚公子棄疾趁機攻下蔡都,蔡國滅亡。3年后,公子棄疾奪取政權,當上了楚平王。為了感謝幫助他的蔡國大夫朝吳等人,封蔡景侯少子廬于蔡地,即蔡平侯。蔡國恢復后,為了靠近楚國,把都城遷到了呂亭,也就是現在的新蔡縣城。
道國
道國的都城在今駐馬店市確山縣城北10公里的古城村北。確山縣位于河南省南部,淮河北岸,西依桐柏、伏牛兩山余脈,東眺黃淮平原,道國的地理位置,是比較重要的。乾隆十一年《確山縣志·沿革》記載其疆域:“南北一百四十里,東西一百一十里。”
《中原文物》曾發表《河南確山發現春秋道國青銅器》一文中之處,1983年,確山縣竹溝鎮西60米處,發現春秋早期的道國墓,墓中青銅器底有銘文曰:“囂伯口夷,自作旅匜,其萬年無疆,子子孫孫永寶用享。”
春秋時期,道國屬于小國,微弱不足以自存,鄰近的各小國因懼怕楚國而聯合起來,依附于齊國,相約彼此間相互通婚,共同抗楚。但是在齊桓公死后,齊國內亂勢弱,楚國則乘機北擴,控制了淮汝間地區。后來,楚國曾一度將道國遷到荊地,到楚平王時又遷回原地復國。道國最終為楚國所吞并。
唐國
唐國位于今河南省唐河縣。不過,位于今駐馬店市的泌陽縣作為“春秋時為唐國封內地”(道光八年《泌陽縣志·沿革表》),也是春秋初期唐國的北邊重地。
東周伊始,唐國與呂國、謝國、申國等豫西諸國皆依附于楚國。楚國為抗擊北方的秦國,曾在泌陽等地修筑長城,號曰方城。楚長城西起今陜西旬陽,經今鄧州、內鄉、南召、魯山、葉縣、舞鋼,直抵泌陽。今泌陽縣境內的楚長城仍斷斷續續存在。大部分為土夯加石質結構,中間以圓形烽火臺相連接。
楚長城這道堅強的屏障,抵擋了秦對楚的正面進攻,使得春秋時期楚國可以順利北上中原與諸侯爭霸。隨著勢力的強大,楚國君臣日益驕橫跋扈,經常對小國無端欺凌。唐成公在朝見楚昭王時,帶著的馬被奸臣子常相中,唐成公不給,便被陷害囚禁楚地三年。后來,唐國大夫用另外的良駒獻給子常,才換回了唐成公。
周敬王十五年,蔡國、唐國助吳王闔閭攻打楚國。后被楚國的援兵,秦楚聯軍擊敗。同年7月,《左傳·定公五年》中記載,秦師“子期、子蒲滅唐”。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