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點此關山 今朝更好看——探訪西平縣祝王寨金剛寺戰役發生地
記者 許偉
一座金剛寺,山門巍峨,古風古韻,從1600多年前的歷史深處走來,歷經宋元明清朝代更迭、風云變幻,寺廟群已在戰火中化為塵埃,山門樓墻壁上猶見累累彈痕,“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一棵銀杏樹,枝繁葉茂,蒼勁挺拔,默默無言矗立在金剛寺旁300余年,春來新葉滿枝,翠綠欲滴,夏至綠如華蓋,一派生機,曾目睹75年前那場祝王寨、金剛寺戰役的偉大勝利和壯烈犧牲。
青磚黛瓦,翹角飛檐;綠樹掩映,閣樓紅窗。7月1日,西平縣焦莊鄉金剛寺村,一幢二層寺廟山門樓沿街而立,“祝王寨金剛寺戰役紀念館”幾個金色大字在烈日下熠熠生輝,莊嚴肅穆。
變遷 飽經滄桑,金剛寺從歷史深處走來
祝王寨、金剛寺是位于西平縣焦莊鄉東北的兩個村莊,兩村相距約3公里,距鄉政府所在地5公里,距縣城8公里。據《西平縣志》記載,金剛寺始建于南北朝宋武帝劉裕(公元420~422)年間,是西平境內的第一座寺院,距今已有1600余年。現存的金剛寺山門樓,上部為樓閣,面闊三間,進深一間,脊上有套獸走獸等裝飾。金剛村因金剛寺而得名。
黨員干部到金剛寺戰役紀念館參觀。
“金剛寺作為西平縣境內的第一座寺院,并不是只有我們看到的這么大。”祝王寨金剛寺戰役紀念館義務講解員、西平縣金剛初級中學教師楊貝貝介紹,金剛寺占地約30畝,元朝至正年間,增建金剛寺山門樓,明朝正統七年,再次擴建金剛寺,10多年間先后擴建了52間廟宇。清朝道光七年,政府興建金剛寺義學。民國十七年,馮玉祥主政河南,所有的寺廟都改辦為學校,1944年設縣立職業學校金剛寺分校。再后來,這里又改建為西平縣金剛初中。
2010年10月,西平縣委、縣政府在金剛寺山門樓前設立祝王寨金剛寺戰役紀念碑;2017年,西平縣焦莊鄉革命歷史紀念館在金剛寺建立。2021年4月14日,祝王寨金剛寺戰役紀念館開館。楊貝貝介紹,祝王寨金剛寺戰役紀念館開館以來,先后接待了200多場參觀學習活動。紀念館以感人的歷史故事、翔實的人物形象、直觀的表達形式,展示了昔日紅軍戰士在西平祝王寨、金剛寺浴血奮戰的悲壯歷史和西平縣飛速發展的美好現狀。
戰火:“牽牛”破敵,山門樓前炮火紛飛
歷史長河波濤洶涌,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千千萬萬中原兒女挺直脊梁,抗戰、支前,立下赫赫戰功,書寫了一曲曲不朽的贊歌。
1947年,根據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戰略部署,劉鄧大軍在陳粟、陳謝大軍的配合下,于8月7日揮師南征,千里躍進大別山,建立了以大別山為中心的中原解放區,實現了解放戰爭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的偉大歷史轉折。由陳毅、粟裕率領的華東野戰軍和陳賡、謝富治率領的野戰兵團分別沿平漢、隴海鐵路展開大規模破擊戰,三軍成品字形作戰,相互配合、相互支援。西平縣南部的祝王寨、金剛寺戰役就發生在這一時期。
1947年10月中旬至11月初,陳賡、謝富治兵團采取“牽牛”戰術,在豫西、豫南一帶,把國民黨第五兵團整編陸軍第三師拖得疲憊不堪。12月24日,國民黨第五兵團指揮部與整三師師部駐扎祝王寨,整編第三師第三旅駐祝王寨外圍,整三師二十旅據守金剛寺,妄圖憑借堅固的寨墻和寨河,頑抗到底。金剛中學的王英俊老師回憶,他家就住在金剛寺村,聽老一輩人講,當時村子里有好多國民黨軍,硬要住在村民家里,進門就搶糧食。
12月25日拂曉,陳謝兵團第十旅進至祝王寨西蔡寨一帶,第十三旅、二十二旅進至祝王寨東、南一帶,第二十六旅進至祝王寨西北一帶。華野三縱隊七、八、九三個師進至金剛寺以北地區。我軍完成對敵包圍。1947年12月25日下午,祝王寨、金剛寺戰役打響。
“當時,金剛寺的后大殿就在現在金剛小學的位置,國民黨軍二十旅就駐守在這里,山門樓上也是敵軍,敵軍用機槍從金剛寺內向外掃射,我軍從外圍包抄,兩軍交戰十分激烈。在山門樓的左前方100米處,就是金剛寺的南寨門,國民黨在山門樓的閣樓上用機槍向我軍掃射,南寨門和城墻被打得千瘡百孔,寨門前的兩棵大柳樹也被攔腰打斷,村子里到處都是火。”楊貝貝介紹,“祝王寨西距金剛寺約3公里,兩個村寨原來四周都有寨墻、寨門。祝王寨、金剛寺戰役結束后,兩個村子的寨墻、寨門不復存在,只留下彈痕累累的金剛寺前山門樓。”
祝王寨、金剛寺戰役,消滅國民黨第五兵團團部和兩個旅。敵第三旅旅長雷自修、二十旅旅長譚嘉范被擊斃。生俘敵第五兵團參謀長李英才和副參謀長皺炎、整三師副師長路可貞及下屬官兵8296人,繳獲各種大炮91門、機槍550挺、子彈33萬發、電臺9部及大批軍用物資。此次戰役,解放軍共犧牲指戰員204名。
祝王寨、金剛寺戰役的勝利,打亂了國民黨在中原的防御體系,迫使敵人從圍攻大別山的主力中抽調13個旅回頭馳援,減輕了敵軍對根據地的壓力,有效地配合了劉鄧大軍在大別山的反圍攻斗爭.中原戰局從此進入一個新階段。
1948年10月,西平全境解放。
勝利 全民支前,擔架如林推車如流
1993年5月,曾參加金剛寺戰役的李德生將軍蒞臨西平,特意來到金剛寺村緬懷革命先烈。他深情地說:“祝王寨、金剛寺戰役的勝利離不開人民的支援。”
“在祝王寨、金剛寺戰役中,西平、遂平人民密切配合,組織擔架隊、運輸隊1500多人、大車900多輛,為解放軍運彈藥、送軍糧、抬擔架,全力支援前線。”楊貝貝講解道,“為營救傷員,西平人民配合解放軍作戰部隊,分別在楊莊鄉儀封村設立臨時醫院,在重渠鄉汪莊、盆堯鎮羅閣村設立前沿救護所,為戰斗提供后勤保障。”
據紀念館史料,戰役中,金剛村群眾組織大車40多輛向前線送彈藥、糧食和其他物資,還砍掉寨外90多棵柏樹做成46個云梯投入戰斗,260多名村民幫助解放軍開挖戰壕1.5公里,400多戶村民把自家的門板、柜蓋拆下來送到陣地,做工事或當擔架搶救傷員,村里100多名婦女烙大餅、做干糧,給前線送飯、送熱水。戰斗中,李分、李金山等村民冒著炮火,用擔架搶送傷員21人,戰斗結束后又響應縣委號召,組織34輛牛車,將戰場上犧牲的烈士遺體護送到重渠鄉汪莊、盆堯鎮羅閣和遂平縣張店村進行安葬,幫助打掃清理戰場。
傳承 擁軍優屬,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楊貝貝介紹,走訪時,她遇到了盆堯鎮羅閣村86歲的張俊華老人,他是那場戰役的親歷者。張俊華清楚地記得,那些年輕戰士的遺體被運送到他們村的時候,是一個飄雪的冬夜,天氣非常寒冷,全村的老少爺們都來了,他們想送這些年輕的戰士最后一程。
“那些倒下的戰士大都十五六歲,那么年輕,但他們義無反顧地將自己寶貴的生命獻給了國家,獻給了人民。”張俊華清楚地記得,有一位老大娘撫摸著一位年輕戰士的遺體,看著烈士被鮮血染紅的衣裳,捧著被子彈打穿的胳膊,淚流滿面地說:“孩兒啊,天太冷了,讓大娘給你暖暖,暖熱了你再走。”
“最后一碗米,用來做軍糧;最后一尺布,用來做軍裝;最后一個兒子啊,送他上戰場……”講解中,楊貝貝飽含深情、眼含熱淚,“小時候,我的奶奶是這樣唱的,后來我的媽媽也是這樣唱的,如今我也是這樣唱的,因為我能感受到這段歲月的輝煌。現在我要教我的學生這樣唱,讓他們永遠記住這段光輝歲月。”
紅色基因代代相傳。這首當年的歌謠,連同如林的擔架、如流的推車,一起見證了天中人民擁軍優屬的一往情深。
從1947年到2022年,祝王寨、金剛寺戰役已經過去75年。75年風雨如晦,75載飛渡千山。在建黨101周年的今天,黨的鄉村振興戰略春風浩蕩,中原大地已是“天翻地覆慨而慷”,西平縣經濟社會發展步入快車道,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然而,無論走多遠,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當年的戰火已將烈士的鮮血澆鑄成一座歷史豐碑,紅色基因已經融入泥土,浸入血脈,代代相傳。
光陰流轉,滄海桑田。飽經風霜的金剛寺,走過繁華與落寞,也經歷過毀滅與新生,這些變與不變都寫進了新時代的發展史。
百年風雨,銀杏無言。它靜靜地矗立在那里,看古寺晨鐘暮鼓,聽校園書聲瑯瑯,春來新葉萌發,秋去滿身金黃。它目睹著這片土地上的血與火,也見證著新時代天中兒女的奮斗與發展。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