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腿”的菜
□ 陳 健
初夏,豫南正陽縣境內,臨近傍晚,青青蔬菜公司里一派繁忙,工人們把從地里剛采摘的西紅柿、黃瓜、絲瓜等新鮮蔬菜過秤包裝好,再一箱箱裝到停靠在一邊的冷藏保鮮車上。“這菜長了‘飛毛腿’,明天一大早就可以進入大城市的超市了,中午大城市的人就可以吃到這青嫩鮮紅的蔬菜了。”工人們臉上洋溢著自豪。
長了“飛毛腿”的菜,多么生動而形象的描述和比喻。快節奏的生活下,優質農副產品和蔬菜好似長了“飛毛腿”,在較短時間內就能進入人們的飯桌。
我的老家說是“菜園子”的搖籃不為過,背靠淮河,疏松的沙土是種植蔬菜的絕佳優勢。自打我記事起,家鄉就種著各種各樣的時蔬,這里人們的收益大部分來自蔬菜銷售。“沿淮的蔥,沿淮的蒜,沿淮的蘿卜賣三縣(正陽和信陽羅山、息縣),沿淮的香椿進武漢。”小時候,我就是聽著這樣的順口溜長大的。
兒時的印象,賣菜那叫一個苦。老鄉們開玩笑地說,那是乘著“11號”(指雙腿步行)去板量,腳板下磨出一個個血泡是常有的事。那時,長輩們把蔬菜擺在兩只大筐里,再用肩膀挑到周邊集市上出售。菜雖然長了“腿”,但跑得慢,跑得相對也較近。雞叫頭遍就起床,收拾妥當出發,經過幾小時的步量,頂多走到二三十里開外的集市。
初中畢業后,家里賣菜的活就是我的了。那時,菜“跑”得又快了一些——蘿卜、白菜、黃瓜、辣椒、蒜薹以及樹上冒出的香椿等“坐”著那輛半舊的二八式“飛鴿”牌自行車翻越淮河到信陽羅山出售。有時聽說隔壁的息縣香椿價格高,我不惜力氣帶上兩筐,顛簸幾十里土路欣然前往。正陽縣城距離老家雖遠了一些,但出了家門走出兩里土路余下的就是柏油路了,我也是經常蹬著車子帶著蔬菜前去。
我騎車的速度就是蔬菜奔跑的速度。記得有一年香椿、蒜薹一天一個價格,我便連續5天騎著那輛“飛鴿”牌自行車帶著它們到正陽縣城“相親”,每次來回都是將近100公里的路程。
當時刮著北風,還下著毛毛細雨,一路上,我頂著風向北而行,柏油路兩邊的楊樹葳蕤繁茂,風吹著,發出“沙沙”的響聲,眼前黑漆漆一片,心里不免有些發怵,也不知過了多長時間,終于到縣城了,這時天才麻麻亮,大街上的廣播里正播放著《歌唱祖國》的開播曲。這種情景,久久在我的記憶中……
長輩那時候種的菜,我年輕那時候賣的菜,還有現在大棚里的菜,它們都是長了“腿”的,這“腿”行走的步伐是越來越快了,就如這個時代發展的腳步一般。
責任編輯:張遠征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