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大學“退出”國際大學排名,該怎么看待?
摘要:從高等教育評價角度看,大學排行榜是對大學的社會評價,但這種評價不會因大學“退出”就不存在,大家要理性看待排行榜。在建設一流大學過程中,大學要辦出自己的特色,首先必須有辦學自主權,確定自身清晰的辦學定位,始終把人才培養作為大學第一要務,不能急功近利、舍本逐末。
近日,網傳“中國人民大學退出國際大學排名”引發關注。央廣網記者就網傳信息進行求證,從多個權威信源和知情人處得到證實。多位知情人表示,對于“中國人民大學退出國際大學排名”一事,校方領導層已形成共識并做出決定。該決定符合我國教育發展方向,也將成為趨勢。
此前,南京大學、蘭州大學也做出類似表態,南京大學校方明確,在《南京大學“十四五”規劃》和《南京大學“雙一流”建設高校整體建設方案》編制中,學校發展和學科建設均不再使用國際排名作為重要建設目標。
多所大學“退出”國際大學排名,該怎么看待?未來世界大學排行榜中,還有這些高校嗎?我國高校該怎么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這些問題有進一步討論、厘清的必要。
嚴格說來,這幾所大學并沒有真正“退出”國際大學排名,只是轉變以前“唯排名”的排行榜崇拜。中國人民大學不再向排行機構提供數據,南京大學不再把排名作為學科建設指標。高校對排行榜的態度轉變,是值得肯定的。大學本不應該按排行榜指標辦學,成為“排行榜中的大學”。
有部分輿論把“退出”國際大學排行榜,解讀為大學不再受排行榜以及一流大學“洋指標”“綁架”。這其實是誤讀。幾乎所有國際大學排行榜,都是由社會機構,按自己設定的排行指標、權重,對大學打分排名。這些排行指標,是所有大學都有的共性指標。
這些共性指標無外乎反映學校辦學條件、規模與學術研究,而大學的傳統、文化、精神則很難納入排名體系。首個綜合性的全球大學排名——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是由我國機構制作發布的。2003年,該排名由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前身為高等教育研究所)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首次發布,主要采用學術性指標。
這樣的排名對于大學辦學、學生選擇大學以及合作者選擇大學機構,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絕對不能把排行榜的指標作為大學辦學的指標。圍繞排行榜辦學,會出現重視顯性數據、追求辦學規模、重視學術研究、輕視教育教學的功利化辦學問題。
近年來,我國大學在各世界大學排行榜上比較“亮眼”,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在QS世界大學排名,已經躋身世界前20,分別排名全球第17和第18。但是,這是重視論文發表帶來的排名提升,并不意味著已經建成世界公認的一流大學。大學必須培養一流人才,并做出有世界影響力的科研成果。
過于看重大學排行榜排名,一味把排名提升作為辦學政績,并不可取。國際上的名校并不怎么在乎排行榜,它們更重視本校的定位與特色。從高等教育評價角度看,大學排行榜是對大學的社會評價,但這種評價不會因大學“退出”就不存在,大家要理性看待排行榜。大學不盲目追求排行榜上的名次,也有利于引導社會公眾理性看待排行榜,促進排行榜做出更為專業的排名評價,獲得市場認可。
我國大學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應融入國際高等教育競爭,加強國際合作交流,以此提高人才培養與學術研究質量。在建設一流大學過程中,大學要辦出自己的特色,首先必須有辦學自主權,確定自身清晰的辦學定位,始終把人才培養作為大學第一要務,不能急功近利、舍本逐末。其次,要提高大學的現代治理能力,建立現代大學制度,推進教育家辦學。當前,不少高校對教師及科研人員的評價,還存在數量評價的問題。所謂數量評價,就是“唯排名”“唯論文”論。實行這種評價的根源是行政管理與行政評價,而不是專業評價。要讓所有教師認真投入教育教學與學術研究,必須推進專業評價。只有在這樣的辦學環境中,大學才會腳踏實地地提升辦學水平,建成為有特色的一流大學。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