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小李灣
摘要:如今,小李灣村東邊修建了淮河大橋,渡口才逐漸消失。偶爾有幾只燕子在空中掠過,村民門前雞、鴨在悠閑覓食,荷塘里的荷花、荷葉相映成趣,長勢喜人的水稻一碧千畝…… 小李灣村的一切是那么的自然和諧、生機盎然。這就是小李灣村的美麗印象。
鳥瞰小李灣村。
通訊員 高萬寶 文/圖
盛夏時節,走進正陽縣大林鎮蔡莊村小李灣村民組,茂林修竹、鳥叫蟬鳴,空氣新鮮、清秀無比。小李灣村宛如蒙著面紗的少女,讓每個接近她的人為之驚嘆。這里是人們夢中的桃花源,更是心中的水云間。
曾幾何時,小李灣村的名聲響徹淮河兩岸。她是兩岸人交往的一個重要渡口,艄公的號子響了幾百年。如今,小李灣村東邊修建了淮河大橋,渡口才逐漸消失。
小李灣村出名還在于這里有可怕的水患,給村民留下永久的痛。淮河從村子的三面流過,村子的北面還有一條河。老人們講,發生水災時,小李灣村被洪水包圍,形成孤島,村民徹夜難眠,人員和財產都有過巨大損失。最近一次發生水災是在2007年7月,正陽縣組織不少人幫助轉移人員和財產,才讓小李灣村安然無恙。也就在這年,正陽縣為小李灣村修筑了攔水壩,從根本上消除了洪水隱患。
改革開放前,由于地理位置偏辟、交通不便,小李灣村發展比較落后,是遠近聞名的窮村,不少人沒有走出過這里、不知道正陽縣城在哪里。
20世紀八十年代前,小李灣村家家戶戶種竹子,竹編成為當地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村民用竹子編織成竹籃、竹床、雞籠、魚簍等,進行出售、增加收入。
如今,“村村通”修到了村民的家門口。路順了,出行方便了,大家開始走出村莊、走向城市。近年來,小李灣村培養了10多名大學生,有的已在上海市、武漢市、鄭州市等安家置業。
小李灣村原有村民163戶686人。2009年,政府實施淮河灘區后遷項目,給群眾創造了宜居搬遷的好機會,現在60%的村民搬遷到正陽縣城、集鎮等。
如今,小李灣村名氣大,是這里有濕潤的氣候,勝過避暑山莊,人們紛紛到這里觀景納涼。盛夏時節,老人們悠閑地坐在搖椅上,搖著蒲扇,安詳自在;孩子們圍著古樹嬉鬧,累得滿頭大汗,樂在其中;婦女們圍坐在一起,聊著家長里短,恬淡悠然。
小李灣村的農家小院被竹影環抱,讓人如癡如醉。村民家家戶戶種植花草,庭院顯得生機勃勃、舒適宜人。偶爾有幾只燕子在空中掠過,村民門前雞、鴨在悠閑覓食,荷塘里的荷花、荷葉相映成趣,長勢喜人的水稻一碧千畝……
小李灣村的一切是那么的自然和諧、生機盎然。中午時分,香噴噴的米飯、鮮美的魚湯、爽口的炒筍,讓人垂涎欲滴。
這就是小李灣村的美麗印象。
責任編輯:張遠征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