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樣種田 點土成金
記者 鄧丹華 文/圖
李旺林在葡萄園打理葡萄。
眼下,正是林果地套種藤蔓作物的時節。這幾天,李旺林在他的林果種植基地正忙著套種紅薯。
今年68歲的李旺林,是汝南縣南余店鄉遠近聞名的種田能手。他刻苦鉆研科學種田技術,采用一地多種果、一樹多嫁接,間作套種、林下養殖等“林果+”花式種植模式,拓寬了增收渠道,達到了巧用果園方寸地、樹下空檔搞養殖,田地四季不閑置、樹上樹下都生金的目標。
一地多種巧增收
5月19日,在李旺林的林果種植基地——汝南縣南余店鄉旺林家庭農場,記者走進生機盎然的桑葚園,只見園里一棵棵桑葚樹上結滿了果實,宛若一顆顆珍珠瑪瑙,煞是喜人。
“你要是早幾天來,趕上盛果期,這里才美呢!種植果樹不僅美化了環境,而且收益也不錯。”正在園內忙碌的李旺林微笑著對記者說。
為了充分利用土地、空間、時間,他在這12畝多的林果種植基地里種了6個品種的桃樹和李子、櫻桃、桑葚等果樹。
如果市民想吃新鮮果子,從4月到10月,無論哪天來園里都能吃到。李旺林說:“俺的果園不僅是百果園,還是俺的‘聚寶盆’。”
“按現在的銷售情況,今年李旺林的櫻桃、桑葚畝均收入可達2萬元,盈利可觀。”南余店鄉政府工作人員李建偉說,李旺林的林果之所以豐產豐收,除了科學管理外,還與種植多樣性有關。
土地整合之前,李旺林提前對地塊進行了規劃,8畝種植了多個品種的桃、李子、梨;4畝種植了櫻桃,嫁接了車厘子;2.5畝種植了桑葚、葡萄,套種了小麥、紅薯、青菜,還養了家禽,打破了過去單一種植、養殖的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達到了收益最大化。
“俺種的果子純天然,很受人們歡迎。”李旺林自豪地說,農民生存靠土地,要想向土地要效益,就得有思想、多學習、肯吃苦。
據李旺林介紹,上世紀80年代末,他就開始種植蔬菜、葡萄,通過不斷學習摸索,積累了一些種植經驗。后來,鄉政府多次組織種植戶外出學習培訓,他逐漸掌握了科學種植瓜果蔬菜技術,并于2015年開始嘗試“林果+”花式種植模式,從此開啟了土里掘金的日子。
林下種養收益豐
“俺這個果園將近13畝,種了8畝不同品種的桃子,每畝桃樹產桃1000公斤,每公斤2元算,收入1.6萬元;4畝櫻桃,每畝櫻桃樹產櫻桃1500公斤,每公斤6元算,收入3.6萬元,再加上櫻桃樹上嫁接的車厘子和半畝多桑葚的收入,不含套種收益,收入就有6萬余元,比種植普通農作物高出近5倍。”李旺林樂呵呵地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在另一塊地,李旺林指著一個葡萄園自豪地說,這個葡萄園最能體現他的“林果+”花式種植特色,也是他最引以為豪的一塊地。
李旺林于2015年開始采用“林果+”花式種植葡萄。他每年10月待葡萄落葉后,開始整地種薺菜;薺菜收獲后,來年3月份開始在葡萄地育菜苗,4月份開始銷售菜苗;賣完菜苗,待葡萄長出了葉子,又開始養家禽。
“今年薺菜收入0.6萬元、菜苗收入將近2萬元,葡萄按往年最低收入3.5萬元預算,這個葡萄園不含家禽收入,年收入就達6萬元。”李旺林滿懷信心地說,他計劃再流轉幾畝地種植大棚西瓜、蔬菜,帶動有種植意向的農戶一起種植,共同發家致富。
責任編輯:張遠征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