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馬金鳳大師
摘要:下午5時,我在賓館見到了張亞,她說馬老正在化妝,藝術團為馬老配有專職化妝師,但馬老從來都是堅持自己化妝。她把我領到馬老的房間,馬老停止化妝,很熱情地讓我坐下,問我的名字和報社的名字,然后聊起她的身世和從藝之路。我又是一驚,張亞說這也是馬老多年的習慣。
□ 石新宇
5月29日晚,我在刷抖音時吃驚地看到,著名豫劇大師馬金鳳老師在青島去世。我的思緒一下子回到二十年前我采訪她的時候,想起她的質樸和藹,我禁不住悲從中來。
2002年,我在天中晚報社當記者。10月的一天,我接到一個女孩的電話,她說她是梨園春藝術團宣傳組的張亞,梨園春藝術團要來駐馬店,在解放大道和風光路交叉口南側的影劇院演出,她想在報紙上做些宣傳。我在影劇院對面的賓館見到了她,她說藝術團陣容很強大,馬金鳳大師也要來。馬老的大名我早就聽說過,于是當即怯怯地問:我能不能采訪馬老?張亞看出我心里沒底,很堅定地說馬老平易近人,一點架子都沒有,采訪不是問題。我非常高興,問她馬老來后住哪里,她說就住那家賓館,我愣了一下,那是一家很普通的賓館。
演出是在三天后的晚上。那天下午,張亞打電話說演員都已經到了,馬老也到了,晚飯前可以采訪。下午5時,我在賓館見到了張亞,她說馬老正在化妝,藝術團為馬老配有專職化妝師,但馬老從來都是堅持自己化妝。她把我領到馬老的房間,馬老停止化妝,很熱情地讓我坐下,問我的名字和報社的名字,然后聊起她的身世和從藝之路。這時我才知道馬老已經八十歲了,但看上去只有六十來歲。她說她每天都堅持練基本功,我說她都是大師了還用得著練基本功,她說藝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要精益求精。這讓我很感動。馬老說話十分家常,一點架子都沒有,若不是事先知道她的身份,我肯定會認為坐在我面前的就是一位和藹可親的普通老太太。
一個小時后,服務員端來了馬老的晚餐,一碗面稀飯、一碟炒白菜、一個饅頭。我驚奇地問:“馬老,您就吃這些嗎?”她說:“是哩。這可有營養了,對嗓子也好。”這時張亞也走了進來,說吃這些是馬老多年的習慣。我說:“馬老,非常感謝您接受我的采訪。我不耽誤您吃飯了。”馬老關心地問我吃飯沒有,我說沒有,她讓張亞帶我去吃飯。我表達了和馬老合個影的想法,馬老很痛快地站起來,還抱歉地說妝沒化完不大好看。
那天晚上,觀眾意料之中地爆滿。馬老的節目放在最后,唱的是《穆桂英掛帥》的經典選段。她提前一個小時下樓,乘坐面包車來到劇院后臺,這時她已化好妝且披掛整齊,帽子上是長長的花翎,身后是五面旗子。我和張亞來到后臺,看到馬老站在那里候場。我又是一驚,張亞說這也是馬老多年的習慣。八十歲的老人了,對戲曲事業還這么認真執著,我不禁肅然起敬。
輪到馬老上場了,主持人還沒報幕完畢,臺下已是掌聲雷動。馬老健步走上舞臺,雷鳴般的掌聲再次響起。掌聲過后,馬老字正腔圓、氣滿神足地開口唱道“轅門外三聲炮,如同雷震”,霎時又是震耳欲聾的掌聲,很多觀眾高高舉起手臂鼓掌。本不怎么聽戲的我,站在舞臺后面,也忍不住使勁鼓起掌來,把手都拍疼了。
二十年過去了,當時的情景仍歷歷在目。如今,馬老走了,世間再無“穆桂英”。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