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河南人”第五屆最美大學生候選人事跡簡介
“出彩河南人”第五屆最美大學生候選人事跡簡介
(按姓氏筆劃排序)
1.馬永恩,男,21歲,共青團員,駐馬店人,黃河科技學院應用技術學院2020級學生。
事跡關鍵詞:背著父親上學的孝老愛親少年
馬永恩6歲時,他的父親馬小全得了一場大病,經過幾個月的治療,父親的命保住了,卻再也沒能站起來。在他10歲時,64歲的爺爺不幸遭遇車禍身亡。料理完爺爺的后事,媽媽離家出走了,只留下他和父親相依為命。無論春夏秋冬,馬永恩都會早早起來洗衣服、做飯,照顧爸爸起居和吃藥。馬永恩考入大學后,為方便他照顧父親,學校安排他入住教職工宿舍。每天,馬永恩除了上課和照顧父親,還在輔導員的幫助下勤工儉學,在食堂和圖書館做兼職。學習上,他勤學好問,成績排名靠前,多次獲得校級和國家勵志獎學金。他的事跡被中央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他曾獲得“中國好人”“河南省美德少年”“河南省最美孝心少年”等榮譽。
2.馬智良,男,24歲,共青團員,鄭州人,鄭州師范學院特殊教育學院2020級學生。
事跡關鍵詞:身殘志堅的泳壇健將
小時候的馬智良因生病用藥不當,導致重度耳聾,11歲在鄭州市聾啞學校就讀時,被“亞洲飛魚”寧澤濤的啟蒙教練郭紅巖選中參與游泳訓練。馬智良在訓練中刻苦努力,認真對待每一次訓練和集訓,保持堅強、堅韌、樂觀心態,從不輕言放棄。馬智良在省市、全國性比賽中榮獲多個獎項。在2021年全國十一屆殘疾人運動會上,他在男子SM15級200米個人混合泳和400米個人混合泳、男子S15級200米蝶泳、男子公開級4×100米混合泳接力比賽中共獲得4枚金牌,并在男子S15級1500米自由泳和男子公開級4×100米混合泳接力比賽中打破兩項全國記錄。
3.王涵,男,21歲,共青團員,許昌鄢陵人,河南師范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2018級學生。
事跡關鍵詞:創新創業的踐行者
王涵大學三年綜合測評成績為2/108,學業成績為2/108。連續三年獲國家勵志獎學金,獲學校單項獎學金20余項,并于2021年9月被推免到南方科技大學繼續攻讀碩士研究生。王涵曾擔任校學生處辦公室助理、校就業創業指導中心助理、學院創新實踐部部長、班級學習委員、電氣專業副班主任,并在2019年成為校未來學院英才班二期成員。他還積極參加公益事業,曾參與150余次創新創業公益培訓活動,2021年1月至今針對南陽西峽定期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助農活動。
在學校,王涵作為負責人開展了10余項創新創業類項目。作為項目負責人,獲第七屆全國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國家級銀獎、全國ICAN創新創業大賽國家級一等獎、長三角全球設計大賽全球銅獎、“創客中國”全國優勝獎、挑戰杯省級一等獎等國家級和省級獎項30余項。作為團隊成員,他先后在全國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上獲得70余項獎項。以第一發明人身份授權10余項實用新型專利,2021年被評為長三角全球無畏創意人才。
4.劉晨,女,23歲,中共黨員,鄭州人,洛陽師范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2020級學生。
事跡關鍵詞:軍中儀仗的巾幗標桿
劉晨身上流淌著紅色革命基因,這讓她在大學期間攜筆從戎,逐夢軍營。她曾服役于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大隊,憑借過硬的綜合素質,她曾多次參加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華、塔吉克斯坦總統訪華、巴勒斯坦總統訪華、挪威總理訪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重大國事司禮任務30余次,在多個重大場合接受了習近平總書記和各國國家領導人的檢閱。2019年,劉晨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儀仗護旗方隊隊員,并獲得了“火線入黨”的寶貴名額。退役后,她把儀仗隊的優良傳統帶進校園,成立鐵軍先鋒團、升降國旗、宣傳國家最新征兵政策、開展朋輩國防教育、疫情防控志愿服務等,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若有戰,召必回”的錚錚誓言。
劉晨曾獲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大隊“中隊嘉獎”“優秀士官”,以及教育部“國家勵志獎學金”等榮譽。
5.許宇蒙,男,22歲,中共黨員,開封蘭考人,河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2018級學生。
事跡關鍵詞:偶遇成就的助力鄉村振興夢
2014年5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蘭考考察,許宇蒙偶遇車隊從此與農業結緣,在高考志愿填報時毅然報考了河南農業大學。從大一開始,許宇蒙作為負責人參加“互聯網+”和“創青春”等多項賽事,并榮獲獎勵。2021年他的企業拿到500萬融資,開始了富鋅石磨面粉的種植加工。2021年5月10日,他克服萬難,完成了“蘭考縣弘農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注冊,流轉近百畝土地作為種植示范田,第一季度合作社營收近40萬元,帶動當地590余戶農戶人均收入提高3000元,解決290余人就業問題。如今該企業自營地和服務地已達3000余畝。2021年5月,許宇蒙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給農戶提供“保姆式”服務,事無巨細、傾囊相授。在他的帶領下,一幅農村新圖景正在紅色大地蘭考徐徐展開。
許宇蒙曾獲得河南省“創青春”農業農村組優秀獎、河南省創意設計大賽一等獎。
6.楊耀宇,男,21歲,中共黨員,開封人,河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2019級學生。
事跡關鍵詞:將思政教育融入扶貧助農、三全育人
楊耀宇,現任河南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會會長、馬克思主義學院2019級年級團支書、開封市返鄉大學生疫情防控志愿者聯盟理事長等職務。他曾組織發起開封市大學生直播帶貨文化節等公益行動,首創紅色助農、寢室助農等直播新形態,推動創建開封扶貧帶貨直播基地,將思政與扶貧有機結合,做到扶貧與扶智、扶志的有效融合。他還帶領研究會開創并完善了“思政引領下的‘五位一體’創新發展機制”,發起成立研究會紅色宣講團,組織宣講團走進中小學開展課后黨史宣講志愿服務。同時,他還研發了“知—研—講—行—育”培育孵化模式,打造紅色宣講“使命共同體”;立足疫情防控這堂“思政大課”,發起成立開封市返鄉大學生疫情防控志愿者聯盟。他用高質量黨建引領非公企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創建“青年紅色創客空間”,打造紅色雙創生態圈。
他先后獲得“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助學·筑夢·鑄人”主題活動全國優秀獎、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河南省一等獎等榮譽,參與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獲國家級立項。
7.邱澤芃,男,23歲,中共黨員,三門峽人,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2019級學生。
事跡關鍵詞:危急關頭立功的無人機達人
邱澤芃2017至2019年在武警某部服役,其間獲得優秀義務兵稱號,在參加“衛士天山”演習處置突發情況中眼部負傷仍堅持完成任務……
2020年3月,靈寶市雷家溝某村民意外走失,退役復學的邱澤芃跟隨藍天救援隊在靈寶市公安局調取監控,并主動請纓制作視頻并用無人機進行傳播擴散,成功找回走失村民。2021年7月,新鄉市突降暴雨,他第一時間組織同學們寫下請戰書,將災區一線的無人機實景三維模型提供給新鄉市應急救援總指揮部,進行災情分析和救援。2021年10月,邱澤芃隨南陽市公安局宛城分局通宵蹲點摸排二十余天,多次利用無人機偵查,拍照取證分贓畫面,成功破獲廣西百色市詐騙團伙。
他曾獲得2021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防汛救災優秀志愿者,取得2021年教育部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國賽銀獎等榮譽。
8.何世豪,男,26歲,中共黨員,鄭州人,鄭州工商學院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2020級學生。
事跡關鍵詞:沖鋒一線的消防精武標兵
何世豪2016年9月加入消防救援隊伍。自入職以來,他始終戰斗在應急救援第一線,2019年10月29日,一名七旬老人墜井,他主動請纓下井救人,救援事跡先后被中央電視臺新聞直播間相繼播出。2021年7月20日至25日,鄭州、新鄉相繼出現洪澇災害,他隨隊輾轉鄭州、新鄉多地轉移和救助被困群眾千余人贏得了群眾的一致好評。何世豪共參與大小戰斗2500余起,營救被困群眾546人,榮立個人三等功2次、嘉獎1次,先后榮獲河南省消防總隊“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9.余潛,男,31歲,中共黨員,信陽人,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中醫內科專業2020級碩士研究生。
關鍵詞:抗災抗疫的退役野戰軍人
時光回溯至鄭州“7·20”特大暴雨,鄭州市及周邊遭受特大暴雨及疫情反撲。余潛作為河南中醫藥大學在讀研究生、原新疆軍區退役野戰軍人,第一時間參與救援。一連6天,他先后輾轉新鄉牧野區、衛輝、浚縣、白沙鎮、滎陽5個受災極為嚴重的地區參加救援,共解救受困群眾33名,緊急包扎受傷群眾6名,隨隊運送物資30余車次。在接踵而來的鄭州疫情中,余潛同學全然不顧自己身上在抗洪期間留下的創傷,帶頭參加,配合醫院組織隊伍并擔任負責人。在整個疫情防控中,余潛全勤執行所有的核酸檢測任務,共完成了約8000例人次的樣本采集,其組織的“研究生黨員先鋒隊”全隊共計服務50多個社區,采集了超過5萬例的樣本。同時,余潛作為感染病方向研究生,致力研究新冠肺炎,發表感染病相關論文兩篇,并以研究新冠肺炎常態化成因及特點立題,獲得“挑戰杯”省級二等獎。余潛的事跡被主流媒體多次報道。
10.辛岳芃,男,22歲,中共黨員,駐馬店沁陽人,河南理工大學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對外合作辦學)專業2018級學生。
事跡關鍵詞:學以致用的科技達人
辛岳芃大學期間共獲得15項國際級和國家級獎項、30項省部級以上獎項,發表EI及其他期刊論文5篇,以連續三年綜合成績專業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被保送至天津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辛岳芃大學期間積極投身助殘類志愿服務工作,研發手語識別系統、盲人閱讀裝置等助殘裝置;在此過程中,辛岳芃帶領團隊成員多次前往特殊教育學校和殘疾人康復中心進行志愿服務以及產品實踐,通過一次次實踐為基礎進行調試以使得最終滿足失語者、失明者正常需求。期間,團隊志愿服務工作以及產品實踐深受失語群體的認可與喜愛。
團隊利用北斗系統進行滑坡監測預警系統,推動高新技術在風險管控等方面的應用,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助力農村脫貧,帶動當地就業,使滑坡災害“慢”人一步。
11.張亞東,男,23歲,共青團員,周口人,鄭州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工業機器人技術2019級學生。
事跡關鍵詞:微建世界中的基建能手
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上網課時,張亞東利用課余時間在自家菜地開啟了籌備已久的“微建世界”的建設工程。鐵路、隧道、大橋、高鐵……一個個造型逼真的模型讓人眼前一亮。他拍攝微建視頻發布到媒體作科普宣傳,得到全球60多億人次點擊觀看,被網友譽為“菜地里的基建狂魔”。2021年,張亞東在實習期間,申報兩項專利并轉化為成果,為4家企業研發制作的《火車動力模型軌道設計》正式投入商業運營。在學校眾創空間,張亞東與河南省體育局航模協會合作,成立創新創業工作室,引領更多的在校大學生實現創業夢想。他榮獲2021年獲共青團中央“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
12.張高美,女,22歲,中共黨員,鄭州人,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統計與大數據學院經濟統計學2018級學生。
關鍵詞:以科技力量助力鄉村振興的女娃
張高美致力于科技幫農、助農、興農、富農的事業,用專業知識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在校期間積極響應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號召,作為創始人成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數農通”創業團隊,帶領團隊以智慧農業為主題,大田檢測及土壤檢測為切入點進行項目研究與創新創業競賽。榮獲10余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業大賽國家級獎項。張高美創辦的鄭州數農通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入駐國家農業部主辦益農信息社,擁有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7項、軟件著作權6項,已與15家農業企業、農村合作社達成合作關系,將技術應用范圍快速擴大,服務范圍覆蓋230余個村莊,為160萬余人提供便利,作物畝均增產7512公斤,人均年增收9323元,帶動就業53078人。
13.范浩源,男,23歲,共青團員,鄭州登封人,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口腔醫學系口腔專業2020級學生。
事跡關鍵詞:守土衛國的戍邊戰士
范浩源2019年9月積極響應國家參軍入伍號召,攜筆從戎,被分配到中國人民解放軍77639部隊,在有“高原戍邊模范營”榮譽稱號的崗巴邊防營服役。2020年6月,他寫下請戰書,請求進駐祖國海拔最高、最艱苦的5592觀察哨,承擔一線邊防警戒任務。他積極參與哨所建設,經過一年的努力,和戰友用手中的一鍬一鎬將5592哨所由最初的露天亂石堆變成了既能遮風擋雨,也能清楚觀察敵情的戰斗崗位,保證祖國邊防的和平安寧。2021年1月,他曾榮獲部隊嘉獎兩次,所在連隊和班級分別榮立集體二等功一次。2021年9月,返回學校繼續學業,現為口腔醫學專業2019級學生,先后獲得2021年全國大學生就業創業典型人物、2022年河南省優秀應屆畢業生等榮譽。
14.鄭仰爽,女,21歲,中共預備黨員,安陽滑縣人,安陽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2019級學生。
事跡關鍵詞:傳承甲骨文化的科技創新之星
習近平總書記在致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0周年賀信中的重要講話讓鄭仰爽備受鼓舞,她帶領團隊成員報名參加了2021年“挑戰杯”競賽,并毅然選擇了甲骨文主題。如何讓甲骨文絕學不“絕”、冷門不“冷”,在新時代“活起來”?在與指導老師的溝通下,他們最終確定了團隊選題:《從高冷走向大眾:甲骨文的活化利用路徑優化研究》。歷時一年,他們最終形成一份兩萬余字的調研報告,研究形成了《關于促進甲骨文活化利用路徑優化的建議》和《甲骨文宣傳、推廣與應用工作人員培訓方案》,對甲骨文及其他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化利用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鄭仰爽作為第一負責人主持研究的《從高冷走向大眾:甲骨文活化利用路徑優化研究》榮獲第十七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
15.趙志明,男,27歲,中共黨員,洛陽人,河南科技大學農學院農學碩士2019級學生。
事跡關鍵詞:鄉村振興+創新創業+攜筆從戎
趙志明扎根鄉土三年,進行科技支農助力鄉村振興,曾受到副省長武國定稱贊,推動成立研究生志愿服務聯盟,引領影響身邊同學投身鄉村振興,負責的項目作為全省高校唯一項目入選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示范項目,被中央宣傳部表彰。他綜合測評成績連續位列第一,曾發表論文2篇,獲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在“雙創”路上,他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立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等,矢志科技創新,申請軟件著作權1項、獲發明專利3項,帶領團隊斬獲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銀獎。
趙志明應征入伍,主動請纓到艱苦邊遠地區服役,曾參與“8·8九寨溝地震”“7·11金堂洪災”“6·24茂縣特大山體滑坡災害”等多項抗震救災任務,獲得“愛警習武好戰士”一次、“優秀士兵”兩次,其間受到了中央電視臺的采訪報道。退伍后,他先后擔任洛陽市學聯主席、河南科技大學研究生會主席。
16.姜震,男,21歲,中共預備黨員,山東膠州人,鐵道警察學院治安學系2019級學生。
事跡關鍵詞:中國詩詞文化的堅定傳承者
姜震將詩詞文化與從警之路結合起來,用詩詞為自己的藏藍青春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他在學習中爭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弘揚者、踐行者。他大一上學期就逛遍了鄭州的博物館,經常參觀和參與博物館舉辦的各種展覽和各類文化活動。入學前,姜震就曾參與過中央電視臺第三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和山東衛視《國學小名士》,2018年還參加過《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線下海選。入學后,姜震又于2019年參加了湖北衛視第三季《奇妙的漢字》欄目的錄制。2021年,姜震和同樣熱愛古詩詞的父親姜方程報名參加《2022中國詩詞大會》,父子二人順利入選、成功晉級。
今年3月,姜震在總決賽的舞臺上以沉穩的參賽心態、豐富的詩詞積淀和過硬的綜合素質,最終榮獲《2022中國詩詞大會》總冠軍。2021年9月,姜震還曾參與赴北京執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安保維穩任務,被學院記個人嘉獎1次。
17.婁焯一,男,21歲,共青團員,新鄉人,河南機電職業學院汽車工程學院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2019級學生。
事跡關鍵詞:冠軍賽車手的飛馳人生
婁焯一,國家A級賽車手。11歲學車,14歲開始接觸賽車。入校以來,他參加各類全國性賽車比賽40場,獲得29個冠軍、9個亞軍、2個季軍。在校期間,婁焯一設計和制作新能源純電動卡丁車,并在2021年5月的全國職教活動周上,受到了教育部副部長孫堯和中國職業教育學會會長魯昕的一致認可和贊譽。
2021年7月20日,鄭州特大暴雨淹沒了很多街道和地下車庫,婁焯一和朋友挺身而出,在危險路段為大家指揮交通并進行道路救援。2021年疫情期間,婁焯一積極申請成為村里的疫情防控志愿者,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力量。
他先后榮獲2019年和2020年中國汽車短道拉力錦標賽專業A組年度總冠軍,成為中國年齡最小并連續蟬聯兩屆年度總冠軍的選手;還曾獲得2021年中國(海南)國際新能源汽車拉力賽個人繞樁賽冠軍,華家班首屆擂臺賽通規組冠軍、兩驅組亞軍。
18.涂采莉,女,22歲,中共黨員,信陽光山人,信陽師范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土木工程專業2018級學生。
關鍵詞:創建涂涂車業的自強之星
涂采莉2018年7月創辦睿啟教育平臺,三年共計招生400余人,幫助經濟困難學子60余人免學費。聯合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優秀學生指導高中生并共同編寫高考指導手冊,免費發放給高中生。2019年3月創建電動車租售服務平臺——涂涂車業,累計銷售額達百余萬元,銷售電動車600余輛,并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助力參與潢川地區扶貧工作,推廣農副產品。2021年11月覆蓋信陽高校團購平臺,6個月銷售額達兩百余萬元。2020年,涂采莉被評為2020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
涂采莉擔任河南省福興兒童基金會宣傳大使,通過中國青年報等社會力量,為信陽浉河貧困山區3所小學提供一對一助學助童,開展愛心幫扶活動20余場,在貧困山區開展教育講座10余場。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她第一時間成為一名浉河區青年突擊隊員,全面負責物資安排工作,先后聯絡了120多家防疫物資銷售廠商,協助總指揮湊齊了1200瓶消毒液,爭取到醫用防護服80套。
19.曹雨濛,女,22歲,中共黨員,安陽滑縣人,鄭州輕工業大學政法學院法學專業2018級學生。
關鍵詞:用雙腳丈量中原大地的“普法先鋒”
曹雨濛是鄭州輕工業大學政法學院2018級法學專業本科生。作為全校的普法排頭兵,她懷揣著“法治天下”的夢想,走村鎮、進社區、入學校,4年來帶領所在團隊走遍了省內外17個地級市,40多個社區及村莊,行程3000多公里,用近100場普法義務宣傳活動,為2萬鄉親、居民、學生排憂解惑,被親切地稱為“普法小蜜蜂”.普法團隊被評為全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團隊、普法案例《生動普法實踐,“典”亮美好生活》被評為團中央最佳傳播作品。
作為一名法學專業的學生,曹雨濛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強烈的法律意識和豐富的法律實踐經驗,積極參加全國學生“學憲法 講憲法”主題演講比賽,獲河南省二等獎,組織開展模擬庭審專業實踐等普法教育服務100余場。曹雨濛利用所學知識,協助國家安全機關成功破獲境外間諜企圖誘惑在校大學生的案件,受到國家安全部門的表彰。
20.寇偉杰,男,28歲,中共黨員,許昌人,鄭州大學化工學院化學工程博士班2020級學生
事跡關鍵詞:攀科研高峰、助企業成長的博士黨員
作為博士生黨支部書記,寇偉杰帶領支部創新學習教育實踐;獲批黨員示范崗,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組建博士生黨員“大地”服務團,與多氟多集團、南樂縣化工園區對接服務,持續開展博士助企活動。2017年,他積極報名參加第十九屆中國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團,赴內蒙古多倫縣開展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返校后積極講述支教故事,先后帶動8名同學參與西部支教活動。研究生以來,他成績穩居專業第一,獲各類獎學金7次;發表SCI一區論文7篇,申請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參與中石化、中船重工等企業技術開發課題5項(總經費超1400萬元),探索開發自主知識產權的電池隔膜,服務社會需求。
寇偉杰曾獲得第七屆中國研究生能源裝備創新設計大賽一等獎、第十四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三等獎、第一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河南賽區優秀項目、省三好學生等榮譽。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