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下的故事》央視一套和騰訊視頻播出
臨近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由黃覺、胡杏兒等主演的《獅子山下的故事》近日登陸央視一套并在騰訊視頻首播。該劇時間跨度長達近四十年,少見地以在港小人物所歷經的人生起伏,來反映香港回歸前后的時代變遷。主創人員表示,該劇最重要的是人情味兒,核心表達是香港人的“獅子山精神”。
該劇講述了上世紀70年代,香港草根西餐師傅羅一同與好友李高山、勞金因“喜歡你”茶餐廳結緣,開啟了共同打拼的歲月。劇中也出現了“港式靚太”甄茜美、廣東佛山人梁歡與北京姑娘夏蕾等個性角色,她們亦在緣分交織下扎根香港,并照亮彼此的人生。這些小人物和他們的家庭故事是該劇的主線劇情,伴隨著香港回歸、金融風暴、申奧成功、非典疫情、全球金融海嘯等數十年的歲月更迭,書寫了兩代人的奮斗史,而小小的茶餐廳如同時光機,亦見證了“東方之珠”香港由回歸祖國、走向繁榮安定,最終融入大灣區再次出發的時代巨變。
雖然全劇主題宏大,但《獅子山下的故事》選擇了較為平實的切入方式,以茶餐廳為核心,講述了經營著茶餐廳的人們所經歷的生活故事與個人奮斗。故事的開篇從茶餐廳老板李高山接妻兒來香港講起,同時勾勒出叉燒師傅勞金、西餐師傅羅一同的生活軌跡,嬉笑怒罵的鄰里感情充滿了煙火氣與人情味兒。這種細膩入微的表達也是大家過去熟悉的港劇寫法,也是港劇擅長的以小見大敘事方式。
導演吳錦源表示,該劇最重要的是人情味,“我不想太夸張于愛情上面,抑或是夸張狗血的東西。它講述的是家人、朋友、兄弟姐妹,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想要表現一生中不只有愛情,還有人的生活。”在該劇編劇陳寶華看來,這部劇含有香港獨特的地域文化,她希望透過大的歷史為線索,去呈現劇中人的喜怒哀樂和命運的轉變,而香港人的“獅子山精神”是核心表達。“香港的今天是上世紀80年代的那一幫人打拼出來的,他們的奮斗讓整個東南亞的目光都聚焦在香港,其中發生了很多可以創作的故事。但除了那些戲劇沖突很強的恩怨情仇,故事里還有人情冷暖,每個角色也都有精彩的一面。”
因為時間跨度較長,該劇在服化道上跟隨著時代背景要作出相應的變化。據該劇攝影指導透露,《獅子山下的故事》從上世紀60、70年代橫跨至21世紀初,年代差異很大,劇組選擇在色調、布景和新舊交替方面做拍攝上的區分,像60、70年代的色調比較昏暗淡黃,而進入21世紀后色調就相對明亮輕快,人物的衣著更為靚麗,而燈光也是比較偏藍、通透的光線。
為了能夠盡量真實地還原當年香港所有的情景,劇中的“喜歡你”茶餐廳也設計使用了上世紀70年代流行的風格,包括顏色色調、建筑材料、圖案、燈具,都是參考當年的家居風格定做完成。劇中店面的招牌在上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之間也有微妙的變化,包括字體、材料,都是各個年代最經典流行的風格。在該劇主創看來,“茶餐廳”對于香港人是一種類似于命脈的象征,有著特殊的感情,以小見大地見證了香港的一切,參與著香港人的喜怒哀樂,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作為串聯起兩代人的一種載體,茶餐廳在香港深入民心,選擇其作為主要場景,用人物角色展示香港老百姓不同的面,也是最貼近香港的人和事的文化表現。
在劇中飾演勞金的演員黃覺表示:“茶餐廳是香港市井的靈魂,就像是茶館,它承載著香港的人生百態。我以前很喜歡在茶餐廳吃飯,現在演了這部戲后,更有一種別樣的感情。”演員譚耀文飾演了茶餐廳的老板李高山,在他看來,劇中表達的“獅子山精神”,既來自大家對香港社會特質的總結,對于劇中角色也有實際的意義,“當李高山有什么不開心的事情,都會去香港太平山山頂俯視整個獅子山下的萬家燈火,給自己很多的勇氣,重新振作起來。他能代表上世紀80年代的香港人,也能反映當時很多市民的努力。”
(文/記者 李夏至)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