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忠烈名臣 天中殉節
摘要:顏真卿將此事上奏朝廷,極力彈劾鄭延祚,最終依照律法褫奪鄭延祚的所有官職,并且終身不得錄用為吏。顏真卿大怒而起,說:“你們聽說過顏杲卿沒有,那是我的兄長,在安史之亂中寧死不降安祿山。李希烈怒不可遏,在同年八月二十三日,派宦官將顏真卿縊死寺中。
記者 李賀建
顏真卿顯名于世,不僅是因其書法了得,更重要的是他對國家的忠貞不屈。
后人寫了很多贊頌顏公的詩詞,其中有一首《詠魯公》是這樣寫的:“希烈據唐關,將軍姓著顏。貞心堅似鐵,大節懔如山。孤憤權奸忌,勛員竹帛頒。英風憑吊處,常聆水潺潺。”
這首詩收錄在《確山縣志》中。
公元709年,顏真卿出生在陜西京兆府。
顏氏家族起源于山東,在南北朝時期顏真卿的五世祖顏之推舉家搬遷到長安一代。顏之推在今日為人所耳熟,是因為他曾編著了漢族歷史上第一本家訓《顏氏家訓》,該書被奉為儒家教育的典范。
再往上溯源到春秋末期,孔子最優秀的弟子、儒家“復圣”顏回則是這一家族的始祖。
二十五歲那年,顏真卿考取進士甲科,被授予校書郎的文職。不久之后,其母親殷夫人去世,按照禮法,他回家丁憂守孝三年。
守孝除服后,顏真卿回到長安,再次參加制舉考試,被授予縣尉一類的小官。經過幾年歷練,顏真卿在任上的聲譽極高,因此官運亨通,很快被授予監察御史的職務。
顏真卿生性純孝,對于有違孝道倫理的惡行絕對不容忍。在巡查河東朔方時,縣令鄭延祚的母親去世二十九年都沒有下葬,靈柩一直停放在寺廟之中,兄弟為此反目。
即使是在相對開放的唐朝,這種有悖人倫的做法也無疑是對禮法的極大觸犯,更何況還發生在一方父母官的身上,對政府的形象也產生了不小的損害。
顏真卿將此事上奏朝廷,極力彈劾鄭延祚,最終依照律法褫奪鄭延祚的所有官職,并且終身不得錄用為吏。這個案子在當時幾乎震動天下,也為顏真卿博得了清正剛直的美譽。
幾年后,耿直的顏真卿被奸人排擠出朝廷,外放到河北做了平原太守。
顏真卿在唐玄宗天寶十二年(753年)赴任平原太守,安祿山則在755年伙同史思明以漁陽為據點,發動荼毒天下的安史之亂。河北二十四郡首當其沖受到亂兵進攻。由于缺少防備,除顏真卿駐守的平原郡外,幾乎全部淪陷。
公元783年,手握重兵的淮西節度使李希烈發動叛亂,攻陷汝州城。當時主政的宰相名叫盧杞,以相貌奇丑、性格狠毒陰鷙聞名。
盧杞的父親名叫盧奕,在安史之亂中為國捐軀,死后首級被送到顏真卿處。當時,盧奕首級上滿是鮮血,顏真卿不忍用布擦拭烈士之首,竟然以自己舌尖舐盡鮮血。這份恩情,按理說當兒子的應當心懷感激,但盧杞卻以此為恥辱,處處尋找機會陷害顏真卿。
李希烈兵變后,盧杞趁機上奏唐德宗,要將顏真卿派往亂軍中宣讀朝廷旨意,而昏聵的皇帝居然準其所請。
這件事在朝中引起軒然大波,百官堅決反對,認為一旦失去顏真卿這一國老,將令朝廷蒙上巨大的恥辱。
顏真卿當然明白盧杞心中所想,但他所受的儒家教育不允許他違背君主的旨意,他也迫切希望能為國家作一點力所能及的貢獻,即便自己已經年近八旬,此去必會死于賊人刀下,也毫不在乎。
《赴國難》。 栗東旭/繪
顏真卿剛到亂軍中,還未來得及宣讀圣旨,李希烈的養子和部將們上千人就圍了上來,手持尖刀對顏真卿加以不堪的辱罵和恫嚇,但他始終面不改色。
為了洗刷罪行,免于被追究責任,李希烈逼迫顏真卿給皇帝寫信,要求下達赦免叛亂之罪的圣旨。顏真卿既然已抱定必死之心前來,又怎么會為了賊人辯護,污自己一生的清名?于是,他對李希烈的威逼利誘置若罔聞,只寫信告訴自己的兒孫要刻苦讀書、勤勉為人,除此之外再無其他。事實上,這些話已經相當于遺言。
不久,李希烈舉辦宴會,在顏真卿的面前假借伶人之口攻訐朝政,炫耀自己將會像古代梟雄那樣攻陷長安然后稱帝。顏真卿面叱了這種荒唐狂妄的言語,打算轉身拂袖離去。李希烈出于羞愧,才叫停了伶人歌舞。
宴會上,李希烈的手下不斷吹捧顏真卿,稱一旦李希烈稱帝,顏真卿就是做宰相的不二人選。
顏真卿大怒而起,說:“你們聽說過顏杲卿沒有,那是我的兄長,在安史之亂中寧死不降安祿山。我如今將近八十歲,蒙大唐的恩賜才官居太師,余生能做的就是守護我兄長和侄兒留下來的忠貞節氣,雖死不渝,又怎么會屈從在你們這群亂黨小兒的脅迫之下!”說完轉身離去,只剩下一群人羞愧難當,一言不發。
李希烈見勸降不果,惱羞成怒,派人在庭院中挖了一丈見方的坑,揚言要將他活埋。顏真卿卻說:“死而死矣,又何必搞這些鬼把戲?”
李希烈無奈,只好將他押送到蔡州龍興寺。顏真卿已經將自己的遺囑、墓志銘和祭文全部寫好,指著寺院西墻對李希烈說:“此處就是我的死地。”
公元784年,朝廷軍在戰場上漸漸取得優勢,接連平定了幾處大規模叛亂,只剩李希烈還在茍延殘喘。他派人將顏真卿架到柴火堆旁,最后一次逼迫顏真卿投降,得到的仍是與之前相同的答復。
李希烈怒不可遏,在同年八月二十三日,派宦官將顏真卿縊死寺中。顏真卿享年七十六歲。消息傳回長安后,三軍縞素,天下震動,一代忠骨就此長埋地下。真所謂“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