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歷史上的解元
趙新春
在我國科舉歷史上有“大、小三元”的說法。“小三元”指的是科舉初級考試縣試、府試、院試的第一名,它不叫“元”,通稱“案首”。通過這一層級最高一級院試考試的叫生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秀才。秀才已是功名,不僅有資格參加高一級的鄉試,還可以享有見官不拜、不服差役、免除租賦特權,有開班辦學的資格,否則就像魯迅筆下的孔乙己,不管年齡大小,一輩子都只能稱童生或儒童。“大三元”即“三元”,指解元、會元、狀元,分別是科舉正式考試中鄉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連中“三元”是連續拿到鄉試、會試、殿試第一名的人,在我國科舉考試中包括文武在內共有二十一人。連中“六元”則是拿到各級科舉考試第一名的人,因為是鳳毛麟角,爭議也很大。目前較為統一的說法,連中“六元”是洪武二十四年狀元、池州府貴池縣(今安徽省池州市)人黃觀(科考時署名許觀),也有人認為乾隆四十五年的狀元錢棨也算。
我們今天說的解元是鄉試的第一名。鄉試唐宋稱鄉貢或解試,由各地州、府主持,一般在八月舉行,所以又稱秋闈或秋試。明、清改為每三年一次,在省城舉行,考期也在八月,中試者為舉人。舉人參加次年二月(清乾隆以后改在三月)在京師舉行的進士資格考試會試,通過后就能參加殿試成為進士。
駐馬店歷史上可以查證的第一位解元是孫何,他也是駐馬店歷史上唯一連中“三元”的人。孫何(961年~1004年),字漢公,蔡州汝陽(今河南汝南)人,年少時隨父游寓荊州等地,十歲識音韻、十五能屬文,以文學、經史馳名,為王禹偁所重,與丁謂齊名,時稱“孫丁”。淳化三年(992年),孫何考中壬辰科狀元,歷任將作監丞、通判陳州、秘書丞、京西轉運副使、右正言、右司諫、兩浙轉運使、知制誥,掌三班院,為官正直敢言,針砭時弊,于時多有匡正,年四十四歲卒于官。孫何一生篤古好學,著有《兩晉名賢贊》《〈春秋〉意》《尊儒教儀》《駁〈史通〉》《西桓集》及《孫何文編》四十卷。孫何的弟弟孫僅是宋真宗咸平元年戊戌科狀元,孫侑是咸平三年庚子科陳堯咨榜進士。
宋金時期的駐馬店地區是南北對峙的前沿,多次發生蔡州之戰。這一時期本地區唯一有明確記載的解元是王鶚《汝南遺事》所載的金朝周鼎“周鼎,蔡州人,正大七年詞賦解元,未仕”。當時宋蒙兩軍蔡州滅金之戰即將打響,金國皇族阿固岱提出與宋修好,“乞與辯士李裕、周鼎奉使”宋,“因假阿固岱鎮國上將軍、同簽大睦親府事,裕充知事,鼎令史”去宋營借糧。據乾隆《御批歷代通鑒輯覽》卷九十二記載,此次借糧在宋理宗紹定六年(金天興二年)九月壬寅,“金使完顏阿固岱來乞糧……朝廷不許”。不久宋蒙聯合滅金,周鼎也下落不明。
元代本地區能查證的解元是清康熙、道光《泌陽縣志》記載的泌陽人王王自,生平宦跡不詳。
明代今天駐馬店籍解元有三位。景泰丙子科解元海輔是上蔡人。明代人凌迪知《萬姓統譜》卷七十七稱:“海輔,字汝寧,上蔡人,舉人。正德中任撫州府同知。”康熙《汝寧府志》《上蔡縣志》稱其為“衡州同知”。《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匯編·皇極典》第一百五十卷《帝紀部匯考一百四十四·明十二·憲宗上》有:“成化十八年二月,旌異太原知府張鼎……衡州府同知海輔……賜誥。”海輔沒有考中進士,也正因此,只能長期在正五品的府同知任上徘徊。
成化戊子科十九歲解元劉紳,字大用,汝陽人,弘治庚戌科進士,初選浙江道御史。他正直敢言,因彈劾張皇后的弟弟壽寧侯張鶴齡恣意殺人,幾遭不測。他為山東副使時,豁免矜疑囚犯七百多人,正德初彈劾劉瑾被廷杖,不久出為密云憲副,又因在灌溉田地問題上堅持自己的意見,“與撫臣相牾,致仕”歸里。死后,劉瑾誣蔑他貪污皇木銀兩,致使其家家計索削。嘉靖壬辰科劉訓、崇禎丁丑科劉銓、順治己丑科劉元琬、康熙甲戌科劉士驨等諸位進士都是他的后人。
萬歷己卯科解元張自立,字卓甫,汝陽人,自幼讀不釋卷,清譽著于鄉。清傅鸞祥《題張卓甫解元小像》稱:“學窺二酉探星源,關閩濂洛有真傳。為文高卓最稱奇,歸胡以下奴視之。己卯之秋果掄元,軒然獨步三百年。至今屈指數名解,必推先生踞其巔。”劉紳后裔清人劉士駿《張解元世家歌》稱:“三百年來掄元者,吾家憲副(即劉紳)與先生。憲副正色武宗朝,風生臺閣直名標。屢批逆鱗受廷杖,幾遭萋菲終見昭。先生鑒斯不欲官,力辭簿書就外翰。”張自立是因為看到劉紳宦海沉浮,不愿做官,而只任文職。張自立儒學功底深厚,得到了明儒“七先生”之一的王汝訓,仕至工部尚書的劉東星和理學家、文淵閣大學士沈鯉的高度評價,甚至沈鯉還將他聘往歸德(今商丘)教育子弟,稱“非為二三子也,使里人有所矜式耳(嘉慶《汝寧府志·張自立傳》語)”,但他卻“五上春官不第”,沒有考上進士,直到萬歷二十年才出仕臨潁教諭。病卒于官,分祀臨潁名宦和汝陽鄉賢,清《汝陽縣志》《臨潁縣志》都為他立有小傳,萬歷七年河南鄉試錄至今保留有他的解元答卷。
清代今天駐馬店籍文科解元有五位。康熙丁酉科解元辛立成,汝陽人。他也沒有考中進士,史志上有關他的記載很少,只在嘉慶《汝寧府志》卷二十一《節烈》中一段他侄女的事跡:“辛氏,解元立成女侄,許字王鉍。九歲為養媳,至十八未成婚而鉍故,氏嘆曰:‘既入王門,寧有他志?要使純白之玉,不留點瑕!’遂決意事翁姑,曲盡孝道。立夫堂兄銘子興教為后。”
雍正壬子科解元孫巖,字魯瞻,也是汝陽人。《重修汝南縣志》說他“讀書善悟,為文舂容大雅”。乾隆初舉孝廉方正,是乾隆十三年戊辰科梁國治榜三甲第185名進士,授文縣知縣。他為政寬而有法,興廢舉墜,多有建樹。編寫《勸民歌》,教化士民;捐俸修橋,便民來往,還主持續修了《文縣志》。孫巖致仕居鄉,見“東關大橋歲久傾圮,行人危險。巖目觸心傷,捐俸倡修,后因勸捐難繼,至鬻自己田租以成之”。光緒初年,他已去世多年,但文縣當地百姓還是向朝廷請命,將他附祀于魯公祠。孫巖的孫子孫廷樹能詩善畫,以善畫驢著稱,與善畫牛的商鴻熙并稱“孫驢商牛”。
汝陽人胡紹南,字仲遹,一字衣庵,是乾隆丁卯科解元。他與弟弟胡耀南同時中舉,同時參加乾隆戊辰年會試、殿試,同中進士,是本地區為數不多的同榜兄弟進士。胡紹南累官刑部主事、員外郎、郎中,改山西道御史,典湖南、陜西兩省鄉試,得士甚多,為江南道監察御史,巡視南漕兼理河務。他在督湖北學政時,奏設鶴峰州長樂縣學校,歷任寧武、太原知府,再遷冀寧道,所至務全大體,撥正冤獄,參與山西武鄉縣“皇考”文字獄案調查,力證民用皇字為沿用俗稱,涉嫌未盡避諱,但涉事三人李掄元、趙擴及王爾揚“均無悖逆不法字跡”,并非有意悖逆,避免了一場大的文字獄殺戮。《大慈恩寺志》卷十六《雁塔題名》記載當地有胡紹南篆額的《庚辰恩科鄉試題名碑記》。
上蔡人劉沂水,字魯泉,是嘉慶戊寅恩科解元,道光癸未科進士。考中進士后,他雖然署甘肅省平羅縣知縣,但大多數是在鄉里教學。民國《重修上蔡縣志·劉沂水傳》稱“沂水設帳主教四十多年,門弟子捷南宮、貢成均者甚伙”。同時還記錄他鄉試時的一件趣事。劉沂水雖然學問很高,但中舉較晚,嘉慶戊寅鄉試,他與他的學生魏林芳一同赴試,發榜這天,魏林芳首先得到捷報,他滿心歡喜告訴老師說自己中了,“沂水不悅曰:‘你中了你便中了。’林芳又曰:‘生中第三名。’沂水聞之更為戚然,蓋師竟不如弟子矣”。當時送捷報是從后往前排,劉沂水忐忑,忘了這茬。因為他是解元,所以第二天才收到捷報,于是“沂水即召語林芳曰:‘終是先生優于弟子吧!’”。
除以上四位外,嘉慶《汝寧府志》和民國《重修汝南縣志》記載,雍正甲辰科息縣籍解元葉鵠升也是汝陽人,但生平事跡兩地縣志都沒有記載。《重修汝南縣志》卷十四《選舉·舉人》記載:“葉中鼎,康熙乙酉科舉人,息縣籍,仕密縣教諭。”光緒《息縣志·選舉·貢士》中康熙朝的葉鶙升、葉鴻升,從籍貫和名字來看,應該是他的族人或兄弟。
今天駐馬店籍唯一的武科解元是乾隆庚子科的楊廷鎮,汝陽人。生平宦跡不詳。
責任編輯:張遠征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