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麥浪倍思親
文/王付增
田野里麥浪滾滾,到處是忙碌的身影。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此情此景,怎能不使人憶景生情、心緒翻滾。
對于土里刨食的農村人來說,五月是大家共同的期許。倘若年景較好,在外奔波的打工人此時也會返鄉勞作,在豐收的喜悅中,一家人得以短暫的團聚。即使年景不好,到了時節,工地也會散工,學校也會放假,跑在鄉村公路上的大小班車也會把全國各地的“城市候鳥”帶回故里。這就是我記憶中的生活,在童年的時光里,雖然當時讀不懂父輩全部的心境,但也幸福著家人的幸福。
我記不清麥收假期從什么時候開始,又是從什么時候結束的。但我清楚地記得在五月忙碌的時光里,碾場、割麥、打捆、推車、脫粒、曬糧的每一個勞作場景;清楚地記得父親教我左手把麥、右手握鐮的姿勢。那種麥芒刺撓般的艱辛始終在告誡我生活的不易。
父親雖然是農民,但他一生走南闖北、見人識物,遇事有自己的見解。他在與我34年的父子生涯中,始終是我困惑中的良師、逆境中的臂膀、生活中的堅盾。他那不多的學問里字字珠璣。我想,他之所以對生活看得如此透徹,自有他被生活反復、無情、多輪打磨后的經驗集成。
父親16歲時爺爺過世,奶奶拉扯4個尚未成年的孩子,在那缺衣少穿的歲月里生活極其艱難。受組織照顧,父親得以完成小學3年學業。即便如此,父親還是在邊挖野菜邊念書的生活中硬撐。他靠在荒山的石縫里苦尋黃連獲得人生第一支鋼筆、靠在黎明為豬打草的間隙賺得工分、靠東一家西一家的接濟苦熬歲月。
父親依靠自身的努力成為年齡最小的村集體小組組長,帶人上工、安排勞動、統計工分,父親經手的每一個項目、每一筆進賬均條款清晰、情理適當,獲得鄉鄰廣泛認可,父親也因此被推薦為縣人大代表。當年的人大代表證父親始終裝在身上,這是他一生的驕傲。
1989年,改革的春風剛剛吹起,父親和村里的好友外出“趕工”。時隔不久,一棟現代化的延安石油礦業大樓便在他們手中成形,父親為此成為當年人們眼中的“萬元戶”,披紅戴花、鄉鎮巡講,對于一個農村的孩子,這該是多大的成就。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生活總會給人很多猝不及防的事情發生,我永遠無法相信一向身體硬朗的父親會過早地離去,曾向往的父子生活沒有來得及實現,曾向往的風景終究停留在了憧憬里。
假如生活能夠再來一次,那該是多么美好的人間畫卷。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