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出臺硬核二十條 支持物流行業紓困解難
摘要:列入白名單 可享貨物運輸“直通車”制度 結合我省物流基礎設施布局和物流企業業務規模、服務網絡、設施水平、等級評定、信用記錄等,確定一批服務保障能力強、運營管理水平高的重點物流企業(園區),對其從業人員按照白名單管理,推廣實施貨物運輸“直通車”制度,享受入豫提前報備、免費核...
稅費優惠、降低成本、金融支持、便民利企……6月12日,記者從省政府獲悉,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支持物流行業紓困解難若干政策措施》,河南將采取20項舉措,推動物流行業紓困解難和恢復正常運行,更好發揮其在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該政策自印發之日起實施,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其中有明確適用期限的除外)。
減免緩 一攬子稅費優惠政策
落實一系列稅費優惠政策,為物流行業減輕負擔。
對納稅人提供公共交通運輸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稅,航空和鐵路運輸企業分支機構暫停預繳增值稅。對納稅人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資快遞收派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稅。對符合政策規定條件的物流企業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減按所屬土地等級適用稅額標準的50%計征城鎮土地使用稅。
對運輸、倉儲行業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小型微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按照50%的幅度減征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不含證券交易印花稅)、耕地占用稅和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自2022年4月1日起,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行業企業享受先進制造業按月全額退還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政策,并一次性退還企業的存量留抵稅額。
中小微物流企業2022年度內新購置的單位價值500萬以上的設備器具,按照單位價值的一定比例自愿選擇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其中,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定最低折舊年限為3年的設備器具,單位價值的100%可在當年一次性稅前扣除;最低折舊年限為4年、5年、10年的,單位價值的50%可在當年一次性稅前扣除,其余50%按規定在剩余年度計算折舊進行稅前扣除。
落實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企業緩繳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費政策。緩繳期間免收企業滯納金,不影響職工社會保險權益記錄。
降成本 物流成本給優惠
我省將實施高速公路貨車差異化收費政策,采取全路網、橋隧分車型折扣方式,即在現行通車路段的通行費標準上,對2至6類貨車實施差異化收費政策。對行駛G59呼北高速全線、S62淮內高速邢集至淮濱段、S21濮商高速淮濱至固始段高速公路的貨車,在以上規定的差異化政策基礎上實行通行費8折優惠。
安排省級專項交通資金,對重點道路客貨運輸企業實施疫情防控和運營困難補貼。對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城市等給予補助。
金融扶持 本息最長可延繳6個月
我省明確,對于因疫情影響償還貸款暫時困難的運輸物流企業和貨車司機,銀行業金融機構可根據企業和個人延期還本付息申請,通過貸款展期、續貸、調整還款安排等方式,給予一定期限的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安排,本息最長可延6個月;對延期還本付息企業和個人維護正常信用記錄,不按逾期報送信息,不下調貸款分類。
列入白名單 可享貨物運輸“直通車”制度
結合我省物流基礎設施布局和物流企業業務規模、服務網絡、設施水平、等級評定、信用記錄等,確定一批服務保障能力強、運營管理水平高的重點物流企業(園區),對其從業人員按照白名單管理,推廣實施貨物運輸“直通車”制度,享受入豫提前報備、免費核酸檢測等相關優惠政策,保障應急情況下白名單企業物流運輸通暢。
便民利企 推廣使用城市配送貨車電子通行碼
我省將推行重點物資運輸車輛交管業務特事特辦,全力保障物流運輸暢通安全。對未持有相關證件但經核實屬于運輸重點物資的車輛,最大限度給予通行便利。對重要應急物資和重點企業運輸任務的車輛,必要時可采用警車引導、接力護航方式給予支持。
同時,推行交管業務、營運車輛年審業務“延期辦”措施,對營運車輛逾期未年審、機動車逾期未檢驗、駕駛證逾期未換證或未審驗的,統一延長至2022年7月底,延期辦理期間不予處罰。
還將推廣使用城市配送貨車12123APP電子通行碼,提升應急物資運輸通行證核發效率。
健全小微物流企業的信用修復救濟機制,開通受疫情影響違約失信行為信用修復“綠色”通道,1個工作日內完成信用修復申請審核。(記者 李娜)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