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山孤山沖:百年皮柳映初心 會師新橋譜新篇
摘要:同時,將豫南工委改為河南工委,將豫南游擊兵團改為河南挺進兵團,黃霖任兵團司令員。1945年1月17日,王震、王首道率領八路軍南下支隊抵達孤山沖,與新四軍河南挺進兵團勝利會師。
記者 許偉
一棵皮柳,樹干表面溝壑縱橫,布滿苔蘚,傲然挺立在村口沙河旁120余年,見證紅色孤山沖百年滄桑巨變;一座“會師橋”,修葺一新,橫跨沙河,連接歷史與未來,目睹著77年前八路軍與新四軍兩支隊伍的那場勝利會師,如今正譜寫紅色故地的時代新篇。
會師橋。
4月28日,春雨迷蒙,地處伏牛山和桐柏山交匯處的河南省確山縣孤山沖革命舊址群鑲嵌在一片群山蒼翠、萬木蔥蘢之中,分外醒目。“孤山沖革命舊址群主要包括河南工委、新四軍河南挺進兵團司令部、豫鄂邊區第四地委、行署、軍分區各個機關等,目前已修復了豫南第四地委、行署和大禮堂、衛生部等革命舊址,新建了勝利會師雕塑、會師亭、瞭望塔等景點,有效保護了革命紀念地和革命文物,與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形成了“兩點一線”的紅色旅游格局。”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館長魯金亮介紹。
細雨中,一位70多歲的老人執傘而立,老人名叫周春明,家住劉樓村河西組附近,是一名共產黨員、退休教師。1982年,確山縣民政局抽調人員進行“中原突圍”史料的整理,周春明參與其中。在整理資料的過程中,他被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艱苦斗爭、不懼犧牲的事跡所感動,下定決心要整理出孤山沖當地完整的革命斗爭史。這些年來,憑著自己對這片紅色土地的眷戀和一腔深情,周春明保持初心,農閑空隙就四處收集,先后寫下了298頁的珍貴史料,并寫出了《三軍大會師》《中原沃土樹豐碑》兩部書稿,現已被當地紀念館收藏研究。他為各地前來參觀的游客義務講解孤山沖紅色革命歷史,傾盡全力傳播紅色文化。記者一行懷著崇敬的心情,聆聽那段血與火交織的革命故事,感受當地人們眼下的美好生活。
“根據當時的抗戰形勢,八路軍第一二○師第三五九旅組成南下支隊,在司令員王震、政治委員王首道的率領下從延安出發,經山西,渡黃河,越隴海路進入豫西。為迎接八路軍南下支隊,新四軍第五師河南挺進兵團派第四團于1945年1月13日與進至泌陽薛莊一線的南下支隊取得聯系。1945年1月17日,王震、王首道率部到孤山沖,與河南工委、新四軍第五師河南兵團司令部會師,部隊稍作休整后,于19日夜過平漢鐵路,隨后跨越淮河,至湖北大悟與新四軍第五師主力會合。”周春明說,“這便是這座‘會師橋’的來歷。”
確山縣孤山沖革命舊址。
“孤山沖,山重重,沖里來了個彭雪楓,窮人窮,骨頭硬,要跟雪楓鬧革命”,一首民歌唱出了孤山沖的革命歷史地位。1927年春,確山縣孤山沖人民在竹溝地區共產黨員李畔林、趙子樂的帶領下,參加了確山縣農 民 起義 。1932年4月,周駿鳴等共產黨員從江西中央蘇區回到家鄉確山,擔任確山縣委書記,在孤山沖發展游擊隊伍,重建農民協會。后來隊伍發展到1200多人,被改編為新四軍豫南獨立團,后來又成為新四軍第四支隊第八團,周駿鳴擔任團長。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紅軍被迫長征,國民黨反動派“寧可錯殺三千,不能漏掉一個”對紅軍進行圍剿,蘇區白區黨組織損失慘烈。鄂豫邊區共產黨員張星江、仝中玉、王國華、周駿鳴在與上級黨組織失去聯系的艱難歲月里,重建、發展黨的組織,創建紅軍游擊隊,開展艱苦卓絕的游擊戰,開辟了以竹溝為中心的豫南桐柏山區根據地,成為南方8省14處游擊根據地之一,為策應主力紅軍長征,在中原地區建立抗日據點奠定了基礎。1938年2月,彭雪楓擔任河南省委軍事部部長,在確山竹溝積蓄力量,領導發動敵后游擊戰爭,組織訓練抗日武裝。1938年5月,河南省委遷駐竹溝后,省委領導經常到孤山沖指導工作。
1944年4月至6月,日軍侵占了河南省東部、中部廣大地區。1944年7月底,豫鄂邊桐柏山區的新四軍第五師,派出千余人的“豫南游擊兵團”,在黃霖的率領下于1944年8月下旬出發,沿平漢鐵路北上挺進河南,開辟豫南、豫中淪陷區,迅速打開了汝南、確山、正陽三縣的抗戰新局面 ,在孤山沖開辟了根據 地 。1944年11月,豫鄂邊區黨委派新四軍第五師副政委任質斌帶領第三十九團和一批干部來到孤山沖;同時,將豫南工委改為河南工委,將豫南游擊兵團改為河南挺進兵團,黃霖任兵團司令員。在孤山沖成立了豫鄂皖湘贛第四地委、行署和軍分區,地委下轄汝正確、汝上遂、確泌桐、信確四個縣委。河南工委、河南挺進兵團司令部、地委、行署、軍分區及確泌桐縣委分別設在孤山沖各個村莊,為開辟豫中根據地奠定了基礎。工委和兵團決定,由黃霖率領主力一部繼續北上,開辟舞陽南部(現舞鋼市)和遂平接壤的嵖岈山地區。1945年1月17日,王震、王首道率領八路軍南下支隊抵達孤山沖,與新四軍河南挺進兵團勝利會師。
勝利會師雕塑。
據黃霖在回憶錄中描述:“我們挺進河南后,主要打了這三個大仗:胡沖店、爬頭寨和母豬峽。這三次戰斗的勝利,沉重打擊了日偽軍,初步打開了豫中抗日斗爭的新局面。”1945年8月,日寇宣布無條件投降,但斗爭并沒有結束。10月,根據黨中央的部署,李先念、王震、王樹聲等分別率領新四軍五師、八路軍三五九旅南下支隊和河南軍區部隊在桐柏勝利會師。為應付局勢的變化,三大主力組成中原軍區,六萬余人匯成了一股浩浩蕩蕩的鋼鐵洪流。駐扎在孤山沖的第四地委、行署、軍分區和竹溝地區廣大人民配合中原軍區部隊立即投入了解放戰爭的偉大行列,打響了桐柏戰役,取得了中原突圍的勝利,為全國解放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采訪中,周春明滿懷深情地說:“只記錄這些歷史是不夠的,有生之年我還要把革命先輩的奮斗史講述給下一代。”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歷經戰火洗禮的紅色土地迎來了科學發展的新時代,譜寫著鄉村全面振興的新篇章。“青山綠水紅土地”是確山的特色形象,也是歷史饋贈的特產。近年來,確山縣努力做大做強“紅綠結合”這篇文章,以紅帶綠,以綠促紅,在紅色旅游景區周邊培育鄉村旅游示范鄉鎮、特色旅游村和旅游精品點,在紅色旅游線路沿線集中連片發展觀光農業、采摘農業、觀光林業,并在沿途開辦農家賓館160多個,開發了 以雜面饃、山野菜、南瓜 湯、豆面條等為主的“憶苦思甜”菜系。
以“旅游+”模式與當地電商企業聯合開發并銷售了“確山黑豬肉”、山野菜、食用菌等特色農產品和中藥材飲品以及瓦崗紅薯、確山板栗等旅游產品,延伸了產業鏈,豐富了紅色旅游內涵,有力拉動了農業經濟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在竹溝紅色小鎮規劃建設了“提琴小鎮”和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確山打鐵花”表演基地,植入文化元素,講好紅色故事,促進紅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
細雨淅瀝瀝下個不停,經過重修的孤山沖“會師橋”在雨水的沖洗下更顯干凈、莊重,橋頭那棵歷經百年滄桑,見證孤山沖血與火紅色歷史的皮柳新枝蔓發。橋上,當年兩軍會師之際的場景猶在眼前;橋下,小沙河流水潺潺,清澈見底,似在傳唱當年的那首民歌——“伏牛山,桐柏山,竹溝那個就在兩山間,英雄的土地,革命的搖籃……”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