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井蓋系統上線 這種探索不妨多一點
摘要:2018年12月,浙江一名孕婦掉入井蓋松動的窨井,不幸遇難。智能井蓋系統的上線運行,是城市“重建設輕管理”觀念的扭轉,助力我市進一步完善窨井蓋安全管理機制,守護人民群眾腳下安全。
許偉
近日,駐馬店市智慧城市服務中心對中心城區正陽路、駿馬路等路段的180個窨井蓋進行了智能化升級改造,通過在井蓋內部安裝智能監測終端設備,實現了對窨井蓋傾斜、位移及窨井滿溢等問題的遠程、實時監管。“智慧賦能”窨井蓋,能夠及時準確掌握每個窨井蓋的基本情況,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
窨井雖小,有時候卻成為“腳下的深淵”“奪命的陷阱”。“井蓋吃人”事故并非個例,近些年,下水井“吃人”事故曾在全國多地發生。據媒體報道,今年5月12日,在陜西西安未央區惠西村村口,一名3歲男童掉入下水道被沖走后失聯;今年2月,四川宜賓,因公路窨井蓋突然破裂,一對正在步行的祖孫掉進井中,后被救出;2021年4月,遼寧沈陽,一名3歲小朋友掉入下水井后死亡;2020年4月,湖北咸寧,7歲男童放風箏時掉入下水道,經搶救無效死亡。2019年11月,湖南婁底,6歲男童掉進排污井被沖走,熱心小伙在排污管里往返爬行400多米才將其救出。2018年12月,浙江一名孕婦掉入井蓋松動的窨井,不幸遇難。據不完全統計,僅在2019年,全國因窨井施工、管理、養護不當致人傷亡案件就多達155件,造成16人死亡。
窨井“吃人”事件為何屢見不鮮?“井蓋吃人”折射出城市社會治理的短板,事故根源在于城市管理不到位,井蓋設施未得到及時有效運維管理。客觀上講,窨井是城市公共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城市有序運行及群眾生命安全息息相關。窨井點多面廣,又牽涉多個管理主體,防墜確實是個難題。這也警示我們,安全管理沒有“萬無一失”,只有將每一處窨井都裝上安全蓋子,警鐘長鳴、常抓不懈,方能避免“一失萬無”。
“安全之行,始于足下”。城市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工作千頭萬緒,涉及社會方方面面,難免會出現個別不帶蓋子的“窨井”。從窨井管理可以洞察安全管理方面的漏洞。一個“窨井”就是一處隱患,任何一次思想松懈、一項制度踩空、一級責任缺失,都可能導致無法挽回的后果。從現實情況看,我們身邊的“窨井”并不少。去年鄭州的“7·20”暴雨災情事故,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安全管理沒有“保險箱”,不能放過任何細節,不能輕視任何隱患。任何一個安全事故的發生,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麻痹大意,甚至視若無睹。每起事故背后都有“跡”可循,且大多是已知、可查的隱患。對于這些暗藏的“窨井”,如果視而不見,見險不知險不避險,就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
“安全隱患不除,事故危機四伏。”遏制安全事故,最好的辦法就是防患于未然。只有始終保持如履薄冰的高度警覺,堅持從源頭治起、從細處抓起、從短板補起,不放過任何一個漏洞,不留下任何一個隱患,才能筑牢筑實安全管理堤壩。
“小小窨井蓋,關乎大民生。”整治問題井蓋,封堵“馬路陷阱”,守護群眾腳下安全,刻不容緩。智能井蓋系統的上線運行,是城市“重建設輕管理”觀念的扭轉,助力我市進一步完善窨井蓋安全管理機制,守護人民群眾腳下安全。鑒于此,更應該對我市智慧城市服務中心上線智能井蓋系統叫好。
作為生活在這座城市的市民,我們希望在未來的城市管理、治理過程中,這樣的積極探索不妨多一點。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