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博物館日‖話說駐馬店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駐馬店網訊(記者 王曉晶 通訊員 張芳 文/圖)如果說,有什么可以記錄時光,那么,一定是博物館。無論以前人們曾有過多么輝煌的文明,都無一例外地將被歷史的煙塵所湮沒,人類在不斷地創造著文明,文明卻無法永生——這是永恒的法則。但是,我們仍然可以通過某個途徑去尋找這些文明的蹤跡,這個途徑就是博物館。
2022年5月18日是第46個國際博物館日,這一天世界各地博物館都將舉辦各種宣傳紀念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館,更好地發揮博物館的社會功能。那么你知道這一國際性的節日是怎么來的嗎?
國際博物館日的由來
博物館起源于珍品的收藏,博物館的出現早在公元前5世紀。在希臘的特爾費·奧林帕斯神殿里,有一座收藏各種雕塑和戰利品的寶庫,這個寶庫一直被視為最早的博物館。在其后相當長的時間里,博物館只是供皇室或少數富人觀賞奇珍異物的收藏室。到18世紀末,西歐一些國家博物館相繼建立,并向公眾開放,博物館的功能才有了新的發展,人們對博物館的認識也發生了變化。
196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一項建議,要讓所有人都能親近博物館。國際博物館日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
1977年,國際博物館協會為促吸引大眾,宣布1977年5月18日為第一個國際博物館日,自1992年起,國際博協開始為每年的國際博物館日設定主題。
中國國際博物館日
中國近代博物館的創建始自19世紀下半葉,1905年張謇籌建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第一個公共博物館。1925年中國最大的皇宮紫禁城改為故宮博物院。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國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國第一座也是當時唯一一座仿照歐美第一流博物館建館的現代綜合性大型博物館。
中國于1982年成立中國博物館學會,1983年正式加入國際博物館協會,并成立了國際博物館協會中國國家委員會。每年5月18日在全國各省市區舉辦形式多樣的紀念活動。
2022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
2022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博物館的力量(The Power of Museums),國際博協旨在強調博物館擁有影響人類世界的巨大潛力和強大能力,呼吁各界共同建設更美好的未來。
在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我們邀請你與全世界成千上萬的博物館一起,釋放博物館的力量!
駐馬店市博物館精品文物賞析
清順治漆器三十六壽屏
屏風制作于清初順治1661年,一套三組,每組12扇,共36扇,屏風每扇高2.83米,通寬0.47米,每組寬5.64米,加上每扇鉸鏈的空隙在5.7米以上。屏風正面分別為黃景昉、洪承疇撰寫的榮壽序文。四周以相連的回紋飾與上下左右烘托中心的奇花異草分開。背面分別是款彩畫《西園雅集圖》和《蘭亭修禊圖》。三組大壽屏氣勢磅礴,刻工細膩,情節生動,布局合理,可謂屏風中的皇皇巨制。
珍珠釉浮雕牧羊圖瓶
清代 直口微侈,短頸,鼓腹;通體以綠色為底,口內飾有紅色聯珠紋,外部飾紅綠相間聯珠紋。瓶體浮雕有一人兩羊和一棵松樹,主人頭披紅巾,身著黃衣,眉目清秀,長須飄逸。羊呈跪臥狀,松樹枝干粗疏。瓶整體有凸面立體感,色釉鮮明,集工藝、文化、藝術為一體,是一件難得的珍品。
青花云紋瓷瓶
元代 小口,圓唇,短細頸,豐肩,長圓腹,下腹內收,平底。通體滿飾青花紋飾,腹部以龍紋作為主題,襯以祥云紋作地;弦紋、祥云紋、蕉葉紋、回紋等輔助紋飾帶上下呼應,使瓶體構圖和諧平衡,富有韻律。此器造型古樸典雅,制作嚴謹考究,胎質堅致,青花發色淡雅,穩定性極好,寓意吉祥。
三彩武俑
明代 武俑頭戴護耳戰盔,額頭飽滿,二目圓睜,雙眉濃重,張口大鼻,面相異常兇猛。身穿明光甲,胸前左右各有一半圓護胸,肩覆披膊作龍首狀,內套窄袖衫。雙手握拳插腰,足蹬長靴坐立,足下踏一臺式方形底座。外施綠、黃、白三色釉,色澤鮮亮,釉色對比強烈。運用明快洗練的寫實手法,捕捉住人物瞬間神態變化,尤其是面部表情,生動、逼真,將其內心世界細膩傳神地體現在三彩藝術中,再現了明代武士雄壯威武的精神風貌。
三彩騎龍童子
明代 動作嫻熟自如的童子騎在身姿矯健、張牙舞爪的神龍之上,騰云駕霧,凌空飛翔。底部為長方形扁座,釉色以紫、藍、褐三色為主。三彩是一種低溫釉陶,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屬氧化物,經過焙燒便形成多種色彩。三彩器因色彩流暢協調,富含堂皇貴麗的藝術魅力,是具有中國獨特風格的傳統工藝精品。
責任編輯:王曉晶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