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社區養老托起幸福“夕陽紅”
摘要:事實上,在觀摩中,大家發現,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正在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新模式中,從“養老”到“享老”轉變,這有賴于各縣區積極主動培育、引進一批具有各地特色的居家社區養老品牌,順應了老人養老意愿的模式,為老人提供了高質量服務。
記者 滑清泉 高君瑞/文 王家恒/圖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
“要讓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養老服務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每個家庭都有老人,未來每個人也將成為老人,加快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功在當代,澤被后世。
去年11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省委、省政府把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五個一”建設作為今年省定民生實事,市委、市政府把加快推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出臺“2+4+N”系列政策文件,把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五個一”建設定為市定惠民工程,并把普惠養老產業納入“中國藥谷”主導產業,傾注真感情、拿出硬措施,力爭8月底前圓滿完成“五個一”建設任務,以實際行動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
為加快推動全市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6月15日至16日,我市組織開展了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項目觀摩點評活動,曬成績、比做法,找差距、補短板,學經驗、理思路。兩天的時間內,觀摩團認真聆聽講解、仔細翻閱資料、頻頻拍照記錄,在相互比對中尋找差距,在觀摩學習中力促提升,起到了“相互交流、拓寬思路、傳導壓力、鞭策激勵”的作用,達到了預期效果。
源頭破難題 構建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絡
寬敞明亮的臥室、整潔衛生的餐廳、綠樹掩映的院落,三三兩兩的老人在一起,或拉著閑話,或做著運動——這樣一幅“夕陽紅”的愜意畫卷,不時出現在觀摩團成員眼前。
然而,街道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用房曾經是個大難題。
為此,各縣區開展新建小區配建移交解決一批,堅持養老用地人均0.2㎡、新建小區養老用房每百戶30㎡、老舊小區每百戶20㎡標準,把好新建小區配套養老服務設施“四同步”關。
在驛城區老街街道,觀摩團看到,該街道嚴格落實新建小區規劃、配建、移交養老服務用房流程與手續,主動干預、強化約束,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是同信幸福里小區配建的社區服務用房,面積2800平方米,從源頭解決了街道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用房難題。
同時,各縣區因地制宜,利用老舊小區挖潛改造一批,在制定城鎮老舊小區年度改造計劃時,統籌考慮養老服務設施選址、項目編報和建設工作,將需要補建、可以插建的項目納入重點支持范圍。遂平縣灈陽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是在原設備廠家屬院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時,申請的養老服務設施項目資金,面積2030平方米,與老舊小區改造同步進行、同步完成。
汝南、泌陽、正陽、確山等縣,則是利用閑置用房改建,認真盤點公有閑置用房,綜合房屋結構及面積,將其改建為嵌入式養老機構,與附近的社區養老設施打包,構建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絡。
“原正陽縣行政服務中心搬遷后,只有少數幾個單位在那辦公,大部分用房處于閑置狀態,縣委書記親自拍板,整個中心全部騰空,將其改造轉型用于養老服務,現已打造成清源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面積4705平方米。”正陽縣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特色養老服務 為老人撐起“保護傘”
智能床位搬回家,專業服務送進門,健康數據傳上網,在家享受養老院式的照護……一張設在家庭的養老床位,讓汝南縣的獨居老人們感到十分安心。
“我們打造了集緊急呼叫、智能監測、健康管理、醫療救助、生活服務、場景互動為一體的智慧養老服務系統,滿足老年人多樣化服務需求,目前全縣已有2800多位老人享受到智能居家養老服務。”汝南縣中心敬老院相關負責人介紹。
觀摩中,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的智慧養老服務平臺不時吸引著觀摩團的目光。
除了汝南縣,泌陽、正陽、開發區等縣區也建立了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加快互聯網、物聯網與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深度融合,匯聚線上線下資源,精準對接老年人需求與市場供給,為老年人提供“訂單式”“菜單式”服務。
養老關系民生,情牽百姓。健全的養老服務,不僅為老年人撐起了“保護傘”,更是提升社會保障的根本基石。
各縣區綜合考慮本地老齡化趨勢和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等因素,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市、縣區、街道、社區、居家五位一體的15分鐘養老服務圈正在逐漸形成。
各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均設有長期托養床位,用來解決老人全托、短期托養剛性需求。
不光如此,社區養老服務場所都開展有日間照料、居家上門、巡訪關愛等服務功能,延伸提供以助餐、助浴、助潔、助醫、助急、助行“六助”服務為重點的居家服務。部分社區養老服務場所還結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了簽約、巡診、上門、居家照料等醫康養一體化服務。
在開發區關王廟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醫療和養老資源整合、服務銜接,做到了養中有醫、醫中有養,取得了良好社會效益。
所到之處,居家社區養老工作亮點頻現。觀摩人員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一路領悟,在盤點“得失”中積蓄力量,凝聚共識。
推進品牌創新 從“養老”到“享老”
最美桑榆景,人間重晚晴。
駐馬店作為人口大市,60歲以上老年人達139.4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高達20.1%。如何讓老人高質量度過晚年生活,是一道亟需解答的重大民生問題。
養老產業雖是“夕陽事業”,卻是“朝陽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我市擁有巨大的消費市場,優越的氣候條件,豐富的醫藥資源,豐富的生態資源,在發展“銀發經濟”方面具有多重優勢,吸引了不少專業機構搶灘進駐。
今年6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1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我市因“養老兜底保障、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等工作成效明顯”,榮獲國務院督查激勵。
事實上,在觀摩中,大家發現,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正在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新模式中,從“養老”到“享老”轉變,這有賴于各縣區積極主動培育、引進一批具有各地特色的居家社區養老品牌,順應了老人養老意愿的模式,為老人提供了高質量服務。
在驛城區,街道綜合養老中心和社區日間照料建立了“大中心+小中心”連鎖體系,引進河南安泰等專業機構承接運營,增強市場競爭活力,帶動了養老服務市場健康發展。
觀摩團成員還了解到,為激發養老市場活力,正陽、遂平、泌陽、開發區等縣區引進了河南安泰、河南康寧、天津中民聚康、頤城康養等一批省內外養老運營企業,承接街道、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為老年人提供居家服務,帶動了駐馬店養老服務業持續健康發展。
與此同時,各縣區正在開展養老機構等級評定,以等級評定中的四星、五星養老機構為基礎,通過公辦民營、資金引導、政策支持等,著力培育一批具有創新活力的本土養老服務品牌,增強養老產業內生動力。
一個觀摩點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一次觀摩就是一次有效的“充電”。
點贊、收獲、榜樣……是這次觀摩活動大家提到最多的詞。與會人員通過互看、互評、互學、互比,展示成績,交流經驗,發現問題,尋找差距,營造出了“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2000多年前孔子描繪的理想社會,正在徐徐照進現實。圍繞“讓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的時代命題,駐馬店將繼續堅守人民情懷、踐行使命擔當,打造中部地區可復制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駐馬店模式”,叫響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駐馬店特色和品牌,讓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幸福安度晚年,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答卷。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