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種良方讓“中原糧倉”糧滿倉
記者 劉華山 張遙駝
風吹麥浪閃金光,豐收年景糧滿倉。
正是“三夏”麥收時節,確山縣留莊鎮柴莊村萬畝高標準農田里,20多臺大型收割機縱橫馳騁,金黃的麥穗隨即變身金燦燦的麥粒,緊隨其后的摟草機將散落在田間的秸稈摟成壟,秸稈打捆機收拾打捆,全程機械化作業一氣呵成,農業現代化場景里說不盡豐收的喜悅。
作為農業大市、產糧大市,駐馬店堅決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嚴守耕地紅線,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農業,穩步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中原糧倉”倉廩豐實、底氣更足,鄉村振興步履堅定、未來可期。
希望的田野播撒更多中國“芯”
“今年小麥穗子大、籽粒飽滿,產量高、品質好,我市推廣的鄭麥1860、百農207、平安11、周麥36等一批優質高產廣適多抗小麥品種,為夏糧豐產豐收奠定了基礎。”
5月27日,在驛城區順河街道馬莊小麥新品種試驗示范基地,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著名小麥育種專家許為鋼穿過沉甸甸的麥穗,觀察近百個小麥品種的特征特性和生長情況,為秋播精心篩選優良品種。
“種地不選種,累死落個空。”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糧食生產的源頭。近年來,駐馬店以實施種業振興為發端,積極與行業領頭院士“攀親結緣”,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不斷挖掘糧食增產潛力,在“一粒種子”問題上下足功夫。
2013年,駐馬店建立小麥土傳黃花葉病抗性鑒定基地,吸引中國工程院院士、植物病理學專家陳劍平團隊落戶,并設立河南省小麥抗性遺傳育種院士工作站,有力促使我市小麥因病蟲害造成的產量損失持續降低。
“種業翻身,不僅要突出高產,更要體現優質、高效,滿足人民群眾對糧食品質更高需求。”市農業農村局農技推廣研究員吳長城介紹,為此,駐馬店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小麥育種專家許為鋼主持選育推廣優質強筋小麥品種鄭麥9023、鄭麥1342等,在全市累計推廣應用面積3000多萬畝,畝均最高單產突破650公斤。
“良種良方種好糧。通過狠抓病蟲害統防統治、促弱轉壯和‘一噴三防’等措施落實,小麥畝穗數較上年略增,穗粒數增加,千粒重還有提升的空間,今年夏糧有望再獲豐產豐收。”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常科說。
目前,全市小麥良種覆蓋率達100%,良種對糧食生產的貢獻率在45%以上,近三年我市駐麥328、駐麥305、駐麥762等小麥新品種先后通過國家審定,全市小麥良種繁育推廣呈現滾動發展、迭代升級的喜人局面。其中,西平優質小麥以“籽粒飽滿、麥香純正、咀嚼筋道、加工性好”等特點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稱號。
糧安天下,“種”筑基石。如今,在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的同時,駐馬店發展壯大農產品加工和畜牧養殖業“兩張王牌”,不僅打造了千億級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培育出全國第一個肉牛品種“夏南牛”,還推進確山中藥材、正陽三黃雞、確山黑豬、正陽花生、泌陽花菇、汝南番茄、平輿白芝麻等農作物種質資源、畜禽種質資源創新培育,不斷豐富我國種質資源庫,讓碗中有糧、盤中有肉成色更亮。
耕種收儲用上更多“黑科技”
在手機上“下單”,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除草、打藥等田間管理;干旱澆水,打開手機App輕輕一點,田里的莊稼就會得到精準灌溉;疫情期間,植保無人機一天就完成統防統治任務……
走進遂平縣常莊鎮,種糧大戶姚新領自豪地向記者展示遙控種地:“坐在家里,刷刷手機就知道該干啥活兒了、該咋干,我一個人就能把這3000多畝農田伺候得舒舒服服,科技賦能讓農民種地實現現代化。”
姚新領介紹,他流轉的高標準農田全部種植優質強筋小麥,由五得利、克明面業、今麥郎等公司訂單收購,每斤的價格比普通小麥高10%,“智慧農業”“訂單農業”實現了黃土地里“長”出黃金。
糧食穩產豐收,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駐馬店積極推廣應用“5G+智慧農業”新模式,提高農業全產業鏈信息化服務水平,逐步提高糧食耕、種、管、收等智能作業的精準度和覆蓋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
正值“三夏”大忙,確山縣德全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內人聲鼎沸,前來預約無人播種機的農民絡繹不絕。“每年都是這樣,這邊剛收完麥,那邊農民就早早預約秋播,科技對農業的貢獻讓老百姓嘗到了甜頭兒。”該合作社負責人李德全介紹。
“黑科技”給農業插上騰飛的翅膀。市農機中心主任鮑秋仁介紹,北斗導航無人駕駛輔助系統可按照設定好的路線自動完成播種、起壟、接行等作業,大大提高了精準度和效率,可以24小時不間斷工作,日播種在150畝以上,為全市農業生產和農業機械推廣、解決農民耕地難問題發揮了積極作用。
目前,全市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8.5%,小麥、玉米、花生綜合機械化率分別達99.4%、86%、88%,農機化服務總收入達53億元,農機化發展各項主要指標在全省均名列前茅。
不僅如此,全市1000名專業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民種糧提供全生命周期指導服務;一大批懂技術、善經營的社會化服務組織為群眾提供“零距離”技術服務,有力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
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帶來的是增產增效。目前,駐馬店已建成高標準農田945萬畝,同步抓好52萬畝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區建設,手機遙感、統防統治、耕種收全程機械化等新技術成為糧食生產的標配,一幅傳統與現代相融的盛景里,藏的是物阜年豐、倉廩可期。
農加工變身農民致富“金鑰匙”
農業科技提高糧食產能的同時,也催生了農村新業態,拓展了農業產業鏈。
從一粒金色的種子,到一粒寶貴的糧食,再到一種可口的食品,駐馬店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把鏈條做長、特色做優、優勢做強,用農產品加工的“金鑰匙”,讓農田里長出工業大樹。
在中國(駐馬店)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內,圍繞一粒玉米的“吃干榨盡”,國際知名玉米加工企業河北玉鋒集團將打造年產值180億元的“玉米王國”。在今麥郎遂平食品產業園區,工人們搶時間、趕訂單,一箱箱方便面源源不斷下線發車、銷往全國。五得利公司的面粉車間內機聲隆隆,日處理小麥6000噸,成為面粉生產的“超級工廠”。
糧食產能變為產業優勢,既穩住了糧倉,也富裕了農民。駐馬店依托糧食加工產業優勢,打造了優質糧食品牌。如今,全市培育食品千億級產業集群,年產值突破2000億元,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70%。每個縣區都有3~4個特色鮮明、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
“穩定160億斤糧食產能。”依靠科技的引領支撐,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天中大地“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生動實踐,彰顯著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的使命擔當,描繪出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責任編輯:魏甜甜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