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打捆美了環境富了經紀人
駐馬店網訊(記者 李玉榮)近日,在正陽縣呂河鄉河灣村的麥田里,村民劉勇用抓草機把一捆捆秸稈“搬”到特制的板車上,然后運往發電廠,一捆捆麥秸稈就變成了一沓沓鈔票。在正陽縣,秸稈變廢為寶,成了當地群眾增收的“香餑餑”。
“我以前在外地打工,后來縣里在村里建了生物發電廠,我就購買了一臺大型拖拉機,訂制了板車,長年收購秸稈。”曬得黝黑的劉勇笑著說,如今他成了秸稈經紀人,村里像他這樣的秸稈經紀人有30多個。劉勇說,這幾天他非常忙,找他拉秸稈的農戶源源不斷。為了不耽誤農戶秸稈離田播種秋作物,他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雖然累點,但在家門口掙錢很開心。
在正陽縣熊寨鎮王樓村的一個草場內,一捆捆秸稈被秸稈經紀人拉過來,草場工人用大型機械把秸稈碼成小山一樣的垛,一位外地收購商正打電話與草場負責人談價格。
“今年‘三夏’,我們與120余名秸稈經紀人簽訂合同收購秸稈,組織380余臺(套)撿拾設備對70余萬畝的麥稈進行機械化撿拾。”國能正陽生物發電廠辦公室主任李明琛說,今年預計收購麥稈10萬噸以上,支付麥稈款3000多萬元,企業全年向從事收集、交售麥稈的農民經紀人支付燃料款約1.1億元,年供綠色清潔電力超2.6億千瓦時,為當地經濟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作出了貢獻。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正陽縣常年小麥種植面積181萬畝,可收集秸稈100萬噸。近年來,該縣探索培育規模市場主體,形成布局合理、規模經營的秸稈綜合利用社會化收儲體系主線,形成可持續、可復制推廣的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模式。秸稈綜合利用成效明顯,全縣共成立了8個秸稈協會,建立秸稈集中堆放點 600個,采取分散收集、統一銷售的經營模式,增加了農民收入,壯大了集體經濟,凈化了人居環境,有力助推了鄉村振興。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