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優良品種 握緊農業“芯片”
培育優良品種 握緊農業“芯片”
——市農科院承辦政協提案《推動種業高質量發展實現國家糧食安全》綜述
記者 馮 帥 見習記者 衡衛萍
種子是農業科技的“芯片”,種業安全日益成為糧食安全的基礎和支撐。近年來,市農科院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成果轉化為重點,大力攻關種源等農業核心技術,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助推全市鄉村振興和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中積極作為。7月7日,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李建超深入市農科院督辦政協提案《推動種業高質量發展實現國家糧食安全》,調研種業高質量發展工作,并對市農科院推動種業高質量發展作出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
建牢科研平臺 夯實種業創新基礎
市農科院依托國家農業科研項目,建成國家小麥、花生、芝麻、大麥、食用菌、蔬菜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和國家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站等9個國家級平臺。爭取并建成了河南省高油酸花生和小麥抗性遺傳育種院士工作站,河南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河南省玉米、大豆油料、甘薯雜糧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等6個省級科研平臺。建成市級大麥、食用菌重點實驗室,市級玉米、蔬菜工程技術中心等8個市級平臺。建成和規劃5個基礎科研平臺。完善了占地540畝的農業科研試驗基地基礎設施,新建53畝海南南繁加代試驗基地,配齊生理生化及品質分析綜合實驗室儀器設備,建成保存各類種子1萬余份的種質資源庫,規劃建設占地1380畝農業科研新試驗基地、48畝農業科研創新中心。
引育創新人才 增強種業創新能力
近年來,該院通過“招才引智”和公開招聘活動,先后引進“985”“211”高校畢業博士3人、碩士29人充實到科研崗位。定期邀請張新友、陳劍平、許為鋼等高層次專家作學術報告,指導創新,開拓科研人員視野,掌握科技前沿動態。選派青年專家到墨西哥國際玉米與小麥研究中心、中國農科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單位開展學術交流和合作研究,在實踐中鍛煉,增強創新能力。柔性引進張新友院士團隊合作示范推廣夏花生“一選四改”生產技術,推動了我市花生產業提質增效;與陳劍平院士團隊合作篩選適合我市種植的高抗優質小麥新品種17個,在我市示范推廣面積130萬畝,降低了生產成本,經濟、生態效益明顯;與中原學者張海洋合作選育抗裂蒴芝麻新品種;與張秀榮研究員合作,成功研發芝麻全程機械化種植技術,今后可以像收割小麥一樣收割芝麻。
突出主業主責 服務全市經濟發展
“十三五”以來,市農科院持續推進擴大科研課題科技創新自主權、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技術路線決策權,創新活力充分迸發,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先后自主選育駐麥305、駐花6號、駐豆21等農作物新品種42個。榮獲省、市級成果獎37項,其中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申請植物新品種權11個,獲國家專利39項,制定地方標準20項。市農科院連續15年獲得省農科系統先進單位榮譽稱號,各項工作持續保持在全省第一梯隊。
市農科院先后實施“院市共建”“四優四化”科技支撐、省重大科技示范專項32項,累計示范推廣自主選育的小麥、花生、大豆等農作物新品種1250萬畝,新增經濟效益30億元。在全市引進了鄭麥7698、矮抗58、鄭單958、豫花37等一批優質高產農作物新品種,促進全市農作物良種更新換代。示范推廣了小麥黃花葉病防治、花生全程機械化種植、青儲玉米、綠色防控技術、化肥減施增效、食用菌立體化種植等栽培新技術45項,減少了生產投入,提高了經濟效益,保障了糧食安全。
“‘十四五’期間,市農科院將圍繞全市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科技需求,以科研試驗基地搬遷建設為契機,加快建設國內領先、全省一流、區域特色的地市級農業科研院所,推動全市種業高質量發展,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更大貢獻。”市農科院主要負責人表示。
責任編輯:張遠征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