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揪心的等待
文/余永亮
尋常的等待不會揪心,比如在閑適中等待花開與葉落、風起或雪飄。有些等待則充滿糾結與焦灼——當產房傳來妻子的呼喊,當親人被推進急救室……那一刻,我們只能反復做深呼吸并默默祈禱。
作為麻醉醫生,我無數次觀察過手術室外的家屬們。低頭沉思、來回踱步、唉聲嘆氣、痛哭流涕,或者默默抽煙。當然也有人故作輕松地聊天,多是互相安慰。等待中,每當手術室的大門打開,不等護士喊名字,許多家屬都不約而同站起來,看看推出來的是不是自己的親人。一句“手術很順利”會讓家屬臉上的陰霾一掃而光。
因為等待,手術室外的氣氛大多壓抑。唯有剖宮產能帶來些喜慶,不過會因關注點不同導致婆婆和親媽暗暗較勁。我曾目睹過這樣的情景——婆婆和小姑從助產士手中接過孩子,臉上笑出了花。產婦那不諳世事的弟弟也想湊上前去看看外甥,卻被母親硬生生摁在候診椅上又狠狠瞪了一眼。婆婆眉開眼笑,直夸孩子又白又胖長得好;親媽緊皺眉頭,問助產士手術結束了沒有。婆婆意識到興奮過頭了,連忙表示土雞子和老鱉已備好,要給兒媳婦好好補補;親媽嘆口氣,說那麻針一失效,長長的刀口得疼好幾天!就這樣,外面你一言我一語,里面也縫合完畢了。婆家人小心翼翼地抱著孩子,娘家人心疼地推著產婦一起返回病房。
手術室外的等待雖令人緊張,可結局大多可以接受。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等待都符合心中的期望。記得實習時,一名30歲的女人因和丈夫生氣服用大量農藥自殺,任憑我們一遍遍洗胃并不停地用藥搶救都無濟于事。急救室外,幾個身影緊貼著玻璃門,看不清他們的臉,我卻能想象出一方恐懼另一方憤怒的表情。這樣的等待最殘忍、最難熬,如果不能起死回生,就意味著雙方會有一場“戰爭”,不論結局如何,都將以丈夫失去妻子、母親失去女兒而告終。那一刻,他們都在等待奇跡發生。終于,急救室的門打開了,主任無奈地宣布了女人離去的消息。女人的丈夫突然倒地,不知是因傷心而暈倒,還是因害怕而偽裝。女人的母親瞬間爆發,坐在地上一邊撕扯女婿,一邊哭嚎。任憑她踢、掐、擰、扇、撓,女婿捂著頭躺在地板上一聲不吭、一動不動。每每憶起那情形,我便想:當至愛親人處在生死一線時,急救室外的家屬們,究竟是愿意懷揣希望繼續等待,還是期待大門趕快打開,去面對那個或好或壞的消息?
曾有一個朋友對我說,每次進醫院,都因等待而焦灼。確實如此,等待檢查結果、等待手術結束、等待康復出院……不過我也告訴他,你可能忽略了身邊忙碌的醫務人員,在看似沉著或冷峻的外表下,他們也許正經歷著更加忐忑的等待。
多年前,我們曾為一名外傷病人施行急診剖腹探查術。手術剛開始,檢驗科打電話告知我們手術病人HIV初篩陽性。雖然小心防護,可因手術異常艱難,器械護士在協助止血縫合時,手指連續兩次被縫針扎傷,一深一淺。接下來,便是職業暴露后的緊急處理——局部消毒、藥物阻斷、定期化驗等。那位護士說,那是她人生中最迷茫最無助最黑暗的日子。其間,當她幾次把血液標本送到檢驗科時,明顯感覺兩腿發軟甚至渾身顫抖。她已做好了準備,一旦真的感染,她想浪跡天涯,也想和丈夫離婚,又舍不得孩子。幸運的是她最終未被感染,只是心中因等待留下的陰影久久揮之不去。
有一年冬天,這名護士的丈夫外出學習,婆婆又突然生病。可作為醫院最優秀的器械護士之一,有些手術她必須上。那幾天,9歲的女兒無人照管,她交代女兒下午放學后坐在候診椅上等她下班,并特別告訴孩子在她接送手術病人時,要假裝不認識,不能讓家屬知道她們是母女關系。女兒很聽話,連續幾天都沒有露餡兒。那天下午因一臺復雜的骨科大手術需要她上臺,到夜里11點多手術結束她才想起女兒還在外面。當她和醫生一起送病人出去時,女兒躺在候診椅上睡著了,身上蓋著羽絨服。病人的兒子說:“不知道這孩子怎么了,問她什么都不說,只是微笑著搖頭。要不是我父親做手術,我真想打電話報警!”說著指了指孩子,“要不你們處理一下吧,我怕孩子睡著了嫌冷,給她蓋了件衣服……”她坐在候診椅上,輕輕攬著女兒的上半身,把女兒的頭枕在自己腿上,低頭看著酣睡的孩子,淚水溢出眼眶。家屬看看推車上的病人,又看看她們,頓時眼圈紅了……
經常有人問我:看多了生老病死,心會不會麻木?我想說:不會的。當醫生和患者在醫院這個特殊的地點相識之后,一定會有某種感同身受的契合點,比如那些或漫長或忐忑或無助的等待。所以,我們的心依然溫潤如初!
不久前,和那名護士同仁又聊起了孩子。她告訴我,那天夜晚,看到翹首企盼的家屬和睡意正酣的女兒同時出現在手術室外,她突然理解了患者和家屬臉上為何會寫滿焦慮,更真切地體會到了那種揪心的滋味。
聽了她的講述,我心潮起伏,情不自禁地在朋友圈里寫道——“我和我的同事們,都深深懂得你們的等待!所以,我們不但用藥、用刀,更會用心、用愛……”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