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旱轉澇玉米田間管理要點
摘要:有時葉片發病部位會形成組織缺損,發病嚴重時,多個葉片的葉尖黏合在一起,致使新生葉無法伸出,后期影響雄穗的抽出和發育,引起雄穗腐爛以及不能形成果穗、腐爛部位散發臭味、觸摸腐爛葉片會感到表面有黏液。
□ 王成業
玉米的特點是需水量大但不耐澇,澇漬會對玉米的產量和品質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玉米田塊遇澇后,土壤濕度變大、氧氣含量減少,易造成玉米根系窒息、吸收養分和水分的能力下降,嚴重影響玉米植株生長發育,甚至造成玉米植株死亡。澇害發生越早對玉米影響越重,玉米受淹時間越長,受害越重,受淹越深,減產越多。為確保玉米高產,將玉米出現澇害后的損失降至最低,雨后田間管理極為關鍵,適當的補救措施,可有效改善土壤條件,促進作物災后復壯,減輕災情,減少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
1.田間多巡視,低洼積水處盡快排水降漬。對于積水較重的田塊,要及時開挖排水溝,疏通溝渠;對于地勢低洼地帶,要用抽水泵及時清排田間明水,防止玉米長時間浸泡后對根系造成更大損壞。葉片上有污泥的,在清排田間積水時,要注意對葉片進行清洗,保證玉米可以進行較強的光合作用,以便最大限度恢復生命活力。
2.及時中耕散墑。積水往往造成土壤板結、通透性差,從而影響根系吸收。對此,在田間積水排除后,要進行中耕松土散墑,一方面改良土壤水、溫、氣、熱狀況,改善土壤透氣性,提升根際環境,減輕病害發生;另一方面破除板結,加速土壤水分散失。
3.及時補施化肥,促株轉壯,防止早衰。通常進行三種補肥,一是根外葉面噴肥。葉面肥見效快,肥料利用率高,可保證根系在尚未恢復功能前對養分的需求。一般每畝可利用0.2%的磷酸二氫鉀+1%尿素水溶液進行葉面噴施。二是根部補施化肥。田間積水排出,植株根系吸收功能恢復后,再大量補施有效氮肥,保證土壤養分的供應。一般每畝可補施尿素15kg~20kg。三是適增施鋅肥。鋅肥可以促使植株體內的鉀素含量增加,從而使玉米抗澇能力增強,因此可根據玉米受澇情況,酌情施用。
4.及時消滅田間雜草。雜草是許多病毒的傳播媒介和途徑,且傳播速度快、蔓延幅度大,一旦發生將嚴重侵害玉米植株。由于今年前期高溫干旱造成除草劑使用效果欠佳,加上近期雨水較多、田間土壤濕度大,雜草滋生嚴重。因此,要及時將雜草清除干凈。面積較小的田塊可以人工鋤草,面積較大的田塊可用化學防治,建議用耕杰(硝磺草酮·莠去津)或者煙嘧·莠去津+環磺酮用藥說明1.5倍量順行清除。
5.加強頂腐病和莖腐病害防控。大雨過后再遇高溫,易造成細菌性頂腐病和細菌性莖腐病流行。細菌性頂腐病在玉米抽雄之前均可發生危害,若病害發生早,則心葉快速腐爛,嚴重失水甚至萎蔫枯死,致使形成叢生苗或者枯心苗。發病初期心葉葉尖失綠,發病部位呈透明狀,隨后葉尖組織變褐腐爛,發病部位沿葉尖邊緣逐漸向下部擴展,葉片基部由于水分浸泡造成腐爛,產生褐色或者黃褐色的不規則病斑。有時葉片發病部位會形成組織缺損,發病嚴重時,多個葉片的葉尖黏合在一起,致使新生葉無法伸出,后期影響雄穗的抽出和發育,引起雄穗腐爛以及不能形成果穗、腐爛部位散發臭味、觸摸腐爛葉片會感到表面有黏液。多出現在雨后或田間灌溉后,低洼或排水不暢的地塊發病較重。對于發病地塊可用廣譜殺菌劑進行防治,如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加“藍色晶典”多元微肥型營養調節劑600倍液,或“壯漢”液肥500倍液均勻噴霧。細菌性莖腐病主要危害中部葉莖和葉鞘,玉米9~11片葉時,葉梢上出現水漬狀腐爛,病組織開始軟化,散發出臭味。葉鞘上病斑呈不規則形,邊緣淺紅褐色,病健組織交界處水漬狀尤為明顯。濕度大時,病斑向上下迅速擴展,嚴重時植株常在發病3~4天后病部以上倒折,溢出黃褐色腐臭菌液。病菌存于土壤中病殘體上,自植株的氣孔或傷口侵入。高溫高濕,害蟲為害造成傷口時發病嚴重。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30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霧防治;發病中期用98%惡霉靈2000~3000倍液灌根。
6.清除病、弱植株。玉米病株傳播疾病,必須清除。另外,清除病、弱和長勢不好的玉米,還可以增加其他玉米的田間透氣性和光合面積。
(作者系河南產業技術體系駐馬店綜合試驗站站長)
責任編輯:張遠征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