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心不老 ——探訪汝南縣常興鎮穆屯村93歲老兵巫南玉
駐馬店網訊(記者 鄧丹華 通訊員 楊明華)巫南玉,1929年8月6日出生,男,漢族,汝南縣常興鎮穆屯村人。1945年入伍,歷任國民黨11師警衛班通信員,八路軍二野警衛連一班班長,1947年參加解放華中南作戰,1948年參加徐州、遼沈、淮海作戰,先后榮立二次三等功。戎馬半生,他為新中國解放出生入死,浴血奮戰,貢獻了青春年華;1954年,他解甲歸田,擔任生產隊隊長38年,在為鄉親們服務中贏得了好口碑。如今,93歲高齡的巫南玉,依然兵心不老,始終關心家鄉建設,行走在鄉村振興的幸福大道上。
抓壯丁入國民黨 明志向奔共產黨
巫南玉7歲時,爹娘因荒餓死,和姐姐相依為命,吃糠咽菜,度過了少年時期。16歲時,被國民黨抓壯丁,成為豫北保安團一兵。
巫南玉沒有文化,年紀小,不懂事,經常受國民黨兵的打罵和體罰。每天吃不飽飯,睡不好覺,整天以淚洗面。
張克勝和徐萬一比巫南玉都大10多歲,參加八路軍早,也都是共產黨員。在回鄉探親中,國民黨把他們2人也抓去當了壯丁。看巫南玉經常受欺負,就把自己的飯菜拿給巫南玉吃,給巫南玉講八路軍的革命英雄事跡,講共產黨帶領人民抗擊日寇的故事,并在生活中給巫南玉無微不至的關懷。
巫南玉不知道,在共產黨員張克勝和徐萬一心里,早就有個秘密計劃,策劃著如何帶領苦難兄弟,回到八路軍大部隊懷抱,一起奮戰,打倒國民黨,解放全中國!
“小老弟,今夜咱們就一起投奔八路軍!”“中!”巫南玉堅定地說。
是夜,風雨交加,一片漆黑。早已踩好逃跑路線的張克勝和徐萬一,趁著自己人站崗的機會,偷偷喚醒大家,悄悄地翻過院墻,消失在高粱地里。
“整整跑了2天1夜啊!”巫南玉回憶說,渴了喝點涼水,餓了吃點豆葉,啃點玉米桿,誰也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一心想著趕快跑到八路軍隊伍里。
從被抓壯丁進入國民黨部隊,巫南玉僅生活了半個月。
當八路軍最光榮 練本領成多面手
第3天凌晨,巫南玉和大家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終于來到位于黃河北的“西瓜小學”------第二野戰軍。
“八路軍與國民黨就是不一樣,真是人民的部隊。”剛到新的大家庭,巫南玉就被大家的溫暖所包圍,戰友們紛紛拿出自己的鞋和衣服給巫南玉穿,還為他端來熱菜湯,給他用熱水泡腳,像親人一般的照料。
巫南玉有1.8米的身高,兩眼炯炯有神,人很機靈。第二天,巫南玉就當上了連部的通訊員。每天給首長洗衣、疊被子,送信,腳步不停,深受大家的喜愛。
通訊員的業余時間多,巫南玉從不閑著。見缸里沒有水,巫南玉挑起水桶就去擔;做飯沒有柴草,巫南玉上山背來一大捆。挖野菜,洗衣服,巫南玉滿眼都是工作。別人問他累不累,他笑著說:“當兵就得能吃苦,只要中國能早日解放,再累也值得!”
巫南玉愛學習,平時在做好分內工作的同時,抽空就拜神槍手為師,苦練射擊本領。一次連長要試試讓他的槍發,沒想到,3發子彈,他打出了30環的優異成績。平時,巫南玉還跟著衛生員學習救護知識。衛生員逗他說:“小鬼,你想搶我的飯碗啊?”巫南玉笑著說:“別不知好歹,戰斗一旦打響,我還能幫上你的大忙哩!”
好學者,事者成。巫南玉練就了射擊、救護等技術本領,成了連隊的多面手。
舍生死浴血奮戰 屢勝利榮立戰功
在巫南玉家里,老伴王大勸一直珍藏著巫南玉鮮紅的兵役證和10多枚立功獎章。雖然有些退色,但老伴卻用巫南玉留下行軍時裝碗的布袋裹得嚴嚴實實。
“68年了,每當看見她,南玉就和我一起回憶他浴血奮戰的情景。珍藏她,也是一種精神寄托,更是對后代進行革命英雄主義教育的活教材,讓他們記住歷史,堅定永遠跟黨走的信心。”王大勸說。
是啊,所有的珍藏都是最難忘的歲月、最美好的回憶。
那是1947年深秋的一天傍晚,太陽還有一桿多高,駐扎在確山縣西南的國民黨部隊向我第二野戰軍發起攻勢。頓時,火光沖天,子彈在頭頂呼嘯。國民黨軍在飛機、坦克、大炮的掩護下,步步逼近。我第二野戰軍指戰員冒著敵人的炮火,火速向121高地集結,與敵人展開生與死的戰斗。
巫南玉是通信班長,連長命令巫南玉采取調虎離山計戰術,帶領全班48名戰士,拉開戰線,邊打邊跑,給敵人一個錯覺,為大部隊發起總攻準備爭取時間。僅1個多小時,敵人以為是我軍大部隊向南撤回。沒想到,在敵人追趕時,我軍大部隊從敵后打了起來,連續奮戰2個小時,就將3000多國民黨兵打垮了,消滅敵軍1000多人,繳械搶支800多桿。
“這場戰斗不算啥,參加遼沈、淮海、徐州三大戰役時才叫過癮呢。”巫南玉說起打仗,兩眼放光,一個勁地夸八路軍作戰勇猛。
1948年11月初,巫南玉跟隨劉鄧大軍,首戰參加了徐州大會戰。“為打敗國民黨軍,我與戰友們在戰壕里度過了48天艱苦而又緊張的日子。”巫南玉說,國民黨的飛機、大炮、坦克車多,咱們用的是小米加步槍。人家吃的是牛肉罐頭,咱們吃的是小米、野菜。有一天,國民黨的大炮、飛機齊上陣,把八路軍打的不敢抬頭。戰斗中,有被炸死的,又被炸殘的。飛機來回空襲,巫南玉來不及躲閃,突然,只聽“碰”的一聲巨響,炮彈落在離巫南玉不遠的戰壕上,炸起的土埋了巫南玉的下半身,戰友們連忙把他從土堆里扒出來。其中有2名戰友的手都扒流血了。起來后繼續戰斗。當時巫南玉和戰友們都有一種信心:戰死也不能讓敵人上來!
戰斗持續了幾天幾夜,子彈、糧食都用完了。國民黨的飛機從空中投下3種顏色的東西,投下紅色傘,包裹里面裝的是銀元,白色傘裝的是罐頭、大米、小米等吃的,投下綠色傘裝的是搶支和彈藥。八路軍人多,搶的多。國民黨兵搶的少,很快就沒有吃的了。于是,巫南玉就和戰友們用喇叭喊國軍:弟兄們,俺這有罐頭和大米,不想餓死的就來吧。國民黨兵聽到后,開始不敢過來。后來一撥一撥的,都過來了,凡是過來的,都不愿意走,愿意跟隨八路軍干革命。
徐州會戰取得勝利后,巫南玉又參加了淮海、遼沈戰役,通過浴血奮戰,奪取了一個又一個勝利。巫南玉也因作戰勇敢,榮立了2個三等功。
戰斗勝利后,巫南玉隨部隊來到安微的界首,第二天,大家在界首過了個歡慶勝利的陽歷年。
解甲歸田不停歇 革命人正是青春
“我沒有文化,大字不識一個,也快到結婚的年齡了。1954年,我光榮退伍返鄉,回到久別的家鄉。當年就與本村的王大勸結了婚。”巫南玉說。村支書看他是個參戰的退伍兵,讓他當生產隊隊長,一干就是30多年。
那時村民的生活缺吃少穿,帶領村民發展生產成為主要任務。穆屯村地勢低洼,種小麥連年受淹。巫南玉與村民商量,決心開挖渠道,把博山湖的水引過來,種植水稻,用稻秧喂牛,實現種植養殖一起抓。在巫南玉的帶領下,當年,全村新開溝渠20多條,種植水稻300多畝,畝產水稻500多斤,養殖耕牛30多頭。村民有了吃,種地用耕牛,還減輕了勞動強度,都說巫南玉為大家找到了生產的好方法。
巫南玉和愛人一生有7個子女。大集體時,由于孩子多,勞動力少,掙的工分少,每年都要吃糧打款一二百元,一年到頭吃不到一點肉。一些好心人對他說:“老巫啊,你是隊長,隊里倉庫有糧食,讓會計給你家拿點不就解決一家人吃飯的問題了?”巫南玉一聽,生氣地說:“我是隊長,我要是干貪污的事,大家還不把我的脊梁骨戳斷。”當隊長幾十年來,巫南玉以過硬的作風,忠實的人品,贏得村民們的信任和支持,隊長干到80多歲。
近年來,脫貧攻堅戰役打響后,巫南玉雖然沒有了官職,但他依然關心貧困群眾脫貧問題,想盡一切辦法幫助他們上致富項目。巫建華是村里的貧困戶,巫南玉找到他說:“建華啊,現在黨的政策好,你好胳膊好腿的,又會種菜技術,不如發展大棚蔬菜種植。”巫建華一聽,茅塞頓開。在巫南玉的指導和農商行的支持下,巫建華投資2萬元新建了2個塑料大棚,種植反季節蔬菜,每棚每年有3萬多元的收入,第二年就脫了貧。
巫南玉有個習慣,飯后經常到村里轉悠,問問這家有啥困難,聽聽那家有啥需求,把一個老兵的愛灑滿全村。
“別看他93歲高齡,要是那天在家閑著,渾身不舒服。”老伴王大勸說。“人活著就得多干點對國家和人民有利的事,不然就白活一生。”巫南玉說。
去年,人居環境集中整治行動開始后,大部分村民都能積極行動,但個別農戶不愿意扒掉危房。巫南玉拄著拐杖,大聲地訓斥說:“過去幾百萬國民黨都被共產黨給打敗了,現在幾間危房就不愿意扒掉,萬一倒了砸傷人咋辦?”在巫南玉的督促下,農戶的2間危房順利扒掉。緊接著,巫南玉先從自家庭院整起,帶動鄰居和其他村民整治環境。全村扒掉危房12間,改造戶廁100多戶。
如今的穆屯村,道路平坦,產業興旺,環境優美,社會和諧。看著現在的幸福生活,村民們都說:“咱村的變化離不開老兵的真情付出,但愿這個老兵,永遠青春不老!”
責任編輯:鄧丹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