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社交恐懼癥
普通群休中有高達13.3%的人在一生中會有某種程度社交恐懼癥,社交恐懼癥成為一種最常見的心理障礙。它通常多見于受教育程度不高丶單身和經濟收入低的人,男女患該病的比例相同。過度躲避和敏感的下場就是可能患上惱人的社交恐懼癥!
在生活中,人們會接觸到各種不同的表情,來自迎面走來的路人,與你交談的熟人等。正常的人一般會容易記下贊許的表情,而社交恐懼癥患者則容易記下批評的。所以同樣是街上走了圈,正常人不會有太大的"收獲",而社交恐懼癥的患者則帶回了無限的來自陌生人的"批評""憤怒"等等,盡管大多是他們自認為的。比如有的女士死都不愿意出去逛街,因為總覺得這樣好像使自已暴露在所有人的目光下,渾身不自在,焦慮不安。有的男士在公共衛生間小便時一定要等到旁邊沒有人,或者到一個單獨的小隔間,否則便尿不出來,他們有著"害羞的膀胱"。這些人在私底下做這些事沒有任何困難,只有在別人注意的時候,他們的行為才會發生障礙。這就是傳說中的社交恐懼癥!最常見的恐懼對象是在公共場所講話,包括與他人進行簡單的對話,還有害怕約會,害怕擁擠的公共休息室,甚至害怕在他人面前寫字等等。社交恐懼癥和我們平時所說的害羞不同,你哪兒有人家那么羞澀啊!
患有社交恐懼癥的個體比未患該病的個體更容易患有抑郁癥或者躁狂癥,也容易有自殺的念頭。
社交恐懼癥的心理治療
1,系統脫敏療法:主要是讓患者緩慢的暴露于導致恐懼的刺激,同時通過心理的放松狀態來對抗恐懼的情緒,從而起到消除恐懼的目的。
2,滿貫療法:讓患者進入最使其恐懼的情境中,一般可采用想象的方式,鼓勵患者想象讓其最恐懼的場面,在反復的恐懼刺激下,讓患者因為焦慮緊張而出現心跳加劇、呼吸困難、面色發白等植物神經系統反應。但是對于體質虛弱、心臟病、高血壓以及承受力弱的患者禁止使用。
3,認知行為療法:是通過改變思維信念和行為的方法來改變不良認知,從而達到消除不良情緒和行為的方法。
所以當出現社交恐懼癥,要注意及時到醫院就診,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干預和克服。
駐馬店市第二人民醫院 余丹丹
責任編輯:高元元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