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遺跡成“告白墻”,別把文物逼回“遠遠圍觀”
摘要:西漢時期的彩繪漆箱復原品上有著明顯觸摸后留下的指紋印,但旁邊明確擺放著禁止用手觸摸的標識。最氣憤的是,由于土質不穩定暫未放進展柜的千年地裂噴砂遺跡,竟成為游客“告白墻”,被刻畫上了愛心。據該館講解員介紹,這種破壞也是不可逆的。
5月10日,微信公眾號“貞觀”發文稱開館僅10多天的陜西考古博物館,有多處展陳裝置被游客破壞。展廳內陳列著的一些立方體土塊,存在明顯的缺角、開裂以及人為劃痕;西漢時期的彩繪漆箱復原品上有著明顯觸摸后留下的指紋印,但旁邊明確擺放著禁止用手觸摸的標識。
多處展覽設施,有的被破壞,有的則直接消失不見。最氣憤的是,由于土質不穩定暫未放進展柜的千年地裂噴砂遺跡,竟成為游客“告白墻”,被刻畫上了愛心。據該館講解員介紹,這種破壞也是不可逆的。
本來文物不再停留在展柜和警戒線里,能夠貼近觀眾,是博物館試圖邁出的一小步。游客與文物能夠近距離接觸和互動,背后暗含了博物館賦予人們的信任,也是對人們了解、接觸考古成果權利的充分尊重。
但部分游客如此素質,對文物和博物館的努力來說是不值得的。如此隨意觸摸破壞文物,甚至當作“告白墻”,看完令人血壓升高,很難見到這些游客對考古成果的尊重。
雖然現在文明觀展已經成為大多數人的意識,但景區“到此一游”、文物“到此一游”的不文明現象,仍然時有發生。這固然再一次提醒了,博物館方需要加強互動展品的安全和合理性。可是這最后的結果,又是把文物展出逼回“遠遠圍觀”的狀態。這是多方的損失,對于觀眾是損失,對于文物也是損失。
多少次呼吁過,在文物上刻畫愛心并不浪漫,而是低俗。能夠出手觸摸甚至破壞文物的人,既缺乏對文物保護的基本認識,也難見其對文物的熱愛,純粹就是進博物館看個熱鬧。
然而游覽行為不止是休閑娛樂而已,不應該隨心所欲,先行的應該是規則意識。尤其在接觸文物的過程中,應該做到慎之又慎,不能半點馬虎。畢竟,文物是傳統文化的載體,“彩云易散琉璃脆”,它們需要得到悉心的呵護。
陜西考古博物館這次設置的很多互動展覽設施,對于公眾理解考古、走近文物,是非常有意義且必要的。有些展品沒有外設嚴密的保護裝置,比如千年地裂噴砂遺跡和一些立方體土塊,應該是為了方便游客觀察或出于文物本身屬性的限制。
博物館尊重公眾了解、接觸和利用考古成果的權利,公眾也應該尊重考古成果,這之間需要雙向奔赴。
每一個文明的展覽環境,都是博物館與公眾共建的。也可以說,在一棟博物館里,就能“看遍”人類文明——展區之內,展覽的是過往人類的文明,展區之外,體現的則是當下人們的文明。文明觀展,怎么強調都不為過。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