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時節
文/郭建光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去年深秋種下的一粒粒麥子,經過寒冬的蟄伏、初春的返青,直到薺麥青青轉而漸黃成熟,就如寒窗前的青杏,漸漸變成了金黃,如風鈴懸掛在少年記憶的閘口,等待麥收大季的大幕徐徐展開,一個關于收獲、勞作、喜悅與艱辛的過往如“浮世繪”悄然浮現。
麥收前的農村集市,喧囂而熱鬧。尤其是打鐵鋪前的熊熊爐火,日夜不熄,叮叮當當的響聲傳入耳膜,讓一遍遍到麥田轉悠的老農吊足了胃口。落寞的小院內,把犁鏵抬出,陽光下拿來砂布打磨清洗,然后牽出一頭咀嚼著草料的腱子牛,把轡轅比畫著,想象牛兒開足馬力駕轅捎上農夫來到田間,在地頭的晾場上拖著巨大的石磙一遍遍碾壓著新鮮的土地,直到泥土被碾壓瓷實,牛累得臥倒在地頭喘粗氣,嘴角鼻孔流出一道道黏液。
又一個集市,原本準備湊合著再用一年的鐮刀、鋤頭,被農夫拿出來一遍遍觀察一遍遍嫌棄,最后神不知鬼不覺低頭踱步到街頭,目光始終被鐵匠鋪里擺放的嶄新的鐮刀、鋤頭、犁鏵所吸引。在嘴角吞吐的煙霧里,買者與賣者有一搭沒一搭地閑聊,然后不知不覺間完成了一筆交易。遞過去不多不少的紙幣,接過散發著寒光的鐮刀,農夫若有所思地繼續在熙熙攘攘的街頭低頭行走。然后會在擺放一地的草帽前駐足,用極少的錢買來幾頂草帽,隨后心滿意足地在吊著豬肉的架子前,看著腆著肚子的屠夫扯著嗓子吆喝,摸摸干癟的口袋搖搖頭作罷。
街頭擺放的頂花帶刺的黃瓜、沙瓤番茄、切成塊的西瓜、新鮮出爐的燒餅誘惑著每一道目光。而街頭小吃攤的涼粉、糖糕、油條、豆腐腦、胡辣湯、炸丸子、粽子,無一不在人們的滿懷期待中品咂著生活的萬般滋味。
等到泥巴墻頭上的仙人掌開出淡黃色或者紅色的妖艷花朵,鄰居彭大娘會扯著嗓子喊我的小名。循著這親切的鄉音,我興沖沖來到她家,只見她頭上系著一塊淡藍色的手巾,眉頭舒展,倚靠在廚房的木門上,一只手端著一只白瓷碗,另一只手握著一雙木筷,使勁兒攪動著碗里的面團,笑著對我說:“想喝雞蛋湯稀飯不?”這是生活困窘的人們的奇思妙想,把面和成團后沉淀,然后不停地攪動,接著沉淀,直到最后一遍遍用清水沖洗這些面團,露出面筋。灶膛里燃燒的麥秸稈時明時暗,鍋里的水慢慢吐出氣泡翻滾。身材單薄的大娘瞅準時機,飛速攪動面筋傾倒在沸騰的開水中,然后把之前清洗面團的淀粉水倒入鍋中煮沸,你會看到面湯上面飄散著朵朵淡黃色的小花。那些吃起來如雞蛋花般的食物,就是勤勞的人們用智慧為平淡的生活帶來的生動注解。
那些村外的植物蓬勃生長,一場雨如催化劑讓眼前變得璀璨多姿、五顏六色。各種野花次第開放,尤其是野薔薇生命力極強,不帶著工具你根本動不了它分毫。它渾身帶齒,甚至連葉片四周也天生有著鋸齒,直到花朵開放、馨香四溢,你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神奇。
從第一把成熟的麥子倒下,到一遍遍在麥茬地尋找遺落的麥穗,過程何其漫長。這一過程一旦遇到雨水,覆蓋不及時,會有麥子發芽,這是農民最無奈的時刻。不過雨過天晴,麥茬地里的玉米苗在陽光下探出頭,失落與惆悵、興奮與喜悅就會充斥著人們的生活。
生命如一條澎湃的大江,起起落落,裹挾著富足、美好、振奮與希冀。
那些舉著刺的大麥、小麥,隨著最后一粒糧食歸倉,宣告麥收結束。而那些準備舉著刺的蜀黍會在深秋時節完成一個輪回。收獲與播種、過去與未來,隨著傳統的二十四節氣變得富有神韻、富有朝氣、富有使命感。
芒種時節,在有著“糧倉”美譽的中原大地,人們忙著收割、忙著播種。古人說:“春爭日,夏爭時。”芒種時節無論是收割還是播種都要爭分奪秒。有種有收,付出艱辛、收獲明天。
我們悄悄合攏屬于每個人的心靈日歷,然后目睹收割機在幾天內把故鄉收割一遍的神奇。我們好像失去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沒有失去。我們撣去一身疲憊,迎來跨時代的高光時刻。濃烈的陽光下我們依舊戴著草帽來到一眼望不到邊的麥地,看著麥粒如瀑布般從收割機的出倉口朝著待命的四輪拖拉機的貨倉傾瀉而下。此時陽光在萬米高空流動,而我們的生活如“出鞘”的高鐵,朝著未來義無反顧馳騁而去。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