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公園抒寫鄉村振興的詩和遠方
記者 許 偉
藍天白云下,遠處青山如黛,腳下水流潺潺。站在稻田公園的干渠邊,記者目之所及,盡是可愛的青綠色秧苗。
憨態可掬的“冰墩墩”“雪容融”、激情飛揚的“中國女足”、惟妙惟肖的“稻谷爺爺”、活靈活現的“哪吒鬧海”……稻田為“畫布”、秧苗為“顏料”、青山為背景,近日,在位于確山縣留莊鎮的稻田公園內,這些生動的畫卷正在被當地農民勤勞而靈巧的雙手一一“種”下。
“等到7月底,秧苗分蘗長滿稻田后,這些美麗的稻田畫就進入最佳觀賞期。”6月24日,河南留莊稻鄉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經立強介紹,今年稻田畫的主題是“喜迎二十大 永遠跟黨走”,由中原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指導設計。
“要把不同顏色的秧苗在廣袤的水田間栽種出一幅幅生動的稻田畫并非易事。”經立強介紹,拿到圖案設計稿后,稻田畫設計師在不同的觀光塔上俯視整個稻田公園,把圖案轉換成最佳俯視角度的畫面,然后經過技術處理轉換成GPS設備能識別的格式,通過大量的坐標點數據定點放線,把稻田畫圖案的輪廓勾勒出來,在設計師的指導下,農民在不同區域分別插上不同顏色的秧苗,最后才能呈現一幅幅精美的稻田畫。
譜寫“三農”新成就,繪就美好新生活。留莊鎮是薄山水庫的核心灌溉區,歷來盛產大米,這里的土壤含硒量高,所產富硒大米遠近聞名。近年來,留莊鎮用稻田畫作“形象代言”,打響了留莊富硒大米品牌,走出了一條傳統平原農區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稻田公園的順利推進得益于黨和國家“三農”相關政策的落地實施。據介紹,在留莊鎮黨委和鎮政府的支持下,幾名返鄉創業人員成立了河南留莊稻鄉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謀劃依托當地的水稻資源,打造留莊稻田公園,并將臨近稻田公園的趙樓村建設成為集稻田藝術創作、風景荷花欣賞、特色民宿旅游、農耕文化體驗等于一體的綜合創意農業產業園。河南留莊稻鄉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依托當地特色,在留莊稻田公園打造了以富硒農作物種植、稻草編織文創產品加工、多彩稻田畫為一體的“詩田稻藝”生態游鄉村振興項目,每年吸引游客10萬多人,先后被確定為黃淮學院鄉村振興學院科研基地、中原工學院教學實踐基地和浙江大學鄉村振興實踐基地。2020年,“留莊大米”榮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留莊稻田公園被確定為市級田園綜合體建設示范點。
“留莊稻田公園的成功,當地農民是最大的受益者。”經立強表示,“目前,在公司務工的當地村民有30多人,月工資2500元左右,還有117戶脫貧戶與公司簽訂了水稻種植回收合同,每戶僅種植水稻的年收入就在4000元以上。”
一粒米托起一個產業,產業匯聚振興力量,助力鄉村走向全面振興發展之路。稻田公園項目的建設正是積極響應中央一號文件和國家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生動實踐。
“我們現在正在規劃建設以留莊稻田公園為核心的田園綜合體項目,不僅要做好‘一產’水稻種植和‘二產’深加工,還要發展好‘三產’文化旅游觀光,積極發展創意農業、認養農業、觀光農業等鄉村新業態,促進游憩休閑、健康養生、創意民宿等新產業發展,規范有序發展鄉村共享經濟,促進‘三產融合’、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向黨的二十大交上一份滿意答卷。”留莊鎮黨委書記賈文斌說。
借力國家好政策,以“農業為基、文化為魂、產業為徑、富民為本”為宗旨,相信不久的將來,留莊稻田公園將成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新型田園綜合體示范區和鄉村旅游新標桿。
責任編輯:張遠征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