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縣區 汝南縣

“中”字文化 源自汝南

2022-06-27 16:31 來源:駐馬店網 責任編輯:鄧丹華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駐馬店網訊(記者 鄧丹華 通訊員 王繼偉)在中國眾多的漢字中,如果想找出一個字代表河南的話,恐怕沒有比“中”字更恰當了。確實,河南人愛說“中”是出了名的。河南人出門在外,特別是一個人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一聲“中”,感到特別親切。當你走進中原大地,感受歷史文化的魅力,“中”字幾乎與你形影不離。當贊賞別人時,豎起大拇指說“中”;被對方拒絕時,禮貌性回應說“中”;協商談判中,讓步時也說“中”……“中”之種種,真是一字千意,意味無窮。

微信圖片_20220625130322

天中山     鄧丹華 攝

一、河南人愛說“中”來源于“中”字文化

據《說文解字注》:“中,內也。”既然在內,與身體而言,內部有限,因此到了后來,“中”就有心的意思,所以建安七子的曹操在《短歌行》中有“憂從中來。”的說法。其實,“中”的義項極其豐富,在《辭源》中的解釋有20多個,但沒有一個是貶義的。“中”又是一個極其古老的漢字。漢字有六種造字法,分別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轉注。單“中”字首先是一種象形文字,大致經歷了由甲骨文、金字、小篆、楷書的演變。其本意要從甲骨文溯源。在甲骨文中,“中”字中間以扁口,口上加一豎,有兩種寫法,一則豎在左側,一則豎在中間,像建于口中之旗,其本意為旗。旗在口中,又引申為左右之中,有中間之義。因此,“中”成為一個方位詞。

“中”作為方位意義,注定要與河南結緣。河南在地理上位于我國中部。據《尚書•禹貢》載,禹建立夏朝分天下為九州,位于中心的便是豫州,后來又稱“中州”、“中土”。古人的觀念,九州即為天下,“中州”即“天下之中”。

春秋戰國出現的百家爭鳴,諸子百家彼此詰難,人們不斷反思自我行為,最終儒家成為主流,而儒家對人要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懈追求,“中”在大的意境便有了和諧的意味,“中庸之道”的思維觀念和行為方式逐步形成。何為中庸?南宋理學家朱熹認為,“中者,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之名。”這和“中”的本意其實是相通的。

受中庸思想影響,久而久之中原地區人們的言談之中,自然就離不開“中”了。作為方言的一部分,有學者推斷“中”字在北宋時期基本定型,人們言談之中頻繁用“中”,并延續到現在。

今天,在河南話里,“中”即是“好”、“行”、“得勁”的意思,講話頻繁說“中”,充分說明了河南人干脆、豪爽、直來直去的性格。久而久之,“中”幾乎成了河南人的標簽。所以,在河南的語言環境里,我們經常使用“中”這個字。比如,討論一件事情,會說這事兒“中不中”;評價一個人,我們會說,你看這人“中不中”;甚至,我們到商場去買衣服,服務員也會給我們說:你試試“中不中”……

微信圖片_20220625133122

九面“中”      鄧丹華 攝

二、“中”字文化的來源于“天中”文化

一個“中”字不僅是河南得地理之利的生動體現,也是對河南厚重歷史的高度概括,更是解讀中華文化的重要密碼。

所謂“中”者即“天中”也,就是“天下之中”的意思,即我們所居住的天地的中心,它來源于中國古人的“中心觀”和“天下觀”。產生原因有兩個:一個是中國古人頭腦中根深蒂固的“中心觀”,一個是通過科學手段測量出來的“天下觀”。前者是唯心的,后者是唯物的。

河南在地理上位于我國中部,居溫帶,炎熱不浸,酷寒不入。節令有序,炎涼適度。溫和之氣釀中和之氣形成獨特的“天中文化”。天中文化是儒家文化為峰的綜合文化。儒家文化其中一個顯著特征即“中庸”,主張“不偏不倚”,講究“中庸之道”。

如果說我們追根溯源的話,中州就來源于比較早期的夏禹時期把全國的版圖劃分為九州這樣一個格局。我們說中國上下五千年,那么,第一次奠定河南“中”的區位時間,應該就是在4000年以前的夏朝。夏朝的第一個建立者叫——禹。他建立夏朝以后,整個的版圖劃分為九個州,其中,豫州位于九州的中心,“中”的方位意義,那時就與河南結緣了。

中國古代地理區域名稱的“豫州”,指的是漢籍《禹貢》所描述的九州之一。因位于九州之中,故別稱中州。當今河南省大部分屬豫州,故簡稱"豫"。史載:夏禹分天下為九州,豫州位于九州之中,以河南為中心,東接山東、安徽,北接河北、山西,南臨湖北,歷史上曾數度達到鼎盛時期,自夏朝至宋朝長久是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西漢開始設置“汝南郡”,郡治開始在河南省駐馬店市平輿縣射橋古城村(當時隸屬于汝南郡),幾經遷徙,公元418年,郡治由息縣遷移到懸瓠城(今汝南縣城),豫州的治所也曾在懸瓠城。唐朝時因為避代宗李豫的諱,才改名叫蔡州,元、明、清時期的汝寧府以及歷朝歷代的汝陽縣(汝南縣歷史上稱汝陽縣),治所都在懸瓠城。所以,汝南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地位的分量,都可以稱得上“豫州之中”。

三、“天中”文化來源于汝南的“天中山”

天中山沒有怪石奇峰,沒有云海溪流,它只是一座小土包。但是,天中地區是華夏文明早期發祥地之一,是中華人文始祖創世紀活動的重要地區,是古豫州的中心。

天中山位于汝南城北約1.5公里處,在開龔公路西側,緊鄰開龔公路,原是古人為測日影堆土石而成,上土下石,高約3米余,占地面積約300平方米,上有“日晷”,是古代用來觀測日影計算時辰的地方。這里是一個茫茫綠原托起、悠悠汝河環繞的絕佳妙處。“天中山,三尺三,來到天中山,一步可登天。”這是流傳于汝南民間的歌謠。有點夸張,但很傳神。“三尺三”,極言山小;“登天”,也反映了天中山與天地通靈的神秘。的確,天中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山”,它只是一個標志,一個象征,或者說一種文化圖騰。

在中國歷代的史書典籍中,對汝南天中山為“天下之中”幾乎都有詳細的描述和記載。

在古代,特別是上古時期,由于條件有限,都用“土圭”測影觀測天文地理現象,即用“土圭”測日影的方法來確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土圭測影,就是利用直立的桿子在正午時測量日影的長短。

最早的是《尚書》,如,舜時,分天下為十二州:冀、兗、揚、青、徐、荊、豫、梁、雍、幽、并、營(《尚書•舜典》);禹時又分天下為九州:冀、兗、揚、青、徐、豫、梁、雍、荊(《尚書•禹貢》)。

《陸險輿記》記載:“汝南負山襟淮,控扼潁蔡,風土當天地之中,規模擅東南之盛。”《汝陽縣志》載:“縣治汝南,<詩>稱“南國”是也。考風土居四方最中,實東西南北之沖也。”這說明,汝南天中山所處的地帶,是中國中原古道的中心地段,是戰國時期中原逐鹿的重要戰場和前沿陣地!

清代人,沈荃也有過這樣的論述:“汝寧有天中山,實居天地之中……夫中者,不偏之謂也。天地萬物,惟中則正;政者,正也,言敷政以治邦國,正百官以正萬民也。”(《汝寧府志》)

天中山碑文記載:“周公營洛,建表測影,豫為九州之中,汝南為豫州之中”。《讀史方輿紀要》又載:“土圭測影以此為正(正中)。故筑土壘石以記之。”這說明土圭測影汝南天中山為天地正中。這里也是我國天文史上極為可貴的古跡之一,是最古老的天文臺之一。

周公輔助周武王滅商以后,為了開拓東方遼闊疆域,客觀上要求統治的中心東移。周武王經過慎重考察后,覺得洛邑(今洛陽)位置適中,又形勢險要,適合建都,認為這里就是“中心觀”的“天下之中”。 周武王和弟弟周公商量后,認為遷都是件大事,朝中遺老一定會出來反對,穩妥起見,讓周公派人在全國設立五個測影臺,測量真正的“天下之中”。在汝南城北汝河灣測量時,發現夏至這天的太陽照在地上,人的影子很短而天中山上日表的影子,投到圭座上正好五寸長,而地上竟沒影子,沒影子的地方不就是“天地之中”嗎?于是周公在此筑天中山一座,上置土圭,測日影考分數以此為正(正中)。

可惜由于汝河經常泛濫,又加之中原多戰亂,這里的很多古跡都給破壞了。

又據明朝《重修汝陽縣志》載:“禹分天下為九州,豫為九州之中,汝南在豫州之中,故聚土壘石以標天中。”一個“聚土壘石”而成的所謂的“山”,風風光光地成了中州的代表,成了文人墨客駐足的名勝,另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便是這座山和一位大書法家的人生軌跡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唐代李希烈叛亂,盤踞汝南(當時叫蔡州),朝廷派時任太子太傅的大書法家顏真卿來汝南勸降,被李希烈囚禁在天臺山下,李希烈勸其為李希烈服務,顏真卿不從并大罵叛臣賊子,李希烈把顏真卿轉移至距汝南西南60里的龍興寺,縊死在龍興寺的柏樹上。臨轉移前,顏真卿自知必死,遂書“天中山”以表其志,后人刻碑立于山南,由此用來測日影的天臺山被改名為“天中山”,作為天之中的標志。

天中山下今仍存有明清兩塊天中山碑刻,還有兩組分別為段文昌撰寫的平淮西碑,以及劉禹錫、李商隱、江端友的與平淮西之戰或平淮西碑有關的詩。天中山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有顏真卿親書的“天中山”石碑立于天中山下,橫碑四塊,方形,砌于墻壁上。碑的最后一塊刻有“周公營洛建表測影,豫為九州之中,汝南又為豫州之中”等小字。天中山以其“小”而為天下一絕,成為天下最小的山,與“天涯海角”、“天盡頭”齊名媲美,并被載入《中國名勝大詞典》。

顏真卿親筆“天中山”兩塊石碑屹立于山麓。這山很小但卻是一座無價的文化名山。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登天中山后有感而發,寫下了不朽的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一語道出了天中寶地的鐘靈與神奇。

天中山具有歷史的深韻與靈味,也有天文科學的靈光和華暈。在天中山周圍的確山、西平、郾城、上蔡、新蔡、羅山、正陽、泌陽一帶,在孕育、形成、發展、蒸騰、升華過程中,共同締造了天中歷史文化,也從天中走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歷史名人。

天中山是古老厚重天中文化的象征,它是古人天人合一、天人感通思想的一種體現,是自然崇拜的產物,更是古人對大自然敬畏的一種體現。近年來,汝南縣對天中山進行了全面整修,新建了碑墻,恢復了山頂的圭表,新增了《禹貢九州圖》碑刻,新建了天中山文化生態園、天中創業廣場,一個集文化、觀光、休閑為一體的旅游精品點已初步形成。

天中文化是中原文化和古豫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華夏創世紀文化的重要元素。天中文化的顯著特征是:人文圣地,典遺厚豐,執中守正,通達包容。換言之,是天中這塊人文圣地和漫長的文明演進史陶冶成天中人“執中守正,通達包容”的品格,亦即令每一個天中人引以為豪的天中精神。

最能反映了天中文化、中原文化的一個方言就是“中”。說到中,可以說既是中庸之道的“中”,也是執中守正的“中”,是多種文化的融合。中原歷史上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多朝在此建都,南來北往的人在此生活繁衍,形成了燦爛的中原文明,“中”的觀念和文化現象長期浸潤著中原大地,使中州大地河南人的言談話語中自然而然就離不開“中”了。

其實,到今天,“中”已經是一種認可,是一種文化,也是一個地域性的人文歷史傳承。這個“地域”,就是華夏人文歷史上最早的“中國”。

無論你在何地,河南人引以為驕傲的是,只要有人聽到了說“中”,那里的人就知道了這是從天地之中心來的人!而那個所謂的中心,古代周朝就在汝南“天中山”。不過,后來隨著中國版圖的不斷變化,中心的位置也在不停的變化,比如今天中國中心是陜西省涇陽縣永樂鎮北流村,具體位置在:北緯34°32′27.00″,東經108°55′25.00″,那里國家建有地理標志,可是今天我們有多少人知道這個地方呢?而中國最早的中心在汝南天中山,“中”字文化源自汝南的說法不被更多的人知道就不奇怪了!

 

責任編輯:鄧丹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京道一本热中文字幕| 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在线|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在线jlzzjlzz免费播放| 中国内地毛片免费高清| 日韩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目中无人在线观看免费高清完整电影| 国产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 1000部拍拍拍18勿入免费视频软件| 在线观看成人网| 一本大道香蕉高清视频app| 日本三人交xxx69视频| 亚洲人成精品久久久久|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高清av | 欧洲吸奶大片在线看|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 真实国产老熟女粗口对白|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久久影院| 青草娱乐极品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永久免费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午夜老司机在线观看免费| 高清不卡毛片免费观看| 天天综合网久久| 东北少妇不带套对白| 日日噜噜噜夜夜爽爽狠狠| 亚洲精品字幕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视频| 国产AV寂寞骚妇| 趴在墙上揉捏翘臀求饶h| 国产性猛交╳XXX乱大交| 亚洲第一永久色|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普通话一| 97色伦图片97综合影院久久| 天堂网www中文在线| www.99热| 好吊色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不卡视频| 成人毛片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