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衛星20年:萬里海疆迎天眼 組網觀測探藍海
中新網北京5月15日電 (馬帥莎 張國航 毛凌野)大力發展、廣泛應用海洋衛星,是推動海洋強國建設不可或缺的技術手段。從2002年5月15日中國首顆海洋衛星——海洋一號A衛星發射至今,已經過去20年。
萬里海疆迎“天眼”
使用衛星對海洋進行遙感觀測、獲取各類數據、開拓應用空間,具有獨特優勢。自1978年美國發射第一顆海洋衛星開始,日本、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家,都相繼發射了海洋衛星。中國有著綿延幾萬里的海疆,急切呼喚一個能從太空遙視海洋的“科學管家”。
2002年5月15日,海洋一號衛星發射升空,實現中國海洋衛星“零”的突破;5月29日,衛星接通地面,傳來第一軌遙感圖像數據,圖像清晰,海洋特征明顯。中國廣袤的“藍色國土”從此有了“天眼”。
海洋衛星家族“添丁”
2007年4月11日,中國第二顆海洋水色衛星——海洋一號B星成功發射,其實際在軌壽命達到9年10個月,也因此成為中國小衛星領域有名的“壽星”。
2011年8月16日,中國迎來首顆海洋動力環境探測衛星——海洋二號衛星的成功發射。它與在軌運行的海洋一號衛星相互配合,進一步完善了中國海洋立體監測體系。
2018年9月7日,海洋一號C星升空,拉開了中國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海洋業務衛星的序幕。2020年6月11日,海洋一號D星發射升空,與海洋一號C星組成中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實現雙星上、下午組網觀測,大幅提高對海洋水色、海岸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有效觀測能力。
中國海洋衛星進入組網觀測時代
海洋二號B星、C星、D星先后于2018年、2020年、2021年成功發射,并在軌組網建成中國首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三星組網運行后,僅需6小時,全球海洋監測覆蓋能力達80%以上,海洋監測的效率和精度大幅提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高效服務于中國海洋防災減災、海上交通、發展海洋經濟等工作。
除海洋一號、海洋二號系列衛星外,中國還發射了高分三號系列衛星,中國海洋衛星已進入組網觀測時代,形成對全球海域連續高頻次觀測覆蓋能力。
中法海洋衛星強化國際合作
中法海洋衛星是中法兩國合作研制的首顆衛星。2018年10月29日,該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中法海洋衛星是中國航天歷史上第一次同先進宇航國家開展系統級、全流程的合作。衛星平臺由中方提供,兩臺有效載荷由中法兩國共同承擔。其中,中方負責研制海風觀測載荷,法方負責研制海浪觀測載荷,借助兩臺先進載荷,衛星首次實現全球風浪同步觀測。此外,衛星的運載發射和測控工作由中方承擔,中法雙方均建有數據接收地面站。(完)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