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這才是我們該追的星!
摘要:讓我們欣賞他們的精彩故事,獲得精神動力,學會人生思考,追尋他們杰出的思想之光…… 耿廣運,西平縣出山鎮朱倉莊村人,70歲,中共黨員,曾榮獲全國森林防火先進工作者、全國森林防火勞動模范、河南省勞動模范,駐馬店市模范政協委員、西平縣優秀共產黨員;
記者 高琳琳 通訊員 楊德清
在那個“勞動最光榮”的火熱年代,勞動模范是“追星族”們紛紛追捧的“明星”,像鐵人王進喜、掏糞工人時傳祥……一個個閃閃發光的勞動明星,正是那個時代的楷模,引領一個時代朝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奮斗。
而今,斗轉星移,他們褪去光環,漸漸從人們視線中淡出,但那種精神永不曾流逝。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不同時代的勞模,給了今天的我們怎樣的啟迪?勞動的內涵在更新,勞模的標準在“進階”,“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始終是不變的秘笈。小伙伴們,你還能記起幾個曾經樹立的榜樣?還能叫得上幾個勞模的名字?
五一勞動節來臨,記者采訪了上世紀90年代的一對全國勞模夫妻,帶您一起重溫那熱血的歲月!讓我們欣賞他們的精彩故事,獲得精神動力,學會人生思考,追尋他們杰出的思想之光……
耿廣運,西平縣出山鎮朱倉莊村人,70歲,中共黨員,曾榮獲全國森林防火先進工作者、全國森林防火勞動模范、河南省勞動模范,駐馬店市模范政協委員、西平縣優秀共產黨員;妻子張玉玲,65歲,曾榮獲全國三八綠化工程獎章、河南省三八紅旗手。
走進西平縣出山鎮朱倉莊,遙看遠處跑馬嶺上那一片蔥蔥綠色,就像一幅春意盎然的水墨畫展現在眼前。可是誰能想到,40年前這里還到處都是光禿裸露的荒山,漫天飛揚的黃沙。能出現這樣一片綠林,簡直不敢想象。然而,當年耿廣運、張玉玲夫婦就是懷揣著誓把荒山變綠嶺的夢想,簡居深山,克服重重困難,年復一年在山上摸爬滾打,讓光禿禿的荒山披上了綠裝。
出山鎮位于西平縣西南部,屬淺山丘陵地區,人多地少,土地貧瘠。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出山鎮朱倉莊紅石門涼水泉這里有句民諺:“石門開,石門開,石門開了綠神來。”可是互助組、高級社、人民公社治山治水搞綠化,涼水泉人灑的汗水多了,山還是綠不了。1984年秋,縣林業局高慧然、孫秀省揣著5萬元錢進山了,開發荒山,看誰愿意承包涼水泉那片禿嶺,會在朱倉莊村委開了老半天,山民們人老實又了解大山人,嘩啦啦的票子沒人接,耿廣運半天不吭聲,悶著腦袋吸“喇叭”,會都散尾了他說:“要是沒人包,俺試試吧!"
娘不讓,妻不愿,他耐心說服。耿廣運上山時,妻子背被他挑擔,擔子一頭是孩子,一頭是鍋碗。當時吃面吃菜要從山下背,一上一下七八里,白天種樹忙,他就晚上背,他背,玉玲也背,孩子們長身體吃不飽,兒子和女兒都是一個大頭,兩只大眼,皮包骨頭,村民說啥的都有……
在跑馬嶺上,耿廣運遇到的困難是層出不窮的,可他從沒想過放棄。他們夫妻年復一年堅持種樹,每天天一亮就出門挖坑、擔水、栽樹苗,天大黑才扛著镢頭回家。在1984年-2004年,他們共在2000多畝荒山上共植泡桐、松樹、楊樹等20萬株。兩口子在這20年里除了種樹還要巡山,每天翻山越嶺幾十里,防火防盜防牲畜。夫妻挖山栽樹、用壞镢頭、鐵鍬100多把,蹬爛解放鞋90多雙。耿廣運夫婦的辛勤耕耘,換來了跑馬嶺的百年新綠,從荒山野嶺到樹陰滿山,這種天翻地覆的變化包含著耿廣運“樹比人要親,山比命更重,一心為集體,為了后代人”的愚公壯志。
四十年來,耿廣運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互相扶持,始終不忘以黨員的身份嚴格要求自己一言一行,要求子女們積極響應黨的號召,誠信做人,踏實做事。如今兒女成材,鄉鄰和樂,兩位共同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
他們生活簡樸對物質的要求很低,可他們的靈魂深處繁華而純凈,那一片綠已是他的全部生活,他用一生的執著堅守著無怨無悔的選擇,也詮釋著兩位平凡老人的綠色情懷。如今,跑馬嶺的青松翠柏年復一年的見證著兩位老人的付出,并激勵著后人延續生態夢,讓青山綠了一座又一座。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