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人世間”故事丨守志節儉家風傳(張春煥)
爺爺兄弟三人,大爺爺曾任空十軍參謀長,三爺爺曾是隊長。曾祖父是農民,曾祖母出身于書香門第,經常教導孩子“人窮志不短”,做人要清貧守志、勤勞節儉。
大爺爺1937年參加革命,黨組織看他覺悟很高,決定送他去延安深造。由于黨內經費緊張,路上要自己準備干糧,曾祖父知道家里已經沒有一粒糧食了,便步行幾十公里去借糧食,腳底都磨出了血泡。當他背著糧食到家時已經半夜了,大爺爺看到曾祖父血肉模糊的雙腳和鞋底粘在一起,忍不住抱著父親淚流滿面。曾祖父叮囑大爺爺:“兒啊!再苦再難都要扛得住,要有志氣,有骨氣,好好干,解放窮苦人民。”大爺爺眼含熱淚告別家人,帶著干糧奔赴延安。大爺爺牢記家人的囑托,不辜負黨組織的培養,于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我們這個大家庭中的第一位黨員。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屢立戰功,曾榮獲國家獨立自由勛章、解放勛章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勛榮譽章。
大爺爺榮獲的勛章(右下角圖片上:前排左一是我的大爺爺,左二是董存瑞的父親) 作者供圖
大爺爺一直牢記著“清貧守志、勤儉節約”的家風,一頂帽子戴了十來年也不舍得買新的。后輩們也耳濡目染,在工作中廉潔奉公,恪盡職守。我爸是一位老黨員,他當過基層村干部,任職期間,經常走村訪戶,一心一意為老百姓辦實事。過年時,老百姓沒錢買春聯,爸爸就去街上買了毛筆和紅紙,挨家挨戶免費給父老鄉親們寫春聯。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時,原來屬于村集體的牲口(牛、馬、驢等)實行“抓鬮”分配到各家各戶,爸爸和另一位村干部負責此事。那時,好牲口可以讓一個家庭在經濟上站穩腳跟,另一名村干部找我爸商量,想通過把兩個號碼留下來、不參與“抓鬮”的方法,一家留一頭村里最好的牲口。耿直的爸爸死活不同意這種做法,他堅定地說:“就算這個官不當了,也不能損害老百姓的利益。”從此爸爸就有了一個“死心眼”的綽號。
每每談起這件事,爸爸就對我們說,要時刻把長輩的叮囑記心間,家里再窮也不能丟了做人的志氣和骨氣。
大爺爺的帽子 作者供圖
后來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了,從最早吃窩窩頭、雜糧面,到后來吃白面饅頭,心想不用再那么省吃儉用了吧!可是爸媽卻一直告誡我們“窮時守志、富時節儉”。
參加工作后,每次發工資時,就想著給爸媽買點好吃的,買幾件新衣服,但是每次都會被爸媽“教訓一番”。爸爸經常說:“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別胡亂花錢。”長輩們一直保持的這種好習慣,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和我的孩子。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雖然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我們依然不能丟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會時刻謹記長輩教誨,同時教育我的孩子,勤儉持家、清白做人,把“守志節儉”的家風一直傳承下去!
(作者單位:平輿縣縣直幼兒園)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