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動了我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
精神心理疾病會不同程度地影響人的心理健康、身體健康以及社會適應能力。因此,找到引發精神心理疾病的原因對我們來說十分重要。哪些因素會導致我們的心理健康出現問題?
第一,從遺傳學角度來說,同胞和近親屬中發生精神障礙的風險相對較高,其中,一級親屬風險增加尤為明顯。不過,并非所有的精神心理疾病都會百分百遺傳,只是相對來說風險更高,存在遺傳的可能。
第二,神經學科關于精神障礙的研究表明,人類的心理過程源于大腦的功能活動,腦部結構和神經改變對我們大腦功能的影響極為顯著,因此,所有的行為障礙最終都可歸結于腦功能紊亂。在神經化學方面,對我們精神狀態影響最大的物質是多巴胺,它是一種腦內分泌物,使我們產生興奮、開心等感覺。然而,多巴胺的過度釋放與急性的精神障礙有很大的相關性,多方面證據表明:大腦前額葉多巴胺功能調節低下,將很大程度影響個體的認知功能,如注意力、記憶力等。
第三,我們是社會化的個體,社會環境對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著極大影響。從職業和社會階層來看,無工作或從事低收入工作,對人們精神方面的影響較大。此外,居住地條件差、與社會隔絕、獨居、未婚等因素,都是導致精神障礙的可能原因。另外,近期遭遇挫折或者嚴重的生活事件,亦與急性的或應激的精神障礙具有較高相關性。
第四,從個人心理因素來看,我們的人格和性格是在生命發展過程中慢慢形成的,每個人的人格特質、看待事物的方式、處理問題的方法都不盡相同。人格和性格的缺陷也是導致精神障礙的因素之一。
第五,社會文化因素不可小覷。文化環境與物質環境一樣,都會對生活在其中的個體產生多方面的影響。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如區域文化差異、城鎮文化差異、民族文化差異、東西方文化差異等,會導致個體認知與行為的差異,因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疾病的發生率同樣存在差異性。
第六,從認知行為方面來講,部分人群在認知行為過程中會出現自動化的負性思維,他們經常感到自己很無能,并且將這些負面想法不斷擴大。在這種武斷、片面的推理過程中,他們的情緒問題很可能進一步加重、行為表現更加過激,從而導致處于一種負性死循環狀態。此種認知行為模式同樣是導致精神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心理疾病的病因不止一個,維護心理健康也應該從多方面做起。
個體的心理健康狀況,由多種因素相互交織、共同作用而來。有遺傳傾向的人群不一定會發展成精神障礙,而先天或前期心理健康的人群,在社會環境、軀體疾病的影響下則可能導致精神障礙。
到底是誰動了我們的心理健康?這是一個多維度的問題,既有先天因素的作用,又有后天個人發展的影響。保持健康的體魄、維持良好的人格狀態、堅持積極樂觀的思維方式等,都是我們守護心理健康的可行方式。
駐馬店市第二人民醫院 朱文佳
責任編輯:高元元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