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的音樂殿堂 ——上蔡縣郭莊楚墓巡禮
地下的音樂殿堂
——上蔡縣郭莊楚墓巡禮
陳 嶺
回溯也好,探魅也罷,歷史的真實,就在那里。
公元前531年,楚靈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滅掉蔡國(今河南上蔡縣),把蔡國變為楚的蔡縣,設立了蔡公。由此,蔡國故土成了楚國對峙中原各諸侯國乃至西秦的軍事重鎮。冷兵器時代,軍事重鎮的地位顯而易見。因此,有了故事。
數千年后,煌煌厚土,悠悠汝水之濱,上蔡縣大路李鄉郭莊村的楚墓發掘,一個地下的音樂殿堂,演繹了當時生產力發展和工藝水平極高的音樂文化生活品質。經審評、批準,以“上蔡楚國貴族墓地”的名義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21年9月18日,入選“河南考古百年百大考古發現”項目。
由此,讓我想起了駐馬店市博物館的一次探訪,那地下音樂殿堂的前世今生瞬間浮現眼前……
瀝沙淘金 耕云播雨
寒風料峭,月黑風高。
砰、砰……數聲炮響,睡夢中的村民感到地面在微微顫動,接下來的幾天,隱隱約約炮聲繼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郭莊村民,驚奇地發現他們耕地里出現一個個深深的盜洞,大家明白發生了什么。
居住在上蔡故城西附近、南北長約45華里、東西寬約8華里高大土崗上的村民警惕性很高,深知他們腳下這片熱土文物價值的重要性,有了情況,很快報案。
文物保護部門層層上報,經國家文物局批準,2005年5月,對郭莊楚墓進行搶救性發掘。
面對深度幾十米的積沙墓,郭莊楚墓發掘難度可想而知。春秋晚期,戰爭頻繁,上蔡處于幾個諸侯國的交界處,社會動亂,本是平原地貌的鄉野,哪來這么多噸位的沙土可以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量?當時運輸條件有限,為什么能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任務?帶著功課,筆者走訪駐馬店市博物館,查閱相關資料,得知目前省、市專家能夠達成的共識有兩點:一是就近取材。沙土應該是從臨近縣城的老樂山、金頂山轉運而來。二是墓主顯赫。應是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楚國最高級別貴族,否則沒有動用這么龐大復雜墓葬的能力。
通過考古人員的辛勤勞作,郭莊楚墓就像一位歷史老人,拖著長長的影子,裹挾著金頂山、老樂山的風沙石礫一層層剝離著楚墓堅固的外衣,喜劇般地揭開了地下音樂殿堂那神秘面紗。
黃鐘大呂 禮樂重器
郭莊楚墓出土1000多件文物,最讓我動心的是青銅禮器,紋樣精美的升鼎、編鐘、石磬、瑟、銅鈴等。這么多陪葬樂器的出土,讓我心潮澎湃、浮想聯翩,一個復活的地下樂團建制,幾千年前就活躍交響在天中大地,黃鐘大呂,宮、商、角、徵、羽——何等壯觀、輝煌!
古人“視死如生”,尤其是君王、皇親、貴族,希望死后過著生前的日子,才會盛行厚葬之風。郭莊楚墓一號墓出土的青銅禮器,除樂器外,還有酒器、兵器、車馬器、洗浴器等。特別是禮樂重器的出土,再現了貴族的奢華生活和森嚴的禮樂制度。
泱泱中華,禮儀之邦。千百年來,禮樂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圖騰,因受到世人的敬仰而傳承。《孟子·萬章下》中這么講:“夫義,路也;禮,門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門也。”作者體悟,“以義為路”是做人要立志長遠,處事公正合宜,才是康莊大道;“以禮為門”就是人們只有進入禮義教化之門,才能夠培育內在德行,內在德行的外延,才有君子(泛指一切有道德之人)以禮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擔當。
升鼎、編鐘等青銅禮器作為文明和歷史的見證,作為禮樂教化的載體,其存在的價值就是——能夠與具體歷史條件下的時空對接所產生一種映照,這一映照生發著人文與智慧的與時俱進。因而,禮樂教化由居廟堂之高逐漸走向處江湖之遠的民間,走向公眾視野,在崇文尚禮的社會生活以及詩書禮樂之家中,作為一種重要的“文脈”延續開來。《汝南先賢傳》中先賢模范代表人物陳蕃、周燕、袁安、黃憲、范滂、漆雕開、李斯等都是從天中走出的賢達驕子。
楚風豫韻 匯集交融
“九鐘八瑟十三磬”是一般中小貴族禮制,郭莊楚墓是大型貴族墓,其禮器編制規模更大、數量更多。據楚墓考古隊領隊馬俊才公布的資料:“郭莊楚墓出土的青銅禮器,其豪華程度僅次于壽縣楚幽王墓,只有淅川下寺王子午墓和隨縣曾侯乙墓與之相當。”
文思到此,眼前浮現多年前在北京天橋劇場觀看的湖北省歌舞團創作演出的力作《編鐘樂舞》。作品以偉大詩人屈原的愛國主義思想為核心,以歌、樂、舞相結合的古老的藝術形式,反映古代楚國的國勢民情、祭祀風俗、農事征戰及宮廷宴樂等情景。其中,編鐘、編磬等大批古樂器的再現,是根據湖北隨州出土的具有鮮明楚文化特色的曾侯乙編鐘、編磬等大批古樂器仿制而成。那濃郁的湖北民間音樂和古老琴曲為素材創作的仿古樂歌,配以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的八音合鳴,兩千多年前的古樂器再現,怎能不讓人心馳神往、浮想聯翩呢!
生于斯、長于斯,和音樂打了一輩子交道的我,對家鄉的時空遠方充滿了期待。郭莊楚墓禮樂重器的出土,憑一個音樂人的直覺,其樂隊組合、演奏形式等應該不遜于復活的曾侯乙地下樂團,它的樂團建制相對來說應該更大。
來兮、歸兮,我在想,凝聚著盈盈楚風豫韻的郭莊地下音樂殿堂,其音樂文化的交融、地理人文的匯集,背后一曲曲動人故事,肯定更精彩、更多元。所以,在我的感知里,音樂與文化、智慧與審美、記憶與賡續,全都凝聚在那古老編鐘、編磬、琴瑟、銅鈴的音韻中,匯集在大路李鄉郭莊村地下音樂殿堂里。
責任編輯:張遠征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