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人世間”故事丨一疊郵票(柳紫微)
摘要:媽媽說,這是以前爸爸寫給家里的信,信封上的郵票被爸爸收集起來貼在了本子上。他們像勤勞的趕蜂人,穿梭在湖北和河南,農忙時節回家種莊稼收莊稼,農閑的時候就去賣饅頭,一點都不肯閑下來休息。
媽媽讓我給她交養老保險金時,我無意間發現爸爸放各種證件的破皮包里有一個本子,本子外面包著看不出原本顏色的塑料皮,皮質已經很脆弱了,上面有無數條折痕,輕輕一碰仿佛就會碎掉,里面的紙張由于時間久遠早已泛黃。
我打開本子發現里面爸爸用工工整整的字體記錄了一些數字,我問媽媽這是什么,媽媽說這是爸爸以前的記賬本。我大致看了一下,興趣不大就準備放回去,忽然從本子里掉出來一張小小的舊郵票。我從未見過真正的郵票,現代社會手機通訊很發達,我沒有寫過信也沒有收到過信,在我的記憶中,郵票仿佛是爺爺那輩的人才會用到的。
我再次認真翻看這個破舊的本子,里面有幾頁貼了一些圖案各異的郵票,有動物,有植物,還有一些風景類的。郵票邊緣是鋸齒狀的,一個黑色半圓形郵戳蓋在郵票的一角,另一角寫著60分、80分之類的數值。我拿給媽媽看。媽媽說,這是以前爸爸寫給家里的信,信封上的郵票被爸爸收集起來貼在了本子上。我原本以為信得內容是爸爸媽媽的愛情故事,卻沒想到記載的是爸爸媽媽那個年代的奮斗故事。
30年前,爸爸媽媽和其他普通的農民一樣守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生活,由于土地貧瘠,種子質量不好,也沒有化肥之類的肥料,莊稼收成不好。我的哥哥出生后,家里生活開支更大了。爸爸決定外出闖一闖。
“爸爸賺到錢了嗎?”我問媽媽。
媽媽笑著回答:“錢哪有那么好賺,你爸爸第一次出門,過年回家的路費還是你爺爺寄給他的呢。”
第二年過完年,爸爸又開始考慮外出的事。這一次他決定去湖北賣我們河南的饅頭。河南農閑的時候正是湖北農忙時,當時,湖北的農民在地里插秧,中午大多數不回家吃飯,自帶干糧解決問題。爸爸就打定主意去湖北賣饅頭。帶上盤纏,帶上一腔熱血,爸爸開始了他為期十幾年的賣饅頭生活。
到了湖北省河口鎮,這里到處都是山,山路崎嶇,莊稼地在一座座山底下。爸爸租了房子,置辦了工具,還買了一輛自行車。夜里十二點爸爸就起床開始和面,蒸饅頭,早晨天不亮就騎著自行車帶著熱氣騰騰的饅頭游走在一座座大山之中,中午餓了就吃自帶的饅頭,直到下午四五點才往回趕。山路高低不平,騎著自行車仿佛坐過山車一樣,遇到上坡路不得不推著走,遇到危險的下坡路來不及剎車就會摔倒,有時一連翻過幾座山都賣不出去一個饅頭,還有語言不通導致的溝通障礙。種種困難并沒有嚇退爸爸,爸爸一點一點摸索,學會當地的語言,又熟悉了周圍幾個鎮的路。轉眼夏天到了,河南老家的麥子也要收了,爸爸也想念家中的妻兒老小了,就收拾收拾,帶著半年的辛苦所得回到了家。
“這次賺到錢了嗎?”我急忙問。
“賺了賺了,給你爺爺奶奶買了一堆禮物,還給你哥哥買了玩具零食,那次回家你爸爸可嘚瑟了。”
“我有禮物嗎?”
“那時候還沒有你呢。”
收了麥子,種了玉米,爸爸帶著村里的幾個年輕人又去了湖北。他們像勤勞的趕蜂人,穿梭在湖北和河南,農忙時節回家種莊稼收莊稼,農閑的時候就去賣饅頭,一點都不肯閑下來休息。后來我出生了,媽媽把我和哥哥留在了奶奶家,她也跟隨爸爸去了外地。那時村里沒有電話,對父母子女的想念就記錄在一封封書信里,這一封封家書和一張張郵票見證了農村人勤勞能干、敢闖敢拼的品質。
網絡的發達逐漸取代了需要漫長等待的書信,同時也慢慢將一些人的記憶埋在了時光的塵土中。一張張郵票記錄著爸爸媽媽那個年代的故事,至于信的內容,當事人估計也不記得了,唯有這特別的郵票留下了當年的痕跡。
(作者單位:平輿縣楊埠鎮第一初級中學)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