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養結合領域指導意見四大看點
摘要: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陳功說,通過建設全國老齡健康信息管理系統、全國養老服務信息系統,以及實施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等方式,將進一步優化醫養結合服務銜接。
新華社記者 董瑞豐 李 恒
面對2.67億老年人,如何守護最美“夕陽紅”?推進醫養結合,是優化老年健康和養老服務供給的重要舉措,但也面臨床位少、費用高、護理人員短缺等困難。
《關于進一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7月21日公布,在總結近年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我國醫養結合的政策、服務、標準、人才、信息等體系,為各地加大服務供給力度、打通堵點繪出“路線圖”。
看點一:基礎設施加快“補短板”
截至2021年底,全國6492家兩證齊全的醫養結合機構共有175萬張床位,養老機構以不同形式提供醫療服務的比例超過90%。但相比不斷增長的老齡人口與服務需求,一些基礎服務設施仍有差距。
根據指導意見,除了積極提供居家醫療服務之外,在社區和鄉鎮,有條件的衛生院、敬老院等要利用現有資源,內部改擴建一批醫養結合服務設施。
對于公立醫療衛生機構,鼓勵開展居家醫療服務、醫養結合簽約服務,特別是醫療資源富余的二級及以下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利用現有床位開展養老服務。
對于養老機構,則要改造增加護理型床位和設施。同時支持社會力量建設專業化、規模化、醫養結合能力突出的養老機構。
“醫養結合的廣大需求在基層,要加強基層醫養結合的‘補短板’工作。”清華大學健康中國研究院院長梁萬年說,指導意見專門強化了醫養結合的社區基礎服務設施建設。
看點二:服務內容突出“連續性”
給60歲老年人提供“健康關愛”,為80歲老年人提供“銀鈴關愛”,給予100歲老年人“晚霞關愛”……上海徐匯區康健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醫養護居送”全程健康管理服務,讓他們暖在心上。
突出綜合性、連續性服務,正是醫養結合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指導意見提出,各地要推動社區醫療衛生、養老服務、扶殘助殘等公共服務設施統籌布局、資源共享,鼓勵基層積極探索相關機構養老床位和醫療床位按需規范轉換機制。
“醫養結合的推進,涉及醫療、養老、社區、產業等多方面內容,做好不同系統之間的服務銜接十分重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馮文猛說。
指導意見還強調積極發揮信息化作用。“智慧信息化是提高醫養結合服務效率和水平的重要科技支撐手段。”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陳功說,通過建設全國老齡健康信息管理系統、全國養老服務信息系統,以及實施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等方式,將進一步優化醫養結合服務銜接。
(新華社北京7月21日電)
掃碼看全文
責任編輯:張遠征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