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黍臺
摘要:卻說山陽郡的范式,這一天忽然夢見張劭倉促地叫他:“巨卿,我已于某日死,要在某日下葬,永遠回到黃泉之下,你還能來見我嗎?”張劭母親撫摸棺槨大放悲聲:“元伯呀,難道你還在等待什么嗎?”后人為紀念范式、張劭兩位信義賢者,就在張劭的家鄉——汝南郡金鄉鋪筑一高臺,命名為雞黍臺;
□ 王新立
雞黍臺。
汝南縣金鋪鎮,有一處揚名海內外的文化古跡——雞黍臺。說起這處古跡的來歷,自然要說到八拜之交。有資料介紹,古人在結拜時,一定要行八次下拜禮,這不僅是一個儀式,更是為了尊拜八份感天動地的友情。其中,八拜之交中的第四拜就是雞黍之交,這則故事典出汝南。
東漢末年,汝南郡(今河南省汝南縣)人張劭(字元伯)與山陽郡金鄉縣(今山東省金鄉縣)人范式(字巨卿)在東都洛陽太學讀書,二人同窗為友,感情深厚。學業期滿后,二人同歸鄉里。在途經張劭老家汝南郡金鄉鋪(今汝南縣金鋪鎮)時,范式受到張劭和母親的盛情款待。幾天以后,范式離開金鄉鋪要趕回山東老家,在與張劭話別時說:“兩年后的這個時候,我一定再來這里,看望你和伯母大人。”為此,兩人約定了具體的拜見日期。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覺間兩年過去了,二人約定的日期就要到了。這天一大早,張劭就把事先養好的一只肥雞捉起來,又把庭院打掃一新,擺上待客的桌子,“遍插菊花于瓶中,焚信香于座上”,備好自釀的家酒,同時在正座和側座分別為母親和范式設下位置,只等范式如約而至。
見此情景,張劭的母親半信半疑地說:“你們已經分別兩年之久,巨卿的老家與咱家相隔千里,他會信守你們約定的時間嗎?”張劭說:“巨卿是守信之人,他一定不會違背諾言。”母親說:“要是那樣的話,我就為你們殺雞備酒,絕不耽誤你們暢敘友情。”果然,到了約定的這一天,范式真的如約而至。范張二人拜過高堂后,圍定小木桌,一邊品味著張劭母親親手宰殺、烹制的鮮雞和米酒,一邊互訴離別之情,直至月上東山,方盡歡而散。
張劭與范式二次分別后沒過多久,張劭就身染重病,漸入膏肓。彌留之際,張劭對看護他的同郡人郅君章、殷子徵說:“我現在遺憾的是不能再見到我那個生死與共的朋友。”殷子徵聽了很奇怪,問:“我和君章這么盡心伺候你,不算是你生死與共的朋友嗎?你還要找誰?”張劭說:“你們倆只是我活在世上的朋友,山陽郡的范巨卿才是我的生死之交。”說完,張劭就撒手西去了。
卻說山陽郡的范式,這一天忽然夢見張劭倉促地叫他:“巨卿,我已于某日死,要在某日下葬,永遠回到黃泉之下,你還能來見我嗎?”范式感覺此夢是真,只給家人交代一聲,就趕著白馬、駕著素車直奔汝南郡。
在范式還沒趕到時,張家人想把棺槨送往墓穴,但無論多少壯勞動力抬棺木,靈柩就是抬不起來。張劭母親撫摸棺槨大放悲聲:“元伯呀,難道你還在等待什么嗎?”一句話未了,眾人就看見范式素車白馬,號哭而來:“元伯,我來送你來啦,你放心走吧。生死之路不同,我們要永遠分別了。”見此情景,參加葬禮的人無不動容揮淚。接著,范式便握住牽引棺材的繩索往前拉,為張劭完成了下葬。下葬后,范式又為張劭修墳植樹,盡了朋友之情才離去。
范張的生死之交,信義可風,令人敬仰。后人為紀念范式、張劭兩位信義賢者,就在張劭的家鄉——汝南郡金鄉鋪筑一高臺,命名為雞黍臺;又在張宅舊址建立了雞黍祠,又稱二賢祠,祠中供奉范張的神位和塑像。
明代萬歷年間,汝寧知府王萬祚在游雞黍祠時賦《題雞黍祠》:
雞黍祠臨故道旁,石碑高處草生香。
往來南北繞車馬,愧殺翻云覆雨郎。
清初乾隆年間,汝陽(今汝南)知縣王元梅,瞻仰雞黍祠,也寫下了無比敬仰的詩句:
千古交情數范張,石碣摹傳字跡明。
想見當年忠義氣,淋漓墨沉筆縱橫。
就這樣,因為一段誠信之舉,汝南由此而贏得“信義之鄉”的美譽。千百年來,這個美譽已化作一種文化精神讓汝南人代代相承,身踐力行。
責任編輯:張遠征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