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心懷天下 身老蔡州
記者 李賀建
歐陽修,一個響當當的名字,一個中華文化的符號,一座古文革新運動的豐碑,鐫刻在典籍里,被后人銘記、懷念和敬仰。
歐陽修以其言、其文、其德流芳百世、名垂千古。他的品格、精神及其留下的巨大文化遺產,始終保持著永久的生命力,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而蔡州是歐陽修生命的最后驛站。
歐陽修畫像。
公元1007年,歐陽觀在四川綿州當官,55歲這一年,小他20多歲的妻子給他生了個兒子。
老來得子,歐陽觀高興極了,給兒子取名歐陽修,字永叔,希望他一輩子平安健康。
因為先天不足,歐陽修從小身體瘦弱,相貌丑陋。他4歲這年,父親歐陽觀病死于泰州任上,拋下歐陽修和他的母親,以及歐陽修的妹妹。
歐陽觀雖是進士出身,但官做得并不大,再加上為官清廉,死后沒能給家人留下積蓄。
歐陽修的母親鄭氏出生江南名門世家,知書達禮,雖小丈夫20多歲,但向來敬重丈夫為人,夫妻之間十分恩愛。
悲痛萬分的鄭氏決心好好養育兩個孩子,于是帶著兒女,前往湖北隨州投奔丈夫的弟弟歐陽曄。
歐陽曄經濟能力有限,孤兒寡母在這樣的境況下生活,困難可想而知。歐母是一位意志堅強的女人,她決心將兒子培養成像丈夫一樣的讀書人。
家里窮,沒錢買筆墨紙硯,怎么教孩子讀書寫字?
鄭氏想到了辦法。當時隨州城外的渦水河畔,生長著大片荻草,荻草的稈堅硬如木,歐母就取來河邊生長的荻草稈代替筆,將沙灘當作紙,手把手教歐陽修識字、寫字。回家的時候,她還不忘割上一大把荻草稈,找來一個木盆,盛上滿滿一盆河沙,在夜晚的燈光下,以盆里平鋪的沙子當作紙,一筆一畫地教歐陽修讀書、識字,教他做人的道理,這便是“畫荻教子”的典故。
每一位母親都愛孩子,但做到像歐母這樣正確引導、教育孩子,無私付出,非常了不起,更重要的是孩子爭氣,后來作出了一番了不起的事業。母憑子貴,歐母因此名垂青史,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有名的“四大賢母”之一,被后世稱頌。
與歐陽修有關的一個小故事值得一提,這也說明了歐陽修的機智和幽默。那是一個惠風和暢的日子,一位自命清高的酸秀才,決意尋訪歐陽修一決高下,不曾想竟與歐陽修同坐一只小船卻渾然不覺。小船剪開一河碧波,驚擾了一群正在河面上嬉戲的鵝群。酸秀才詩興大發,搖頭晃腦地吟出一句詩:“一群大白鵝,嘎嘎跳下河。”隨之,因想不出下文而急得抓耳撓腮。歐陽修見此輕捋長髯,順口笑道:“白翼分清水,紅掌踏清波。”酸秀才覺得這人挺有才氣,就想邀他同訪歐陽修以成就一段文壇佳話。于是,酸秀才對歐陽修說:“詩人同登舟,去訪歐陽修。”歐陽修微微一笑,順口接道:“修已知道你,你還不知修(羞)。”機智幽默的歐陽修以善意的口吻將酸秀才調侃了一下。
歐陽修到蔡州后,深感此地“土風深厚,物產豐饒”,就給皇上寫了一篇《知蔡州謝表》,表達感激之情,并將蔡州視為頤養天年之地。在蔡州的這兩年時間里,歐陽修度過了生命中最愉快、最充實的時光。他被蔡州豐富的古文化典籍所吸引,著手整理。他對蔡州境內的古跡進行調查,對伏羲畫卦亭、孔子曬書臺、子路問津處等重點文物進行保護修繕。他奉旨修史,將74卷《新五代史》最后部分修撰完成。他集中精力用兩年時間里,完成了中國有史以來第一部金石考古專著——《集古錄》。該專著多達1000卷,“將周、漢以來金石遺文,斷編殘簡,一切掇拾,研稽異同,立說于左”,內容包羅萬象,廣泛之極。后來,蘇東坡看到這部書稿后盛贊歐陽修“論大道似韓愈,論事似陸贄,記事似司馬遷,詩賦似李白”。時人認為蘇東坡此言中肯精辟。
在蔡州的兩年,歐陽修讀書、修志、覽勝,過著平靜安逸的生活。為了紀念這了卻煩惱的時光,他竟將自己用了幾十年的“醉翁”字號改為“六一居士”,意為“藏書一萬卷,集錄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有酒一壺”,再加上“有一老翁樂于其間”,“豈不為六一乎?”在蔡州,歐陽修沉醉于琴、棋、書、酒、金石、遺文之中,時常和朋友賦詩赴懷,留下許多詩詞名句,如:“子美生死客愈貴,殘章斷稿如瓊瑰”“一飲百盞不言休,酒酣膽逸語更遒”“豈無樽酒當佳節,況有朋歡慰病顏”……這還不算,他還邀請天下名流到蔡州講學傳經,黃庭堅、秦少游、蘇子由都曾經是他的座上客。其中,以詩文著稱、被時人與蘇軾合稱“蘇黃”的黃庭堅,在一次赴任途中拜訪歐陽修,和歐陽修一同覽天中名勝,吊山水故情,竟然誤了任期,受到上司的責罵。黃庭堅一怒之下辭官歸鄉,一心做學問去了。
歐陽修在蔡州完成煌煌史集《集古錄》之后,自感到風燭殘年,到了生命的盡頭。公元1071年底,他給皇上寫了一篇奏章《蔡州再致仕表》,說自己“犬馬已疲,理無復壯”,“伏望皇帝陛下哀其舊物,隱惻至仁”,讓其“還本故里,披裘散發,逍遙垂盡之年,鑿井耕田,歌詠太平之樂”。此番奏表,讓宋神宗看后感懷不已,覺得再牽累歐陽修于心不忍,就下詔同意了歐陽修的要求,以太子太師致仕。然而,卸任后的歐陽修沒來得及回到故鄉,便于第二年的閏七月溘然長逝于潁州(今安徽阜陽,當時為蔡州所轄),終年66歲。
“孤忠一許國,家事豈復恤。”縱觀歐陽修的一生,視功名富貴如浮云,雖然3次遭貶,仍然丹心報國,忠貞不貳,并用他的文章“挽百川之頹波,息千古之邪說,使斯文之正氣,可以羽翼大道,扶持人心。”其殫精竭慮修成的《集古錄》,實是中國史學天空中的一顆明星,永遠閃爍著璀璨的光芒。歐陽修讓生命的休止符永遠停留在蔡州這片土地上,真不知是該為此欣慰還是遺憾了。
值得一說的是,歐陽修在工作上雖然嚴肅認真,對待生活卻異常有趣,特別是老年時,簡直就是一個老頑童。
他調侃自己的文章:“余生平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他自嘲是個酒鬼:“遙知湖上一樽酒,能憶天涯萬里人。”他鼓勵年輕人要多玩:“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最讓人佩服的是在飽經滄桑之后,歐陽修依然葆有一顆童心:“堤上游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秋千。白發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盞頻傳。人生何處似尊前。”
縱觀歐陽修一生,雖崎嶇非常,卻精彩萬分。對于理想,他扶正文壇風氣,天下文風為之一新;對于生活,他酷愛游山玩水,醉臥青山,醒看人間;對于事業,他熱衷寬簡為政,管理有方,百姓愛戴;對于苦難,他縱情寄懷于酒,滿懷熱愛,樂在當下。
如今,1000多年過去,當我們想起歐陽修,仿佛還能看到一位白發老人,左手拿酒,右手拿書,面色微醺,笑嘻嘻地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