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加強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雙月協商座談會發言(摘要)
摘要:以我市“中國藥谷”建設為契機,按照“五醫聯動”要求,促進醫療衛生機構和養老服務機構深度融合。成立我市市、縣區、街道養老服務指導中心,指導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發展。
更多委員發言內容請掃碼閱讀
編者按
6月22日,市政協以“加強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為主題召開了雙月協商座談會。市政協主席陳鋒,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何晞,市政協副主席付自成、王秋霞、鄭玉林、劉艷麗、張銀良、高其良及秘書長李家平出席。市民政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建局、市衛健體委、市城市管理局的負責同志,部分市政協委員及群眾代表等參加會議。今日本報刊登座談會的發言摘要,敬請關注。
在市政協“加強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雙月協商座談會的主旨發言
市政協黨組成員、副主席 劉艷麗
根據市政協2022年協商工作計劃,6月22日,市政協以“加強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為主題召開了雙月協商座談會。為開好這次協商座談會,我和市政協副主席高其良帶領調研組先后到部分縣區和南陽市進行調研,為協商交流作了充分準備。
一、我市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運營起步良好、成效初顯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積極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全市457個社區,已建成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399個,另有58個在建;42個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任務已建成運營24個,在建及竣工未運營18個。在國務院大督查中,養老兜底保障、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工作,獲得了全國唯一市級激勵表彰。主要表現有:健全了工作機制。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領導小組。市直26家職能部門共同參與建立了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書記牽頭領辦工作機制,及由分管副市長任召集人、市直21家單位為成員的養老服務聯席會議制度,并納入市重點工作“17110”督辦考核。出臺了相關政策。市委、市政府制定相關規劃,整合資源,借助老舊小區改造,將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納入老舊小區改造提升類項目,并制定了《關于規范城鎮社區(街道)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管理的實施意見》,明確街道、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的建設規模、建設標準、功能定位、人員配備、管理運維等,逐一對標驗收。注重服務質量。服務供給主體日趨多元、內容日益豐富、服務供給方式日趨智能。如驛城區、開發區、汝南縣、正陽縣、泌陽縣等積極探索,采取公建民營方式管理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開發區關王廟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依托衛生院和殘聯,為老年人提供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等服務。汝南縣、開發區、泌陽縣、正陽縣建立了“互聯網+智慧養老”服務平臺,服務方式更加智能化、便捷化。
二、存在主要問題
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作為一項系統性、探索性、持久性的工作,我市還存在諸多問題需要面對和解決。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部分地方和職能部門對建設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認識不足。政府和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宣傳力度不夠,媒體輿論關注不夠。部分群眾不了解其內容形式、運作模式,甚至存在排斥心理。如驛城區天中國際小區的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因產權不清、物業攛掇群眾上訪等原因,建好后又被拆除,帶來了極大的資源浪費和不良社會影響。
(二)政策落實有欠缺。一是相關部門現有政策落實不到位,沒有形成工作合力,存在推諉扯皮現象。如新建住宅小區與配套養老服務設施“四同步”政策(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落實不到位。二是“兩清”不到位,養老服務用地、用房清查清理工作進展緩慢,已建小區配建的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存在挪作他用等現象,征收利用空置公房協調難,缺乏產權、交接、管理、使用等相關指導意見。三是資金投入不足,投入渠道不寬,一直以來政府投資都是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運轉的主要經濟來源,但在財政緊張時是無法落實到位的,這也導致很多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長期處于資金短缺的困境中。
(三)服務設施和功能不健全。從目前狀況來看,大部分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都是從原有的社區資源改建而成的,沒有經過專業適老化改造,設施不完善,并且尚沒有建成成熟的智慧養老服務平臺,不能實現服務功能時空全覆蓋,存在延伸居家養老功能不足等問題,不利于吸收老年人入住及上門服務居家老人。
(四)運營管理不活。我市雖已制定了社區養老運營補貼政策,但政府購買養老服務政策不穩定,企業缺乏盈利點支撐,參與熱情不高,規模化、連鎖化、品牌化的社區養老服務企業少。部分地方存在重建設、輕運營現象,未有效實現市場化運作,特色化、品牌化、專業化、規范化發展不夠。
(五)專業人才缺乏。按照“9073”模式中占比3%的老年人入住機構,機構層面全市需要4.2萬張機構床位,應配備8500多名護理人員。此外,97%的老年人要依托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開展上門“六助”服務。現階段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的服務人員大多都沒有接受過專業的養老服務培訓,專業化水平不高,持證率低。目前,我市僅有4000多名護理人員,服務水平較好的驛城區也僅有300多名護理人員,養老隊伍總量不足、專業化不強與結構性矛盾并存。
三、意見與建議
(一)統一思想,形成合力。一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有關職能部門、各縣區應切實提高思想認識,摒棄“此項工作是民政部門的事”這種觀念,要建立健全多部門聯席會議、聯席辦公工作機制,壓實行業部門管理責任和屬地責任,推動形成合力。二是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宣傳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有關政策,宣傳加強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意義和現實價值,營造全社會關注、關心、支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良好氛圍。
(二)保障用房,完善設施。統籌落實國家、省、市關于養老服務用地的政策,中心城區養老服務設施優先供地。對沒有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的老舊小區和應建未建、已建未交、挪作他用的新建小區,成立專項清理工作小組,分類清理,限時解決。嚴格落實“四同步”工作機制,未按規劃配建養老服務設施的新建小區,不得組織竣工驗收和核發相關證件,不得辦理不動產證。加強對各類閑置公有用房整合利用,明確移交程序,對登記、管理、使用等加以規范。可設置民政部門負責的民政事業投資管理公司,統一管理養老服務設施和資產,并將政府出資建設、劃入或購置的資產統一納入管理。
(三)市場運作,拓展服務。一是通過“公建民營、合作共建、租賃經營、委托管理、購買服務”等模式,鼓勵民間資本和公益慈善組織等參與養老服務,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如驛城區、正陽縣、泌陽縣等已在運營主體市場化方面做了探索。二是將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和綜合養老中心充分結合,開展日托、周托、月托、年托等服務,拓展健全服務功能。進一步推廣一些低償服務項目,如家政、醫療體檢、送餐配餐等。三是加快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建設,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匯聚線上線下資源,為老年人提供“訂單式”個性化服務。
(四)醫養結合,深度融合。以我市“中國藥谷”建設為契機,按照“五醫聯動”要求,促進醫療衛生機構和養老服務機構深度融合。將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與經濟支柱產業“中國藥谷”相結合,購買康復器具等醫養產品;與助殘養老相結合,出臺政策和整合項目;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相結合,有條件的可以合并,實現資源共享;與醫院相結合,醫院派駐醫療人員,在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看病享受醫保報銷政策;與健康養生相結合,為老年人提供保健、理療、康復等養生服務,提升入住吸引力。
(五)培養人才,提升服務。與省政府提出的“人人持證 技能河南”的要求相結合,在本市職業院校開設養老服務管理專業,并與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簽訂合作協議,在中心設立實習基地,提供就業崗位。發揮人社部門作用,職業院校培訓后發證上崗,幫助養老服務企業解決持證上崗用工難題,緩解就業壓力。成立我市市、縣區、街道養老服務指導中心,指導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發展。配齊配強街道、社區養老工作人員,可按比例加設公益性崗位。
(六)建全保險,提供保障。目前,居家護理或者養老機構的護理費用不在醫保范圍之內,可借鑒鶴壁市做法通過商業保險進行彌補,建立老年人長期照護保險制度,出臺照護保險政策,明確長期照護保險的制度定位、保障人群、籌資來源、保障范圍和標準、失能鑒定標準和流程等制度關鍵內容。
責任編輯:張遠征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