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低齡化,又一場販賣焦慮的生意?
摘要:中外許多研究顯示,所有種類錯頜畸形的最佳矯治期均在8歲之后,有的人在8歲后矯治效果更好,有的人4歲矯治和8歲矯治效果相同,但出于對幼兒的人道關懷,并不倡導過早矯治。在這樣的心理攻勢之下,家長們紛紛為低齡孩子正畸掏錢也就不奇怪了。
2021年3月3日,陜西西安市,在空軍軍醫大學口腔醫院,口腔預防科醫生為兒童患者做口腔診療。圖/新華網
近幾年,在青少年和成人整牙熱潮中,一些商家將眼光投向低齡兒童口腔市場。在一線城市及東部沿海地區,兒童口腔連鎖診所已經隨處可見。據媒體報道,在這類兒童口腔診所中,低齡矯治已經蔚然成風,甚至建議一歲半的兒童佩戴牙套,在他們的營銷話術中,牙頜畸形越早治療,花費的時間和金錢成本越低,“基本不復發”。
一歲半的幼兒就開始佩戴牙套,三歲孩子每天戴牙套12小時……這些案例僅僅聽著就讓人不適。年幼的孩子不會表達,無法說出自己的感受,但口腔矯治帶來的難受卻一點都不會少,甚至還會因為幼兒的不懂配合、不會排解而顯得更加痛苦。真有必要讓這么小的孩子去受這份苦嗎?
事實上,在權威專家看來,“早發現早治療”的概念在兒童領域是錯誤的。中外許多研究顯示,所有種類錯頜畸形的最佳矯治期均在8歲之后,有的人在8歲后矯治效果更好,有的人4歲矯治和8歲矯治效果相同,但出于對幼兒的人道關懷,并不倡導過早矯治。
沒有哪個家長愿意自己的孩子遭受痛苦,但當商家打著“為孩子好”的幌子進行營銷時,內心的堡壘就很容易被攻破了。顏值焦慮之下,家長們普遍愿意為孩子的外貌花錢。而另一方面,一些診所則反復宣傳“越小治療效果越好”“等長大了再處理,問題越大,小朋友越受罪”,人為制造治療的緊迫感,仿佛家長不治療就是耽誤了孩子。甚至還有兒科診所編造出一些子虛烏有的口腔問題,勸說家長治療。在這樣的心理攻勢之下,家長們紛紛為低齡孩子正畸掏錢也就不奇怪了。
類似的套路并不少見。都說孩子的錢最好掙,通過販賣焦慮來掙孩子的錢,更是成為某些商家牟利的“捷徑”。不久前,媒體就曾報道過嬰兒頭型矯正“頭盔”。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完美”的頭型,家長需花上數萬元,讓嬰兒每天佩戴這種頭盔23小時,并且商家還不保障效果。而實際上,醫生只有在頭型嚴重不對稱的情況下才會建議使用頭盔矯正。
“再不矯正就晚了!”“3歲前一定要做這件事!”“不治療害了孩子一輩子!”類似的話術在不同場合頻頻出現,表達的內容各有不同,但核心邏輯卻出奇的一致:通過夸大甚至虛假宣傳,來制造焦慮,營造緊迫氛圍,讓消費者在慌亂中聽信宣傳,乖乖掏錢。因為家長對孩子的重視,這種焦慮營銷在兒童、嬰幼兒市場往往特別容易“奏效”。
既然如此,家長們就更應該冷靜下來,了解并識破套路,而不能一涉及孩子就亂了陣腳。孩子的身體健康有任何問題,應該去正規醫院診療,千萬不要聽信一些小診所的忽悠。讓醫學問題歸醫學,讓商業營銷褪去“畫皮”,別讓自己對孩子的愛,被某些不良商家所利用。
此外,相關部門也應加強對醫療機構的監管。畢竟,家長不是專業人士,很多情況下只能遵從醫生的判斷。口腔畸形矯正屬于醫療行為,應該遵循醫療標準和規范。而那些大力鼓吹幼兒正畸的口腔診所、兒科診所,是單純從醫學角度作出判斷,還是摻雜了利益因素,應該弄清楚。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