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情思
文/王好
端午節快到了,我看著居委會發的蔬菜包里的葦葉粽子,不由地想念起我的姑姑。
我的爸爸只有我姑姑一個姊妹,她比我爸大了七八歲。由于爺爺去世得早,爸爸十幾歲就來到姑姑家,跟著姑父當學徒。
在我的記憶里,姑姑和爸爸長得很像,長臉高鼻梁,濃眉大眼,頭發很密,用黑色的大盤卡卡在腦后,中等身材,穿戴齊整,看起來干凈利落。姑姑雖然裹了腳,但兩只“金蓮”并沒影響她走路的速度。
姑姑與姑父結婚后一連生下了三男兩女。由于孩子多,姑姑沒出來工作,一家七口人僅靠姑父的工資生活,一直不太寬裕。尤其是在計劃經濟時代,生活物資憑票供應,姑姑一家人的日子更是過得緊巴巴的。后來,隨著表哥表姐參加工作,姑姑一家人的日子才慢慢好起來。
20世紀70年代中期的一年,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年近六十的姑姑扭著一雙小腳,挎著一個蓋著花毛巾的精致小竹籃,從城里來到我家。到家后,姑姑笑著把蓋在竹籃上的毛巾掀開,一股清香撲鼻而來。原來,姑姑大老遠給我們送來的是她用鮮葦葉包的糯米大棗粽子。
我第一次見到如此精美的粽子,也是第一次吃到這么好吃的粽子。雖然每次到姑姑家走親戚,姑父都會給我們零錢,讓我們到電影院去看場電影,再買點兒焦花生,偶爾還讓小表哥帶我們去喝碗甜米酒,買個竹筍葉包的小角粽子。但那粽葉不知重復用多少次了,哪里還有一點竹葉香,怎么能與姑姑包的鮮葦葉粽子比!我們中原人包粽子,多是用干竹筍葉,尤其是毛竹筍葉,很少用葦葉,更別說鮮葦葉了。客居江南后,才發現江南人包粽子基本都用葦葉,市場上賣的粽葉也大都是葦葉。
那次端午節后,姑姑每年端午節都會給我們家送來新鮮的葦葉粽子。姑父病逝后,姑姑就到市里小表哥家住了,幫小表哥帶孩子,不能再給我們送粽子了。
年近九十的姑姑,沒什么大病,頭腦一直很清晰。每次回家鄉看望父母,我都會去探望姑姑。記得一次端午節,我去看望姑姑,一進門,就聞到一股粽香——姑姑煮好的粽子就放在桌子上的小盆里。姑姑給我剝了一個,還放上很多白糖。我吃著八十多歲姑姑包的粽子,從嘴里一直甜到心里。
每次看望姑姑,她都會拉著我的手,噓寒問暖,臨別時千叮嚀萬囑咐,好像我一直都沒長大——在姑姑心里,我永遠是個孩子。
姑姑九十六歲那年的一天,二表哥打來電話,告訴我姑姑走了,走時很安詳。聽到姑姑去世的消息,我很難受,淚流不止。遺憾的是,我那時在北京參加培訓,沒能見到姑姑最后一面、送姑姑最后一程。
姑姑走了,我再也吃不到姑姑包的鮮葦葉粽子了。可姑姑的音容笑貌和那特有的粽香,永遠留在了我的記憶里,揮之不去。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