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養生
夏至意味著炎熱天氣正式開始,民間有“夏至不過不熱”的說法。此時是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時期,掌握順應自然的養生方法,對防病健身、延年益壽大有裨益。
《淮南子》中有“五月為小刑”的說法。到了夏至,陽氣盛極而衰,體內的陽氣是大量往外生發的,而陽氣的來源主要是人的后天與先之本——脾、腎,所以夏季人體內里虛弱,不適合進行泄耗的活動,會更容易出現與心臟相關的疾病。
養心神
立夏以后,天氣轉熱,人的心神易受到擾動,出現心神不寧。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所以要特別重視“靜養”。
立夏時節,加強對心臟的保養,尤其是老年人,要做到“戒怒戒躁”,要保持精神安靜,情志開懷,心情舒暢,安閑自樂,笑口常開。
切忌大喜大怒,不可有過激之處,應該保持愉快的情緒,安閑自樂,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快的狀態。
由于夏天中午氣溫高,晚上睡眠時間較短,適當午睡宜于養心,使人體精力充沛,還可以緩解疲勞。
很多朋友都知道“閉目養神”,其實也是在養心。
緩運動
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汗為心液”,心為陽臟,主陽氣。汗液過多地流失,會導致人體電解質紊亂,傷及體內陽氣。
立夏以后要避免劇烈運動,過度出汗,運動后要適當飲溫水或鹽水,補充體液,維持電解質平衡。因此,宜選擇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慢節奏的有氧運動。
此外,應晚睡早起藏養陽氣,方能較好地保護心血管,促使氣血流通,心脈無阻,進而預防心血管疾患的發生。
大家不妨清晨起來鍛煉身體。立夏之后最涼爽的時間段要數清晨,在住所附近的林蔭花間散散步。即便是在自己家養花的陽臺上散散步也能頤養心神,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的效果,有助于推動體內陽氣的升華。
防濕邪
初夏時節氣溫漸熱,空氣中濕度加大,人體也容易感覺沉重、困倦。這時的飲食應以養心、 防濕、祛濕為主,建議多吃些具有補血養心、健脾祛濕、養津養肝、生津止渴作用的食物,如蜂蜜、山藥、薏米、芡實等,它們可以益氣養陰,健脾除濕。日常也可以多喝粥調理脾胃,如綠豆粥、荷葉粥、赤小豆粥等,以方便體內濕熱的排泄。
由于夏季暑熱外蒸,汗液大泄,毛孔開放,加上夏季人體抵抗力較弱,機體最易受濕寒侵襲。所以,切不可在室外露宿,臥居潮濕之處及坐冷石、冷地,或圖一時之快過于避熱趨涼,極易引起手足麻木不遂、面癱等病。
駐馬店市第二人民醫院 陳用
責任編輯:高元元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