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縣東官莊鎮: 探索花木轉型之路 擦亮“花木之鄉”底色
駐馬店網訊(記者 鄧丹華 )
一朵鮮花可以芬芳多久?
一株苗木可以“走”多遠?
一種花木可以長成多大的產業?
……
7月6日,雨過天晴,行走在汝南縣東官莊鎮宋屯村紅楓大道上,萬畝花木夾道相迎,如入綠色海洋、天然氧吧。在這充滿希望的田野上,你想要的答案,都可以找到。
產業發展遇瓶頸
“我們這里不但環境好,空氣也好,這都是種植花木帶來的。”正在查看花木長勢的村民紀愛國告訴記者,他們村種花木已40多年了,以種雪松為主,種植面積達4760畝,實現了土地花木種植全覆蓋,村民也靠花木早早走上了小康路。
“最近幾年,受市場、疫情和產品品相等因素影響,花木價格大幅下滑,種植戶遭受重挫,收入直線下降。”紀愛國告訴記者,村民們對花木情有獨鐘,雖然遇到了點困難,但不會輕易放棄,都在積極改良品種并在花木品質上下功夫,相信很快就會有起色。
“宋屯村雖然有4000多畝花木,但品種相對單一,大多為雪松,且品相一般,市場競爭力不強。”副鎮長、宋屯村黨支部書記鄧保華說,有規模無規劃、有產品缺精品、有數量少質量是宋屯花木產業的短板。
長期以來,村民們習慣了種雪松,缺乏走出去和創新意識。除雪松外其它花木也是粗放式栽培模式,花木種上后,任其“土生土長”,缺乏精細管護和打造。
“比如紫薇,每棵只賣幾十元,如果把它嫁接成四季紫薇,一棵就能賣上百元。”鄧保華說,要想改變現狀,必須解放思想,大膽創新,才能打破原有產業瓶頸,走出新的發展之路。
轉型升級見曙光
官莊鎮紀委書記趙東波告訴記者,針對花木價格下滑,甚至滯銷的情況,鎮黨委政府積極行動,一方面鼓勵群眾通過抖音、快手、微信等互聯網進行銷售,一方面幫助引導種植戶改善花木品種和品質。
“我這塊試驗田,隨便挑選一棵樹,就能賣幾百元。” 在中林花木合作社種植基地,36歲的種植戶鄧少華指著長勢良好的花木告訴記者,這塊10多畝的花木基地,是他三年前試著轉型種的彩葉花木,有香樟、紅葉李、廣玉蘭、樸樹、紅葉石楠球等近60個品種,基本涵蓋了目前綠化所需要的花木。良好的長勢和滿意的價格,給他下步轉型升級增添了信心。他正計劃打造精品雪松和高端精品“花木超市”。
鎮長韓劭告訴記者,花木是東官莊的核心產業,鎮黨委政府一定會引導群眾走出困境,依托良好生態環境和資源優勢,讓村民走出去,學習外地先進經驗,盡快推進花木轉型升級,擦亮“花木之鄉”這張當之無愧的名片。
田園綜合體未來可期
“只有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困難多。”鄧保華說,雖然這幾年花木產業斷崖式下滑,村民的收入銳減,但種植戶種植花木的信心沒變,本村的花木種植面積并沒有減少,年輕的種植戶早在幾年前就試著轉型升級種植彩葉樹種、花卉、精品盆景、球類花木或打造精品雪松。
“只有奮斗出來的幸福,沒有等出來的輝煌。” 鄧保華充滿信心地說,新107國道離宋屯僅四公里,從確山到安徽的省道貫穿東西,在這里搞鄉村旅游,不僅有資源優勢,還有區域優勢。接下來,他計劃沿紅楓大道,打造美麗“田園綜合體”,即打造花木園、果園、花卉園、游園、體驗園、菜園等單元體,同時發展林下養殖和鄉村旅游。
“以花木為媒,建設鄉村綜合體,同時發展鄉村旅游。這不僅給宋屯村聚人氣、揚名氣、打品牌,更重要的是通過農旅融合,開拓村民視野,以精品化推動村莊花木產業提質升級,‘花木+旅游’雙管齊下,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鎮黨委書記張志廣說,宋屯村花木產業的發展,只是東官莊鎮22個村5000個種植戶的縮影,在鎮黨委政府的支持引導下,舍屯、王屯、鄧屯等村的種植戶也在積極轉型升級,相信東官莊這張‘花木之鄉’的名片一定會越叫越響。
責任編輯:鄧丹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