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輝 守望美麗鄉愁 打造時代田園
從高校到鄉村 從建形到筑魂
趙輝 守望美麗鄉愁 打造時代田園
通訊員 溫培雅 朱施霖
趙輝和拙匠書院的學生一起探討傳統建筑的設計理念。通訊員 方曉燕 攝
地點:信陽市明港鎮新集村。
5月的新集村,山明水凈。“三院七坊”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在青山綠水中熠熠生輝。整個村莊以山水為底色,飽蘸水墨彩韻,勾勒出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
地點:驛城區蟻蜂鎮魯灣村。
初夏的魯灣村,遠處是山、近處是樹。整潔的農家小院綠樹成蔭、花開芬芳。現代化的太陽能路燈點亮夜晚,整潔美麗的文化廣場歌舞飛揚,一派新時代、新農村的田園新景。
不但建其形,還要彰其神、筑其魂。這些村莊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蘊含著黃淮學院鄉村規劃設計研究院執行院長趙輝和他帶領的師生團隊的匠心獨運。
建形筑魂 一個高校教師的產教融合之路
一個人的價值,不單單是看他一生中能做多少驚天動地的事情,更要看他在平凡的崗位上如何把自己分內的事情做實、做好。
5月3日下午,黃淮學院在綜合樓會議室舉行黃淮學院鄉村規劃設計研究院成立儀式,聘任趙輝擔任黃淮學院鄉村規劃設計研究院執行院長。鄉村規劃設計研究院的成立,標志著黃淮學院在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中掀開了新的歷史篇章,也標志著趙輝和他的拙匠書院步入了新的發展歷程。
4月,成立學校鄉村振興工作專班,組建黃淮學院鄉村規劃設計研究院,鼓勵趙輝和他的團隊以點帶面、形成合力,努力把研究院打造成為河南一流的鄉村振興規劃設計研究基地,打造一批鄉村振興示范鄉鎮、示范村,為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提供“黃淮方案”、打造“黃淮樣板”。
傳承村落文化,服務鄉村振興。多年來,趙輝既是守望者更是踐行者,從2006年到黃淮學院工作再到成立微建筑工作室,再到拙匠書院的發展壯大;從最初只帶了4個學生到如今發展成教師團隊12名、專業設計團隊12人、外聘導師4人的成熟團隊,趙輝走出了自己的創新之路。
讓村莊更美更活、讓歷史有據可考、讓時光見證變遷、讓鄉風更加文明,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著村落的特色田園美,這是趙輝對自己設計理念的堅持。平輿縣廟灣村、西平縣高廟村、泌陽縣施莊村、遂平縣紅石崖村以及河南省鞏義市樓子溝村、信陽市平橋區熊莊村等呈現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美麗畫卷,這些都出自趙輝和他團隊的手筆。在建設過程中,趙輝積極利用現代科技和現代設施,讓村莊室內外空間相互滲透,充分融合,引導學生重塑特色,留住鄉愁。在對拙匠書院的設計改造中,他放大了豫中南建筑線條特征,達到留住鄉愁效果,同時運用現代材料塑造第七空間,留住思鄉人。
“建筑形式應傳承當地文化特色,但傳承不是仿古,要創新,融入現代審美需要。”他這樣要求自己的團隊。在做好田園美景規劃的同時,趙輝注重塑造鄉風文明,發掘地方產業特色,推動鄉村產業發展,服務鄉村振興全局。由于工作成績突出,2019年,趙輝被信陽市明港鎮政府授予新集村“榮譽村主任”稱號。蝶變后的新集村也先后榮獲“國家級美麗宜居鄉村和國家級環境整治示范村”等4項國家級稱號。
心懷家國 十二個時辰里的拙匠書院
晨曦微露、黎明即起,晨誦一段中英文的精彩詞句,練習一段行云流水的八段錦——黃淮學院拙匠書院學子的清晨序幕是這樣打開的。
拙匠書院作為黃淮學院產教融合的實踐教學平臺,學生秉承“樹百年計劃、秉愚公精神、當拙匠人”的精神,傳承“建立自我、追求無我、無我而利他利天下”的書院校訓,通過修專業、修博聞、修溝通力、修領導力和修道德,心懷家國天下、厚植愛國情懷,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書院采用“師徒制”教學模式,與知名科研院所和企事業單位開展深度合作,并經常邀請知名專家為學生授課,培養高水平應用型人才。趙輝結合實踐開展的《美麗鄉村社會實踐》課因為從書本走到了現場,成為活起來的課堂,被評為省級一流課程。
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2012年春天,趙輝帶領微建筑工作室的老師發起了“微建筑獎學金”,獎勵在專業方面貢獻突出的學生。累計投入200多萬元,為學生頒發獎學金和購買學習用品。他培養的300多名優秀畢業生中,先后有200多名學生獲得過“微建筑獎學金”。
在拙匠精神的激勵下,趙輝先后帶領師生團隊完成榮獲AAA級文化旅游景區的新蔡水韻天街項目,獲省級優秀勘察設計二等獎的黃淮學院藝術樓。他還主持完成了黃淮學院綜合樓、大學生創新創業園,隨州神農國際學校、山東汶上國際學校、安徽固鎮漢興學校等項目的規劃設計工作。
見微知“筑” 一個建筑夢工廠的誕生
“大道至簡,大巧若拙。”把握傳統文化的精髓,塑造有“中國內涵”的設計作品,這是趙輝的設計夢想,而拙匠書院就是這樣一個夢工廠。通過開展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教育扶貧等活動,進行鄉村治理模式的創新及振興實踐,讓夢想的陽光照進現實的建筑中。
2006年6月,這在趙輝地從教歷史上是個轉折點。他與苗海強、方曉燕、郭瑩瑩、張曉峰、潘利杰等青年教師帶著幾名學生正式成立了微建筑工作室。方曉燕老師回憶說:“當時大家對產教融合還沒有清晰的概念,只是覺得這樣的教學方式對于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是個好事兒。可以讓建筑設計專業相關教材上的案例活起來,讓學生能親身體驗。”趙輝和他的團隊到相關單位去實踐鍛煉,獲取了很多真實的項目素材,他們把這些項目素材整理、消化后,拿到課堂上講給學生,學生們對這些課本外的鮮活案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隨著2012年6月黃淮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園的投入使用,趙輝和他的團隊有了自己正式的實踐教學場所。時間向前,黃淮向上,奮斗者的腳步永遠不會停歇,趙輝的目標也從未改變:培育德才兼備的建筑設計人才,做中國的建筑,做對建筑設計有貢獻的現代建筑,用細致入微的設計作品服務社會。
展望未來,趙輝充滿信心:“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鄉村振興、規劃先行的理念,深入總結明港鎮新集村等成功規劃設計經驗,加強校地合作,整合學校各方面人才資源和學科專業資源,不斷推進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協同規劃設計,提升學校全面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為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蓄勢賦能,貢獻更大黃淮力量。”
責任編輯:張遠征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