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一線的 “紅色娘子軍”
摘要:陪伴文平一起在社區吃住的還有楊新華等人。弟弟讓我每天給兩位老人打個平安電話,我卻沒有做到,接到母親電話的那一刻我流淚了……”楊新華告訴記者,她這種忙碌的工作狀態,是每位奮戰在疫情一線人員的真實寫照。
記者 張麗麗
工作時,她們事無巨細,認真負責;抗疫時,她們是沖鋒在前的“紅色娘子軍”。7月20日,記者來到驛城區雪松街道雪松社區,見到了社區黨支部書記楊新華以及她帶領的11名“女兵”。
楊新華(前)帶領工作人員宣傳防疫政策。
“我們社區的工作人員是清一色的女性,為社區22個家屬院和小區的居民服務。”楊新華一見到記者,便打開了話匣子。她說,社區12名工作人員中,黨員就有7人。
說起手下的“紅色娘子軍”,楊新華感慨頗深,她把記者領到了文平的辦公室。個子高高的文平,消瘦的臉龐略顯疲憊,但是進入工作狀態的她,腦海里仿佛藏著一個賬本:接到多少個疫情防控推送信息、自己撥打多少個電話、核實多少名居家留觀人員……
記者了解到,文平在工作中任勞任怨,2020年開始負責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對此,她非但沒有被嚇倒,反而覺得這是難得的考驗。今年7月,疫情再次來襲,文平讓初中剛畢業的女兒照顧殘疾的丈夫,自己吃住在社區。陪伴文平一起在社區吃住的還有楊新華等人。平時生活非常講究的楊新華,現在一日三餐泡面就礦泉水,洗澡、洗頭用涼水湊合。幾天下來,患有腰椎疾病的她疼得直不起腰。
“父母原本輪到我來伺候,但是因為疫情不得不繼續住在弟弟家。弟弟讓我每天給兩位老人打個平安電話,我卻沒有做到,接到母親電話的那一刻我流淚了……”楊新華告訴記者,她這種忙碌的工作狀態,是每位奮戰在疫情一線人員的真實寫照。
魏娟的女兒高考,丈夫也要執勤,還有一個殘疾大哥需要照顧,她仍堅持工作;張欣欣的母親因病去世,她義無反顧留在單位;左艷杰的愛人在街道工作,疫情防控任務重無法顧家,她讓孩子照顧90多歲的婆婆,自己堅守崗位……
在雪松社區,每一位“紅色娘子軍”的背后,都有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她們在疫情來臨時,責無旁貸地挑起重擔,面對各項任務,無論再忙、再累、再苦也沒有一句怨言。
記者采訪時,轄區居民孫老太太說:“這幫孩子非常不容易,每天早出晚歸,衣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臉曬黑了、嗓子喊啞了,就是想把社區工作做好,將疫情早日消除。”
雪松社區的12名“紅色娘子軍”,以女性的堅忍承擔著一個又一個重任,助力全市疫情防控有序推進、有力開展。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