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關于高質量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雙月協商座談會發言(摘要)
更多委員發言內容請掃碼閱讀
編者按
4月25日,市政協以高質量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為主題召開了雙月協商座談會。市政協主席陳鋒主持會議。市政府副市長孫繼偉,市政協副主席付自成、劉艷麗、張銀良、王品磊及秘書長李家平出席。部分市政協委員、企業和市直相關單位負責人等參加會議。會后,市政協辦公室工作人員認真梳理了本次協商議政成果,向市委、市政府報送了《協商專報》。市委書記鮑常勇,市委副書記、市長李躍勇,副市長孫繼偉分別作出了批示。今日本報刊登市政協協商座談會發言摘要,敬請關注。
在市政協關于高質量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雙月協商座談會上的主旨發言
市政協黨組成員、副主席 張銀良
按照市政協年度協商工作計劃安排,為籌備召開這次關于高質量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雙月協商座談會,組織部分政協委員赴平輿、汝南、正陽三縣調研,到有關單位、企業、院校走訪,多次召開座談會進行商討,深入了解情況,分析查找問題,研討對策建議。現將前期調研座談了解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總體進展情況和突出問題
我市對高質量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工作高度重視、強力推進,出臺了《駐馬店市高質量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工作方案》,明確目標任務、重點舉措和組織保障,精準設置培訓科目,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崗位技能培訓,完善年度評價體系。截至3月底,全市累計組織各類職業培訓12.4萬人次,完成年度目標的52.5%;累計新增技能人才9.3萬人,完成年度目標的51.7%,居全省第3名;累計新增高技能人才2.96萬人,完成年度目標的52.8%,居全省第4名;企業自主評價機構累計達148家,其中新增117家,完成年度目標的115.8%,居全省第5名。總體來看,全市超額完成第一季度的目標任務,綜合排名居全省第一方陣。
我市“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工作在第一季度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亟待解決: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一是相關職能部門對省委、省政府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的戰略意圖把握不準。二是部分企業認識不到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對企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對開展員工培訓和取證評價的關注度不高,對憑證招工、持證上崗的要求落實不嚴。三是環境氛圍不夠濃,全社會未形成技能就業、技能增收的廣泛共識。
原因:一是思想站位不高,沒有站在實現“兩個確保”、實施“十大戰略”的高度來認識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二是社會宣傳不到位,對技能人才的重視程度不夠。三是企業對員工技能培訓的重視程度不夠,輕視員工崗位培訓自主評價體系的建立。四是缺乏有效的職業指導和動力牽引,勞動者技能提升意愿不強。五是社會對政府激勵政策和措施的知曉度較低,許多企業和勞動者不了解。
(二)資金保障不到位。一是培訓評價補貼資金缺口較大。市、縣兩級財力有限,難以全額保障。二是資金撥付兌現遲緩,影響一些工作的正常開展。
原因:一是資金來源有限。目前用于培訓評價的經費主要來源于就業補助資金和失業保險基金中部分資金,總體經費來源有限。二是培訓資金保障和監管機制不夠完善,專項資金使用無法實現效益最大化。
(三)部門發展不平衡。我市“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工作涉及部門較多,需要各部門協同推進工作落實。但目前部門之間工作節奏不一致,發展不平衡。
原因:一是個別部門存在畏難情緒,工作推進比較緩慢。二是這項工作剛剛起步,少數行業部門對工作謀劃不到位,尚未找到突破口和實現路徑。三是行業部門間信息未互聯互通,培訓標準和統計口徑不一致。
(四)評價體系不健全。一是企業自主評價機構規模小。截至目前,我市在省人社部門官網備案公示的企業自主評價機構數量可觀,但多數評價取證機構規模小,自主評價職能發揮有限。二是職業院校完成評價備案時間晚。目前,我市職業院校職業技能評價工作起步較晚,成效不顯著。三是多數社會培訓機構條件不具備。軟件、硬件設施不完善,師資力量薄弱,就業跟蹤平臺建設滯后。另外,社會培訓機構培訓工種(專業)脫離實際、與市場需求脫節以及勞動力外流嚴重、培訓生源不足等因素的相互疊加,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社會培訓機構作用的有效發揮。
原因:一是一些企業積極性不高。一則擔心補貼不能及時兌現;二則擔心職工技能提升并取得證書后,易跳槽造成企業人才流失。二是技能就業的吸引力不足。現行證書考核認定體系不夠完善,工種(專業)對應的職業標準、考核標準不夠規范,其權威性和認可度難以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同。三是相關專業及工種目錄缺失。2021年版國家職業資格目錄共計72項職業資格,存在較多未收錄工種和已取消工種,部分技能人員參加培訓卻無法取得職業技能認定。四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月份以來,受疫情影響,線下大規模培訓基本處于停滯狀態。
二、意見建議
(一)統一思想認識,形成推動工作強大合力。一是提升認識站位,切實擺正位置。各縣區、各部門、各單位應切實提高思想認識,加強工作部署,破解制約瓶頸,健全工作機制,完善推進措施。二是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濃厚氛圍。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微信平臺等,宣傳有關科技強市、人才強市、技能強市政策,宣傳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意義,宣傳實施職業技能提升工程作用,引導增強就業人員自愿參加培訓、通過技能創業增收的信心。三是強化工作督導,促進責任落實。健全市、縣領導分包重點企業責任制和部門聯系企業、職業院校、社會培訓機構等制度,加強工作指導和督查,及時協調解決工作推進中遇到的問題。
(二)廣泛籌措資金,提高技能提升保障能力。一是構建以省級資金為引導、市縣經費保障為主體的分級資金保障體系。二是市、縣兩級財政每年要根據財力情況適當安排專項資金,并建立長效機制,不斷加大技能培訓、職業技能評價、重點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的資金保障力度。三是按照規定比例和支出范圍提取一定數量的就業補助資金、失業保險基金用于相關群體職業技能培訓補貼的資金。四是加強專項資金使用的監管,確保專款專用、獲得最大效益。
(三)完善培訓體系,提高職業技能人才培訓能力。一是大力推動企業職工全員培訓。支持企業舉辦或參與舉辦職業培訓機構,開展崗前和在崗培訓,對重點關鍵崗位職工開展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等培訓。圍繞駐馬店市支柱產業組織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計劃,精準開展訂單式、定崗式培訓,加大重點產業急需緊缺技師、高級技師培養力度。二是充分發揮院校培訓主陣地作用。發揮我市高職院校設施設備好、“雙師型”師資優勢,推動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強化畢業生的“1+x”證書畢業標準。優化整合全市職業教育資源,深度開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三是提升公共就業訓練中心和社會培訓機構培訓能力。實施勞動就業訓練中心提質工程,支持民辦職業培訓和評價機構在政府購買服務等方面與公辦同類機構享受同等待遇,鼓勵開展普惠性培訓。各類培訓機構應針對不同層次的就業群體開展以持證就業為目的的菜單式、項目制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四是加快推進技能人才基地建設。加快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區域性公共實訓基地建設等,鼓勵擴大規模建設技能培訓高地,提升本地技能培訓、認證水平,持續推進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實施。
(四)推進評價進程,健全技能人才評級激勵機制。一是加快完善技能人才評價制度。全面推進職業技能等級認定,企業自主開展技能崗位人員全員定級、晉級評價。職業院校要加快建立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機構,開展評價活動。加快社會培訓機構評價機構建設,加強日常監管和績效評估。支持圍繞鄉村振興和地方特色產業發展,開展農業科技、農機操作、特色服務業等專項職業能力的考核評價,實現技能類職業(工種)全覆蓋。二是加大優秀高技能人才獎補力度。提高在參加國家、省、市級技能競賽獲得榮譽的技能人才的待遇,落實相關的補貼獎勵政策,建立優秀高技能人才表彰制度。
(五)創新工作載體,打造職業技能競賽模式。一是優化頂層設計,加強協調管理。市級層面成立技能競賽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協調本市技能競賽工作中的重大事項和重大問題。市、縣區兩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具體負責本級技能競賽統籌管理。建議爭取上級支持,把通過市級技能鑒定中心取得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進入“國家職業技能資格證書查詢”全國聯網系統。二是開展技能競賽,強化以賽促訓。建立完善以專項、行業和市、縣競賽為主體,企業、院校職業技能比賽為基礎的職業技能競賽體系,統籌開展市級各類職業技能競賽活動。
(六)搭建智慧平臺,推動培訓評價信息管理現代化。一是實現技能人才管理服務信息化。將全市補貼性培訓評價項目、機構和職業技能評價信息納入省技能人才管理服務信息系統,同時,推行培訓評價信息與就業社保、政務服務網互聯共享。二是全面推廣使用職業電子培訓券。對有培訓意愿的勞動者發放職業技能電子培訓券,完善“發券-培訓-評價持證-兌現”閉環管理,嚴格落實“實名制、不得轉讓、以證換券、無證無價”要求,通過個人領取使用、培訓機構登記驗證、人社部門管理審核等流程,優化對勞動者合理引導、實名培訓、就業推介等全鏈條服務。
(七)重視品牌打造,培育技能人才培訓特色優勢。實施品牌創建工程,聚焦我市特色產業,突出“一縣一品”,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著力打造“遂平家政”“西平金剪子”“上蔡鞋都”“汝南新能源”“平輿防水”“正陽焊工”“確山小提琴”“泌陽花菇”“新蔡挖掘機工”等具有駐馬店地域特色的技能人才品牌。強化政策導向,積極引導企業、各類專業培訓機構參與品牌創建交流活動。重視品牌宣傳,靠品牌優勢吸引更多的當地外省從業者來駐馬店培訓取證,靠品牌優勢拓寬我市勞務輸出渠道。同時,需搞好服務引導,把服務當地經濟發展和技能人才增收結合起來,積極做好技能人才就地就近就業創業的引導和服務,加強省內外勞務協作,推進定向訂單式輸出就業。
責任編輯:張遠征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