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回眸
洛陽市孟津區小浪底大壩庫區山水交融、美景如畫(4月29日攝)。近年來,該區持續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大力實施黃河沿岸荒山植樹造林和黃河濕地生態修復,呈現出水藍、山青、鳥翔的生態美景。鄭占波 馬紹磊 攝
初夏時節的黃河鄭州段,天高水闊,林草豐茂,空中飛鳥翔集,動靜之中演繹著生態之美。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發出“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偉大號召。地處黃河“豆腐腰”部位的河南,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按照黃河流域中游“治山”、下游“治灘”、受水區“織網”的思路,河南統籌大河大山大平原保護治理,出臺一系列創新性政策措施,加速推進一批重大工程項目,因地制宜推進流域生態建設,積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力爭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走在前列。
聚焦生態河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以劉莊國控斷面(豫魯兩省跨省界水質監測斷面)水質為標準,如果水質在Ⅲ類基礎上每改善一個類別,山東將給河南6000萬元補償;如果水質在Ⅲ類基礎上惡化一個類別,河南將給山東6000萬元補償。”去年4月,一份特別的黃河流域(豫魯段)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開啟了我國省際間黃河流域生態治理共擔共享的新篇章。
上月底,“對賭”協議期滿一年。良好的黃河水質,讓河南獲得了山東的生態補償金1.26億元。
“一年間,劉莊國控斷面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以上,化學需氧量、氨氮等關鍵污染物指數也持續下降。”5月15日,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負責人說。
水質改善的背后,凝聚著利刃向內的魄力。對重點河流實施“一河一策”整治,持續推進入河排污口、黑臭水體、工業廢水、城鄉污水等綜合治理。全省共實施422個綜合整治項目,治理黑臭水體排污口136個、農村黑臭水體41處,劃定298個鄉鎮級水源保護區。
黃河治理問題“表象在黃河,根子在流域”。去年,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編制了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制定了黃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發布了25個重點涉水行業減排措施技術指南,并在流域內率先完成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企業超低排放改造。
2021年我省黃河流域交出一份亮眼成績單。大氣PM10、PM2.5平均濃度同比分別下降7.9%、14.8%,流域內35個國考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占比88.2%,土壤環境質量保持穩定。
黃河治理,久久為功。只有不斷提升流域內生態保護治理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才能使水清岸綠成為常態。近年來,我省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清除“四亂”陳年積弊,高效推進“百千萬”黃河生態保護治理試點工程,以“四水同治”協同推進黃河流域治理。
好生態成為珍稀鳥類的家園。在黃河流域孟津段,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鸛、“鳥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在此愜意生活;新鄉、開封等地黃河灘區,前來越冬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大鴇數量穩定在350多只;天鵝之城三門峽,大天鵝數量從10年前的幾百只增至13600多只……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正徐徐展開。
守護母親河
保障黃河長久安瀾
5月9日,在黃河河南段三官廟控導工程上,一場緊張有序的防汛演練正在開展。原陽黃河河務局的搶險隊員們高喊號子,熟練地拋投柳石枕、制作鉛絲籠……這一幕讓人不禁回想起去年秋汛中黃河的波濤洶涌。
去年8月下旬后,受強降雨影響,黃河干流及多條支流接連漲水,洪水歷時47天,場次之多、量級之大、歷時之長歷史罕見。
“45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大流量持續了20多天,黑崗口下延控導工程出險最多,達194次,最多時一天搶險10多次。”開封第一河務局局長潘佳良說,河務部門、地方政府協同作戰,最終沒有一處小險釀成大險。
萬里黃河,險在河南。面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秋汛,黃委科學精細調度干支流水庫攔洪削峰錯峰,花園口斷面流量得以長時間控制在4800立方米每秒,大大降低了下游河道漫灘的風險。
全省各級政府部門統籌整合水利、河務部門技術人員與群防隊員,24小時不間斷巡堤查險,對險情抓早抓小,把隱患消除于萌芽,實現了灘區不漫灘、工程不跑壩、人員不死亡的目標,在711公里黃河大堤上筑起了一道銅墻鐵壁。
黃河復雜難治,癥結在于水少沙多。巨量的泥沙來自黃土高原,脆弱的生態環境、嚴重的水土流失,成為黃河泥沙為患的重要原因。
近年來,黃河河南段通過實施小浪底調水調沙、河道和灘區綜合提升治理工程等一系列舉措,有效減緩了黃河泥沙淤積,逐漸構筑起穩固防線,牢牢守護了母親河的安瀾無虞。
打造數字河
把黃河裝進“計算機”
去年10月,黃河實驗室揭牌成立。作為我省首批省實驗室之一,黃河實驗室是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又一重要抓手。
“初步建成數字孿生黃河,為黃河保護治理裝上‘最強大腦’,是黃河實驗室的‘招牌’動作。”參與黃河實驗室籌建工作的黃委國際合作與科技局科技管理處副處長席會華說。
數字孿生黃河指的是對現實中的黃河流域全要素和保護治理活動全過程進行數字映射、智能模擬、前瞻預演,與現實中的黃河流域同步仿真運行、虛實交互、迭代優化,以實現對現實流域的實時監控、優化調度。
“好比一對同卵‘雙胞胎’,數字孿生黃河是真實黃河的虛擬對照體,是‘裝’在計算機里的黃河,它們同步迭代、孿生模擬。”黃河實驗室專家、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信息中心主任夏潤亮說,這個“孿生兄弟”能夠提前預判真實黃河的“一舉一動”,為黃河的“預報、預警、預演、預案”提供智力支持。
當前,黃河實驗室正積極探索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形成數字孿生流域基礎研究、應用研發、產業化為一體的全鏈條科技創新組織模式,產出標志性研究成果,帶動我省科技整體發展和創新。
就在前不久,作為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數字孿生水利項目,“數字孿生小浪底”建設全面展開。該項目計劃在今年汛期前完成小浪底工程大壩、泄洪建筑物相關數據的采集,集成相關的水情調度及工程安全監測數據,投運小浪底智慧集控中心和小浪底數據中心,初步滿足防汛調度會商及大壩安全會商需求。
建設幸福河
百姓獲得感不斷提升
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深入推進,生態環境發生巨變,綠色發展深入人心,兩岸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高。
——有序實施沿黃生態廊道建設示范工程。統籌推進綠化、彩化、美化,對黃河進行生態保護修復治理。目前,沿黃生態廊道干流右岸已基本貫通,左岸已貫通489公里。沿黃生態廊道突出黃河特色風貌,推進水、灘、林、文化、城市融合發展,成為集生態廊道、森林步道、快速通道于一體的生態黃河出彩亮點。
——加快推進黃河濕地公園群建設。以鄭州黃河濕地公園為試點,著力打造濕地公園群,逐步恢復黃河濕地生態,保護生物多樣性。規劃新建52個濕地公園,逐步形成“一縣一濕地”的生態保護格局。
——實施黃河灘區綜合治理。即將出臺的《河南省黃河灘區國土空間綜合治理規劃》,因地制宜布局灘區國土空間,科學有序實施綜合治理,為灘區實現生態良好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同時,選取鄭州、開封、新鄉等區域開展耕地高效利用試點,引導實施適度規模化經營,推動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如今,蘭考縣黃河灘區已種植3萬畝優質苜蓿,封丘縣40萬畝灘區耕地已基本完成居民搬遷、土地整理等工作,新鄉市平原新區生態觀光農業試點、中牟縣和開封市祥符區菊花種植試點都在有序推進。
一條水沙協調的“安瀾河”、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河”、創造美好生活的“幸福河”正在繪就……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正以新的姿容造福中原兒女。記者 劉曉陽 趙一帆 李運海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