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光照亮振興路
摘要:紅薯是遂平縣的特色產業,種植規模、栽培管理水平和紅薯品質在周邊地區廣受贊譽。為擴大種植規模,他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種植模式,主動吸納周邊農戶種植紅薯,與他們簽訂每畝800元的保底收益托管合同,解決了紅薯種植管理與銷售難題。
記者 丁繼坡
4月25日,遂平縣花莊鎮長寺村匯美薯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紅薯種植基地里,30多名工人正在移栽紅薯苗。
“栽苗的方式和長度一定要控制好。我們實行的是U型栽植,這種栽法抗病穩產。”合作社經理李海龍說。作為土生土長的紅薯種植技術人才,除了日常生產經營外,他還負責對基地里的務工群眾進行技能培訓。
近年來,遂平縣把培育和用好鄉土人才作為實現群眾增收致富的突破口,不斷完善人才發現、培育、使用、激勵機制,努力培養造就更多鄉土人才,為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強人才支撐。
紅薯是遂平縣的特色產業,種植規模、栽培管理水平和紅薯品質在周邊地區廣受贊譽。由于傳統薯苗品種逐漸老化,具有20多年種植經驗的李海龍就把目光轉到紅薯苗品種的更新和種植技術創新上,成功引進了“商薯十九”“西瓜紅普薯32”等表現突出的新品種。為節本增效,他自主研發機械除草、機械整畦和機械覆膜等技術,并申請了專利。同時,為提高紅薯產量,李海龍還成功摸索出了一套綠色高效的種植管理方式。
“紅薯的種、管、收、藏是關鍵點。種時起壟要高大,有利于通風、保墑、抗旱、耐澇,增加品質;管這個環節主要是抓個‘早’字,根據天氣溫度移栽苗;栽苗后的管理主要是除草;收這個環節要根據市場行情早收早賣,盡量做到表皮不破損,便于銷售和儲藏;藏就是要備好紅薯窖,建立增溫排濕系統,確保溫度穩定。”對于紅薯種植和管理,李海龍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靠著技術創新、綠色發展,李海龍成功注冊了“天中古泉山”商標,紅薯產業越做越大,初步形成了集育苗、種植、加工、貯藏、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條。為擴大種植規模,他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種植模式,主動吸納周邊農戶種植紅薯,與他們簽訂每畝800元的保底收益托管合同,解決了紅薯種植管理與銷售難題。
目前,李海龍的合作社已發展紅薯種植2000多畝,其中合作社自種紅薯480畝,托管種植1400畝,建成育苗大棚200畝,種薯繁育基地200畝,年產商品薯苗2000萬株。合作社有大中小型農機具20多套,貯藏庫兩座,窖藏紅薯百萬余斤,年產鮮薯3000多噸、淀粉近百噸、粉條15萬斤,產值近500萬元,帶動21戶貧困家庭實現了脫貧,年安排就業勞動力200多人次,李海龍也因此成了當地的“土專家”、鄉村振興的“領頭雁”。
“今年計劃在長寺村、趙莊村、古泉山村實施小麥、紅薯、玉米、大豆間作套種,與周邊村民簽訂土地托管、產品回收、保底效益合同,努力達到10000畝有機小麥和優質紅薯的種植面積,讓農戶有更好的經濟效益。”談起未來的發展,李海龍信心滿滿。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